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昌“90后”医生健走数月为捐髓

A-   A+
发表时间:2021-01-04 10:45    来源:湖北文明网

  “只希望我的一点付出,能为陌生的你带来生的希望。”2020年12月28日,宜昌某医院27岁的周医生在微信朋友圈写下祝福。当天,他成为我省第439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

  作为医生,这次救人有点特别。“我只知道他是个75公斤的男子。”周医生说。不知对方姓名,也不知彼此身在何处,素昧平生的两个人,通过中华骨髓库湖北分库从此“血脉相连”。

  很快,那位正在与血液疾病顽强斗争的患者,将会收到这份“救命因子”。

  第一次捐献未果挺遗憾

  2015年,周医生第一次参与无偿献血时,多留取了10毫升血液,放进中华骨髓库。“虽然知道配型成功的概率很低,但我还是愿意尝试一下。如果配型成功,能帮助到患者就最好了。”

  2019年初,周医生第一次接到红十字会通知,有患者和他骨髓配型相近,问他是否愿意捐献造血干细胞。“我都快忘了加入骨髓库的事,但想到能帮助患者,作为医务工作者应该尽己所能。”随后,周医生做了进一步检查。

  整个过程中,他没有跟家人透露一个字。“很多人误以为捐献会对身体有害,不跟父母说是怕他们担心。”周医生说。

  那次,他准备了好几个月,最后却没能匹配上。“我觉得挺遗憾的,也很担心那位患者。”

  几个月前就开始锻炼

  2020年7月,周医生再次接到红十字会的电话,又有一名患者跟他初步骨髓配型相合。

  有了上次准备捐献的经验,这次他一点都不紧张,配型和各项身体检查也进行得十分顺利。

  12月28日,在武汉的一家医院,周医生连续5天注射9次动员剂,让体内的造血干细胞活跃起来。采集造血干细胞时,血液从他的手臂抽出,经过一台仪器,将造血干细胞分离出来,再将剩余的血液从另一侧手臂输送回体内。采集过程中,他保持不动近5个小时,身体有些麻木,但他说:“这跟患者的生命比起来不值一提。”

  不过,对父母,周医生再次选择了隐瞒,发朋友圈时也作了屏蔽。他说,其实目前造血干细胞采集技术相当成熟,不会对健康造成影响,但父母接受还有一个过程。

  在同事眼中,周医生热心公益、乐于助人,每次医院举办义诊活动,他都报名参加。

  造血干细胞捐献需要良好的体质,同医院护士回忆,几个月前,周医生就开始健走锻炼、合理饮食,把身体调整到最理想的状态。(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李光正 通讯员 章晟)

责任编辑:王炯
  • 湖北省文明网站

湖北省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主办    技术支持:荆楚网
投稿邮箱:hbwmwxxbs@vip.163.com    鄂ICP备18025215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46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