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3月26日,是武汉第15个遗体器官捐献者纪念日,也是武汉市红十字会开展遗体捐献22周年。
22年间,累计有2900位武汉人传递生命大爱,实现了遗体器官组织捐献。
连日来,在石门峰纪念公园、武汉市红十字会等地,人们纷纷举行遗体器官捐献者纪念活动。
从1人到万人:刻不下的纪念
李佩兰、王涤尘、张浩、王克珍……这是武汉最早一批遗体捐献者,他们的名字被用铜牌镌刻在石碑上,阳光下格外闪亮。
3月26日,武汉石门峰纪念公园,扩建后的武汉遗体器官捐献者纪念碑将竣工并投用。
据悉,这是我国最大规模遗体器官捐献者纪念碑。纪念碑由两部分组成,主碑高9.9米,以心形和星光为主题。纪念碑后镌刻着捐献者的名字,寓意千古流芳。
原纪念碑于2005年3月26日落成,仅能容纳2000人名字。2007年,武汉市人民政府将3月26日确定为该市遗体器官捐献者纪念日。“那时遗体捐献起步不久,没料到捐献者会增长迅速。”武汉市红十字会遗体器官捐献中心主任骆钢强介绍,武汉市红十字会于2000年开始开展遗体捐献工作,当年仅有一位叫李佩兰的捐献者。
经过22年发展,截至目前,武汉遗体器官捐献志愿者登记人数已达1.45万,累计有2900人实现了遗体器官组织捐献。其中,角膜捐献1319例,皮肤捐献42例,器官捐献533例,人脑捐献132例。
2019年,武汉市对原纪念碑及其广场进行改造。新广场为全国最大的纪念性广场,其中,新纪念碑设计容量为50万个名字,遗体器官捐献者纪念墙长50米、高3米。
与此同时,原有纪念碑被完整保留并安置在广场左右,以记录历史。
鲜花和规章:让爱留人间
从3月25日至清明期间,石门峰的工作人员每天都会在纪念碑前预备黄白两色鲜花,寓意捐献者生如夏花,恒永不败。鲜花供家属和社会各界人士纪念遗体器官捐献者。
骆钢强很看重类似的细节。他说,多年前,遗体和器官捐献不为人知,鲜被接受,经过近多年捐献观念的普及,武汉千万人口的大城市,没几个不知道遗体和器官捐献,靠的是细节和规范管理。
“必须给予捐献者和家属充分尊重,才能让更多人愿意留爱在人间。”目前,武汉市红十字会遗体器官捐献中心建立了一套完整的接收流程,多次培训医院、医学院和科研机构的遗体接收人员,从如何着装、问候家属,到为逝者默哀、献花、告别等都做了具体规定。
2009年,武汉红十字会被确定为全国人体器官捐献试点单位之一,率先在全国探索出一整套捐献体系和运行机制。
其间,该市制订了《遗体捐献登记接收站工作制度》《遗体利用情况查询制度》等11项工作制度和管理办法,制订了器官捐献登记流程、协调流程、评估流程、获取流程、遗体处理流程、善后工作流程等一系列规范措施,并从单一的遗体捐献逐步建立起遗体、器官、组织三位一体的工作机制。
目前,武汉已设立25个遗体捐献咨询登记站,9个遗体组织接收站,4个捐献器官接收站。在红十字会的帮助下,将更多大爱留在人间。(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余瑾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