脱贫攻坚的答卷,从来都是血汗书成。宜昌市辖5县、3市、5区,面积2.1万平方公里,人口415万。有秭归、长阳、五峰3个国定贫困县,兴山、远安2个省定贫困县,2014年初全市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6.3万户、44.25万人,贫困规模居全省第四位。在全面脱贫攻坚的征途上,这里有全国瞩目的产业创新故事,也有干部群众舍生忘死的壮歌。如今,宜昌市5个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243个建档立卡贫困村全部脱贫出列,三峡地区的山川草木,正在成为美丽乡村的画卷底色。
山村有多高,乡村公路就有多高
铮铮誓言 立足于真脱贫脱真贫不返贫
今年2月25日,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宜昌市7名个人、6个集体分别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先进集体,“退休县官”罗官章、“英子姐姐”刘发英还分别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奉献奖、创新奖。驻村扶贫干部肖曙光、“脱贫铁人”郑学群,入选“中国好人”。宜昌农村危房改造经验在全省交流,易地扶贫搬迁荣获全省先进集体。“红色支部”峰岩村成为全省抓党建促脱贫样板。长阳和远气体成为全省贫困县上市第一股。五峰一村一名大学生村官、秭归茶叶产业扶贫、远安乡村旅游扶贫、长阳木瓜产业扶贫、五峰红花玉兰产业扶贫等,都曾亮相央视。全省扶贫成效考核,宜昌市2014年为优秀,2015年、2018年综合评价为第一名,2017年、2019年综合评价为第二名。
宜昌始终坚持目标标准,把脱贫质量放在首位,立足于真脱贫、脱真贫、不返贫,在“精准识别、精准施策、精准到户”上下功夫,分类推进持续增收、稳定脱贫。
2017年5月,五峰被正式确定为全省唯一的国家中蜂扶贫试点示范县。近三年,该县中蜂蜂群以近50%的增幅突破发展,中蜂饲养户5000余户,蜂蜜产量超过25万公斤,产业综合产值8000万元。中蜂产业成为当地生态扶贫“明星工程”,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蜂产业扶贫“1211”模式,即帮助1个贫困户发展2亩高标准蜜源植物基地、饲养10群以上中蜂、年增收1万元以上。坚持“特惠+普惠”相结合,对全县中蜂养殖户实行“以奖代补”,累计向贫困户发放中蜂产业奖补资金近1000万元。中蜂产业成为当地名副其实的“空中产业”“甜蜜事业”。2018年9月,国家蜂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中国养蜂学会理事长、中国农业科学院蜜蜂研究所研究员吴杰等6位蜂业顶尖专家,充分赞扬了五峰县中蜂产业成果。
宜都市五眼泉镇利用弭水桥村“磁铁支部”品牌影响力,以九凤谷精品旅游线路为纽带,将弭水桥村与省级建档立卡贫困村拖溪村、望佛桥村结对,联合组建“两溪两桥”旅游区党委,实现村企共建、资源共享、合作共赢。枝城镇将辖区划分为沿江、两河、洋溪、黎坪四大片区,推行“片区党委+脱贫攻坚”模式,通过组织引领、区域联动,实现全域脱贫奔小康。弭水桥村获评湖北旅游名村,九凤谷旅游扶贫模式入选全省旅游扶贫十大案例。
峡江地区的橙子丰收
舍生忘死 村支书入户走访血洒扶贫路
宜昌围绕实现“两不愁三保障”,狠抓政策落地见效。教育扶贫累计资助学生55.72万人次、资金8.24亿元,实现义务教育阶段学生“零辍学”。完善健康扶贫“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补充保险”四位一体政策,贫困群众住院医疗率先实现县域内“一站式”结算和市级数据集中,资助贫困群众6.2万人次。住房安全保障方面,结合易地搬迁和危房改造政策,创造性实施“消危减土”三年行动,完成搬迁1.8万户、4.7万人,改造危房8.3万户。安全饮水方面,通过“飞线”引水、“钻洞”找水等方式,解决高山地区季节性缺水问题。
在长阳都镇湾镇峰岩村,“吊篮找水”的故事已成美谈。曾经,峰岩村群众靠攒天河水(雨水)、舀沟沟水(积水)生活。村支书张济平带领2名党员、3名群众组成敢死队,坐着吊篮下到80多米深的天坑找到水源,并引出滋养全村的“红旗渠”。“峰岩经验”成为全省抓党建促脱贫的样板。
夷陵区樟树坪镇董家河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余丙华,2020年11月3日在开展脱贫攻坚入户走访途中遭遇滚石坠落,不幸牺牲,年仅46岁。2014年,他放弃年薪百万的工作,回村担任村主任,2018年起更是村支书、村主任“一肩挑”。董家河村海拔1900多米,地处偏远,脱贫攻坚战以来,余丙华带领村“两委”筹资500多万元,推进村基础设施建设,目前全村通组公路达100%、通户公路达95%,村集体经济收入达1100万元。全村每年拿出600万元,为村民提供养老、新农合等11项福利,每年为村民分红140多万元,全村46户、135名贫困人口全部脱贫,1700多名村民实现奔小康。
美丽乡村引来众多外地游客打卡
巩固成果 昔日偏远山村成网红打卡地
脱贫攻坚战役开展以来,宜昌市县两级统筹整合用于脱贫攻坚资金近180亿元。市委主要领导亲自挂帅,推动宜昌和恩施边界地区基础设施补短板,近8万贫困群众受益。全市农村路、电、网、讯、公共服务等全面改善,实现建制村通硬化路、通客车100%,农网供电可靠率99%,贫困村通宽带100%。五峰苏家河村、长阳郑家榜村、秭归石柱村、兴山大槽村、远安龙凤村等,成为远近闻名的“旅游名村”“网红打卡地”。
点军区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统筹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加大产业扶贫投入,加快美丽乡村建设,以农业观光带为主线,发展水果采摘、农家体验、乡村旅居等主题农业旅游项目,吸引了大批游客观赏游玩。去年五一小长假,点军区乡村道路旁车辆排成长龙,农家乐菜馆顾客爆满,共接待乡村旅游客人超2.2万人次,乡村旅游收入170余万元,带动农副产品销售40余万元,推进和农业旅游业融合发展。
夷陵区以“环百里荒乡村振兴试验区”建设为契机,依托百里荒国家4A级旅游景区的自然资源优势,按照“农旅融合”发展思路,把农旅产业发展与精准扶贫有机结合,以旅游产业为龙头、农牧产业为两翼,建设“山上畜牧、山腰果蔬、山脚粮油”的精品体验式休闲农业基地,建立“公司+合作社+中心户+贫困户”互帮互带产业脱贫业态,制定了“一主一副”的多渠道增收方案。
宜昌是巴楚文化发祥地,是屈原、昭君故里,也是世界水电之都。今天,宜昌还是一座颜值高、底蕴深、民风淳、禀赋好、基因红的城市,是全国文明城市。随着脱贫攻坚转入到乡村振兴阶段,宜昌也将是一座小康之城。(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记者 刘俊华 通讯员 张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