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丰坪坝营国家森林公园五彩缤纷。(省林业局供图)
3月3日,来自省林业局、武汉市园林和林业局等单位的干部职工,在武汉市黄陂区武湖段长江江滩参加义务植树活动。 (省林业局供图)
武汉志愿者抚育管护景观林。(武汉市园林和林业局供图)
3月12日,植树节!今年是开展全民义务植树活动40周年。
1981年12月13日,五届全国人大第四次会议通过《关于开展全民义务植树运动的决议》,决议颁布后,一场具有法定性、义务性、全民性的植树活动,在全国蓬勃开展。
40年春华秋实,全省广大人民群众积极投身义务植树活动,装点秀美山川,18万多平方公里荆楚大地秀美如画。
来自省绿化委员会办公室的数据显示,40年来,全省人民参加义务植树累计12.6亿余人次,植树42亿株,适龄公民义务植树尽责率达到85%以上,有力地推动与支持了我省林业生态建设发展。
40年风雨无阻
义务植树观念深入人心
春风催新绿,植树正当时。
今年3月3日,省林业局60多名干部职工,来到武汉市黄陂区武湖段长江江滩,与武汉市园林和林业局、黄陂区园林和林业局、长江航运公安局武汉分局干警一起,共同组成200多人的队伍,开展义务植树活动。大家三四人一组,挥锹铲土、扶树培土、提水浇灌,与园林施工人员一道,挥洒汗水,仅一上午栽下近2000株池杉。
入春后,这样的植树场景在荆楚大地随处可见。
3月4日,十堰市1200多名干部群众和官兵来到郧阳区茶店镇开展义务植树活动,种下3.3万株树苗,面积达300亩。
武汉、黄石、宜昌、襄阳……全省各地义务植树活动如火如荼,人们播下一片片新绿,大地一派生机勃勃景象。
植树造林,功在当代、利在千秋,这是保持生态环境、造福子孙后代的伟大事业,需要一代接一代的持续奋斗。
湖北生态地位非常重要,长江、汉江交汇,三峡工程、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等国家重点工程位于其中,需要提供生态屏障、绿色支撑。因此,植树造林,保护湿地,维护生态平衡尤其重要,一刻也不能松懈。
“全民义务植树活动开展40年来,广大人民群众认真贯彻落实决议,积极履行公民植树义务,各级领导率先垂范,各个部门踊跃参加,驻鄂部队积极参与,义务植树活动取得显著成效。”省林业局局长刘新池说,进入新时代,人们的绿化意识和生态文明观念进一步增强,爱绿、植绿、护绿成为共识和自觉行动。
近年来,随着林业主管部门和新闻媒体广泛宣传,义务植树活动深入人心。不止是植树节这一天,人们一年四季随时植树造林,为大地增绿添彩。
40年风雨无阻,一路兼程。从山区到平原,从石漠之地到庭院旮旯,处处留下荆楚儿女植树的身影。
加强顶层设计
义务植树规范化基地化
修枝、松土、加施基肥……惊蛰时节,十堰市张湾区大坝林场职工忙开了。一位职工告诉记者,近3年,林场定期对新造林进行抚育管护,“看着树一天天长大,越来越绿了,心里格外开心”。
曾几何时,“年年种树年年荒,年年种树还是老地方”,虽然不少树栽下去了,但是后期由于缺乏管护,造林质量差、成活率低,造成人力、物力、财力浪费。
如今,不仅要种,更要管护,人们的观念发生科学改变。省林业局生态修复处负责人告诉记者,各级林业部门树立“成活是硬道理、成林是硬成绩”的工作导向,科学规划设计,加强栽后管护。
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科学植树造林,事半功倍。我省顶层设计,逐步形成义务植树的制度化、规范化、基地化和规模化。
党的十八大以来,省委、省政府相继作出绿满荆楚、精准灭荒、长江两岸造林绿化三年行动等决策部署,朝着“无山不绿、无水不清、无路不荫、无村不美”的目标,大力推进山区绿化、平原绿化、城市绿化、乡村绿化、通道绿化、水岸绿化,全面打响国土绿化总体攻坚战。
各地在推进义务植树过程中,普遍推行义务植树基地化规范化。宜昌市、鄂州市、通山县、大悟县等地,结合绿满荆楚行动和精准灭荒工程,由市、县绿化委员会统一规划义务植树基地,每个市(县)直部门划定100-300亩的宜林荒山,一定三年,责成每个部门包栽包管包活,由市、县绿化办检查,每年考核通报,三年验收结账。
“义务植树基地化有利于加强义务植树的管理,提升了造林成效。”省绿委办负责人说。
全民义务植树,“义务”二字重如山,每一个适龄公民必须尽责。
为了“义务”二字更自觉,更有制度保障,我省许多地方进行诸多创新。宜昌市在2012年开始就试行义务植树“认捐”“认养”形式;荆门市2013年开展“公务机动车碳汇造林”试点,302家机关、企事业单位按每车每年500元的标准缴纳碳汇造林资金,由市绿化办统一造林。
2017年,全国绿委《全民义务植树尽责形式管理办法(试行)》出台。随后,省绿委办对造林绿化、抚育管护、自然保护、认种认养、设施修建、捐资捐物、志愿服务和其他8种尽责形式进行了广泛宣传。
青山不负人
绿色生活让幸福指数提升
3月春暖花开,正是踏青好时节。
移居海外多年的江先生回武汉省亲,来到汉口江滩,他徜徉在偌大的绿色亲水平台,流连忘返,连声感叹生活在江城“太幸福了”。
为了满足人们对绿色生活日益增长的需求,全省林业主管部门统筹推进城乡绿化,着力创建森林城市。目前,全省建成国家级森林城市11个、省级森林城市36个、省级森林城镇214个、森林乡村369个、绿色示范乡村5560个。
城乡居民绿色生活幸福指数提升。据介绍,全省森林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0%以上,城区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10平方米以上,城乡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进一步改善。
植树就是减排,造林就是增汇,绿色就是低碳。
如今,绿色发展理念成为全社会共识,不仅民众参与绿化的积极性大增,各类企业投资造林经营也渐成全省造林绿化的一大亮点。晨鸣纸业、咸宁巨宁、荆门宝源、石首吉象、湖北康欣等林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成为我省造林绿化的生力军。“十三五”期间,全省累计完成造林面积1619.4万亩。
义务植树活动,有力推进了国土绿化,全省基本实现了应绿尽绿。
这是一组绿意盎然的数字:
据统计,截至2020年底,我省森林面积达到1.16亿亩,森林蓄积量4.15亿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到41.84%,分别比40年前的5670万亩、1.16亿立方米、20.3%增长104.6%、257.8%和21.54个百分点。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丰富的森林资源,蕴含宝贵的财富,这些生态财富必将产生巨大的价值。
近年来,我省依托良好的生态资源,探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有效转化路径,形成木本油料、林下经济、森林旅游康养、林特产业等4种模式。目前,全省国家和省级林业龙头企业分别增长到25家、446家,已建成林下经济基地2800万亩,特色经济林基地2308万亩。2020年,全省林业总产值超过4000亿元。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汪训前 汪彤 通讯员 赵辉)
湖北林业资源丰富
●林地876.09万公顷,占全省国土面积47.13%,森林覆盖率41.84%。比40年前增长21.54个百分点
●湿地144.99万公顷,占全省国土面积7.8%,居中部第一位。
●草地18.47万公顷,占全省国土面积0.99%。
●林地、湿地、草地共占全省国土面积55.9%。
●全省分布高等植物6292种,约占全国总数18%,居中部第一位;脊椎动物851种,约占全国种类总数19%。
●全省现有8类311个省级以上自然保护地、226个国有林场。
(数据由省林业局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