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老民警为百余志愿军烈士寻亲15年

A-   A+
发表时间:2021-04-01 09:56    来源:湖北文明网

余发海接受极目新闻记者采访

  湖北、湖南交界处的赤壁市羊楼洞村,曾是中俄万里茶道的起点。距羊楼洞村2公里,有一座名叫得胜山的小山丘。相传太平天国名将陈玉成曾在这里打败清军,因此得名。

  赤壁市烈士陵园羊楼洞烈士墓群,分布在得胜山上。这里是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在国内的三处集中安葬地之一,长眠着142位烈士。如今,还有20多位烈士的亲人没有找到。

  15年找到117位烈士的亲人

  15年前,赤壁市公安局55岁民警余发海因肾移植手术病休期间,赤壁市政协文史委派他考察羊楼洞烈士墓群。在当地村民的指引下,余发海来到得胜山。这里没有道路,荒草丛生之中,露出一座座碑头。

  余发海扯了一把荒草,擦拭碑上的青苔和灰尘。碑上的字迹,因岁月侵蚀变得有些模糊。他用手数了一下,墓碑共15排、142座,烈士的籍贯涉及全国24个省份、118个县市,年纪最小的18岁、最大的52岁。

  经过走访,余发海终于弄清了这片墓群的来历——

  1951年,抗美援朝前线战事紧张。为了救治伤病员,湖北省军区在羊楼洞村筹建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六十七预备医院。5年里,医院共收治抗美援朝前线和剿匪前线转运来的3000多名伤病员,其中,142人因伤势过重、救治无效去世。他们被安葬在了当地。

  “往事不能如烟,我一定要为这些英烈做点什么,不然我心里不安。”余发海说。

  于是他开始根据碑文上的信息,给有关部门发函,寻找烈士的亲人。刚开始,他的信几乎都石沉大海,有的还因为“地址不详”“查无此人”被退回。

  这时,一封回信,重新点燃了他心头的火焰。

  回信者是河南烈士刘义斋的儿子。他和家人们一直没有父亲的消息,不知道父亲为革命牺牲的事。他的叔叔也是军人,临终前还在记挂着兄弟的下落。“求求你把我带到我爸爸那里看一看。”刘义斋烈士的儿子在信中写道。

  这次成功坚定了余发海继续寻找烈士亲人的想法。他找来各地地图和地方志,像考古学家一般,研究每座墓碑上的信息,再结合各方面资料进行修正。只要有一点线索,他还会自费前往各地核实。15年来,他的车票积了厚厚一大本。

  赤壁当地政府也对这片墓群十分重视。2008年起,有关部门将这里扩建为烈士陵园,被找到的烈士亲人也越来越多。每年清明节,烈士的亲属们从各地来到陵园,纪念他们的亲人。

  赤壁市烈士陵园管理所所长张建平介绍,142位烈士中,已有117位找到亲人,还有3位的姓名,因墓碑损毁等原因无法考证。

  “活着的烈士”敬142个军礼

  “胡金海,12军35师104团3营8连战士,四川江津(现划归重庆)高歇乡人。1953年牺牲,牺牲时22岁。”这是142座烈士墓中其中一座的墓志铭。

  2007年,当人们为胡金海烈士寻亲时,却惊讶地发现,他竟然还活着。大家找到胡金海,从他口中了解到了一段壮烈的故事——

  在抗美援朝的一次战斗中,敌军投下燃烧弹,胡金海身边一位战友被严重烧伤。胡金海脱下自己的衣服,披在战友身上。衣服里装着胡金海的“生死牌”,上面记录着他的姓名、籍贯等信息。

  这位战士后来不幸牺牲,没有留下只言片语。医护人员清理遗物时,把他当成了胡金海。这便是胡金海墓碑的由来。

  “我成了活着的烈士,真正的烈士却连名字都没留下……”2007年的一天,已经白发苍苍的胡金海,在亲人的陪伴下来到羊楼洞。看着那块写着自己名字的墓碑,他流着热泪说:“今天,我代表亲人来看你。我们都是你的亲人。”

  当天,在烈士陵园,胡金海向每一座墓碑敬礼,一共敬了142个军礼。

  咸宁还有另外两片烈士墓群

  2012年春,余发海从离休的原解放军第67野战医院志愿军战士处得到线索,在咸宁又找到另外两处抗美援朝时期革命军人墓群。

  赤壁市与咸安区交界处的小镇上,有一座叫石嘴山的黄土山。山上有一座“中南革命烈士墓”,合葬着50名烈士的遗骸。

  余发海查阅《咸宁市志》得知,这里原本安葬着180位志愿军烈士。当地文化站的一位老站长告诉余发海,由于历年山洪暴发,很多烈士墓被冲毀了。有一年,当地一位老党员向上级反映此事,民政部门于是派人,将剩下的50座烈士墓迁到山坡上合葬。

  原解放军195医院附近,也有一处志愿军烈士墓群。余发海考察得知,这里安葬着92位烈士。该墓群原本位于原解放军195医院后山,1966年,当地将墓群迁至咸安区浮山泉塘朱家山。之后,陆续有现役及离退休病故军人被安葬于此,如今共有墓葬110多座。

  还有20多位烈士未找到亲人

  在羊楼洞烈士墓群,除了姓名无法考证的3位烈士,还有22位烈士的亲人没有找到。你们在哪里?

  张建平介绍,赤壁市退役军人事务局非常重视烈士寻亲工作。但时间已经过去了近70年,关于烈士们的资料非常少,找到亲人的难度越来越大。但是,他们不会放弃任何一点希望。 (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记者 陈倩 通讯员 何武涛 肖忠红 摄影: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记者 刘中灿)

责任编辑:李欢
  • 湖北省文明网站

湖北省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主办    技术支持:荆楚网
投稿邮箱:hbwmwxxbs@vip.163.com    鄂ICP备18025215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46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