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安县七里坪镇,是著名的黄麻起义策源地和主战场。革命战争年代,七里坪这块红色土地谱写了一曲曲惊天地、泣鬼神的英雄壮歌。这里,诞生了中国工农红军三大主力之一的红四方面军,是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中心,曾被命名为“列宁市”。
星火从这里迸发,新时代的梦想与奋斗在这里接续。
“红色基因”代代传
作为红色名镇,七里坪镇党员干部一直传承着“红色基因”,发扬着艰苦朴素、不折不挠的老区精神,担负着建设老区、发展老区的历史使命。
该镇党委提出新的“三要三不要”(要有苕气,不要浮气;要接地气,不要官气;要立志气,不要奢气),努力争做“两为”好干部。党委中心学习组坚持每周开展一次学习活动,重点开展忠诚教育、使命教育、敬畏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革命传统教育“五大教育”的学习。同时组织学习讨论,引导党员干部,对标思齐,扫清思想上的灰尘,补足精神之“钙”,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追求。
姜能山今年84岁,是熊家咀村一名老党员,43年如一日,义务守护红军烈士墓园,2019年12月被评为“荆楚楷模”。
姜能山是一位再平凡不过的老党员,生在农村、长在农村,接受党的教育,情怀朴实、品格高尚。他身上,体现的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崇尚英雄、爱护英雄的民族底色。
秦秋平是观音阁村党支部书记,他的大伯是开国将军秦光远。1931年,16岁的秦光远和观音阁村55名年轻人一起参加了红军。在秦秋平家里珍藏着秦光远将军20多年前写的10封家书,有自掏腰包每年春节给革命烈士家属捐款的,有帮村里建自来水管网,有资助贫困学生上学的。几十年来,秦光远将军把自己的大半工资都捐给了家乡,一封封家书里,是他对乡亲们的牵挂,也是一个共产党人始终不忘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
脱贫攻坚奔小康
携手脱贫奔小康,便是新时代七里坪人的长征路。
杨山村村民方咏红,因为妻子生病、孩子上学,欠下许多外债,日子艰难。
在村干部帮扶下,方咏红筹集了4000元钱,承包村里的水库,养鱼卖鱼。慢慢有了收益后,方咏红利用水库的地理优势,接着养鸡、养羊、养牛……还自己开荒种玉米做养殖饲料。
2013年至2019年,短短6年光景,他家发展到如今10头牛、40多只羊、200多只鸡。因为纯生态养殖,从不愁销,每年纯收入3万元到4万元。
眼下,方咏红还想继续扩大养殖规模。
近年来,七里坪镇党委始终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的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从产业扶贫、扶智扶志、技能培训等多方面入手,依托能人回乡创业,不断提升老百姓的脱贫内生动力。
乡村振兴美景多
行走在八一村,村间小路绿树成荫,清渠净水汇入一方方池塘,白粉墙上一幅幅弘扬正能量的民间彩绘格外喜人……化作一幅无比鲜活的壮美图景,描绘着七里坪镇城乡面貌的巨大变迁。
八一村,曾是重点贫困村。近几年,村“两委”谋划美丽乡村建设,并按照规划一步一步实施。
积极申报全县美丽乡村重点村,并向所在单位争取扶持资金,共投入200多万元,建成标准的党群服务中心、党员政治生活馆、村史陈列馆、文化广场、农家乐;建当家塘8口,改厕9座,便民小道3000米。
如今,八一村一跃成为七里坪镇党建、扶贫、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吸引全县兄弟村前来参观学习,村级集体经济年收入达到8万元。
乡村振兴,亮点频现。柏林寺村成为住建部“乡村振兴、共同缔造”示范点,全国住建系统两次现场会在该村召开。七里坪镇共完成户厕改造4032户,建成村级公厕43处、旅游公厕2处、镇区公厕2处,成立69个环境卫生监督小组,开展环境卫生综合治理55次,山村面貌焕然一新。
在张家湾村,华润希望小镇的建设,给这个烈士村带来盎然春意。
华润希望小镇占地面积约26.74公顷,从环境改造、产业帮扶、组织重构、精神塑造四方面着手,按照“依山水、兴文体、聚门首、展长胜”的规划理念,新建米兰花酒店、福利院、党群服务中心、村民活动中心等公共设施,惠及140多户村民,家家户户通上天然气。
“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七里坪镇一面白墙上的几个大字,道出了干部群众的心声。
七里坪人懂得,只有不忘昨天的苦难辉煌、无愧今天的使命担当,才能不负明天的伟大梦想。(湖北日报 通讯员 赵炳长 谢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