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纠结不舍到坦然转身 洪湖三千渔民上岸融入新生活

A-   A+
发表时间:2021-04-08 08:48    来源:湖北文明网

  编者按

  21世纪第3个10年开篇之时,我省581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与全国人民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生活。

  蹚出自己的小康路,每个人都有独一无二的奋斗故事。今日起,本报开设“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同心奔小康”栏目,记录城乡百姓自立自强的奋斗步伐,讲述你我身边人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洪湖,湖北第一大淡水湖,不少渔民祖祖辈辈捕鱼为生,以湖为家。围网养殖盛行后,湖面曾一度“网连网”“杆连杆”。虽然也有过大面积“拆围”,但并不彻底。

  2016年1月,党中央提出“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长江大保护战略,洪湖生态保护迎来历史性转折,开始全面拆除湖中的围网。截至2017年底,洪湖水域18.7万亩围网全部拆除。在洪湖市,3092位渔民全部得到安置,告别风吹雨打的水上生活“另起一行”。

  “在岸上生活久了,不愿意再回到湖里。”4月2日,在洪湖市威弘鞋业车间,昔日渔民、如今的产业工人陈玉祥说出掏心窝的话。

  从纠结不舍到坦然转身 

  车间里,曾经的渔民,一眼就能认出来。大大的防尘口罩,遮不住他们历经风吹雨打后黝黑粗糙的脸庞。

  “祖祖辈辈都在水上讨生活,上岸了,别说奔小康,靠什么过日子?”

  这个问号,是渔民拆围上岸时最大的担忧。尽管洪湖市按照“一套住房、一个工作、一份保障”的标准来妥善安置渔民,但顺利融入新生活依然不易。

  43岁的陈玉祥做到了。“开始也舍不得,总想着会不会有退路。很快就明白,长江大保护是国家战略,湖里肯定回不去了,我还年轻,有家有口,必须尽快找到新工作。”

  2017年,洪湖市招商引资的威弘鞋业落户在洪湖经济开发区,陈玉祥经过简单培训,当上了产业工人。

  他在工位上熟练地操作着机械——要在一张布上合理利用空间,裁出更多的鞋面。从最简单的活儿干到现在的技术工,他付出了比80后、90后们更多的努力。

  “脚踏实地赚钱,比湖里稳当、安全、充实。有时候甚至忙得没时间花钱。”他已经不再想念过去风吹日晒雨淋的日子。

  “以前最害怕打雷。”现在,每当雷雨交加时,住在楼房里的稳稳幸福感就涌上心头。

  孩子不用再穿救生衣长大 

  一代人的舍弃,总是为了下一代的幸福。对年过六旬的上岸渔民刘伯玲而言,她的小康生活最大的幸福感,来自儿孙的平安和健康。

  “湖上的老人大多有严重的风湿病,人没少遭罪。”刘伯玲说,儿孙不用再受老辈那些苦。

  船上出生长大的孩子,稍有不慎就掉进水里。幸运的还能救起,可总有些不幸的孩子,给渔家人留下一生的伤痛。“湖上的孩子都是穿救生衣长大。”

  “以前每半个月才能见一次儿子,现在每天都能见到,这就是最大的满足。”与陈玉祥同在洪湖威弘鞋业打工的王贵宝,提起儿子王林鹏,笑得眉眼弯弯。

  13岁的王林鹏和大多数渔民孩子一样,读幼儿园和小学时只能寄宿在别人家里。那时每隔半个月,王贵宝才能接儿子回一次船上的家。

  上岸后,王贵宝和妻子都在鞋厂上班。他们把自家在湖上的“住船”上交,拿到政府补贴的钱后,买了套三室二厅的商品房,第一时间把儿子接回家住。如今王林鹏已是一名初中生。

  “每人月工资3500元左右,多的可以到4000元。现在我们就想好好工作,照顾好儿子的饮食起居,让他安心上学。”

  岸上天地更广阔 

  在戴家场镇邵南村,刘庆高和老伴倪友珍住在自己搭建的活动板房里。他们上岸后,在这里承包了55亩水田,搞起了稻虾共作。每两周,他们才会回到城区的家中。

  去年10月,他陪外甥到恩施订亲回来,逢人就夸恩施的青山绿水,“小时候我们的水也那么清。搞生态环保,退渔还湖,还真有必要!”

  他算起账来:“55亩水稻田,连稻带虾每年收入9万元,人比在湖里轻松些。不管算生态账,还是生计账,都划算。”

  塘中的网兜里,是大清早刚捞起的活蹦乱跳的虾。“你看上面,这是我安的摄像头,还能转头。去年疫情期间,在家用手机就能看得清清楚楚。”刘庆高热情地带记者四处参观。看得出来,这位54岁的老渔民爱钻研,也乐意接受新鲜事物。

  尤其让他欣慰的是,儿子很勤快、能吃苦,在沙口镇搞养殖,闲时还到新堤大市场打工送货。“只要肯努力,在哪里都不愁饭吃。”

  岸上的广阔天地,充满了新的挑战。3月底,在洪湖旅游港上班的李金存,刚从岳阳回来。“通过了培训考试,刚把三类游船驾照升级成二类,工资又要涨了,超开心。”

  上岸后,他尝试着做小生意,也打过零工。2019年,他在洪湖港找到一份游艇驾驶员的工作,终于稳定下来。不断培训、升级,新工作让他感觉特别充实。

  “只要勤劳、肯学,总会有适合的岗位。”李金存说,妻子原在一家景区做服务员,这几年通过培训学习,如今成为一家五星级酒店的领班,一家人的日子越过越红火。(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梁晓莹 张茜 通讯员 崔巍 肖莎)

责任编辑:王炯
  • 湖北省文明网站

湖北省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主办    技术支持:荆楚网
投稿邮箱:hbwmwxxbs@vip.163.com    鄂ICP备18025215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46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