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届湖北地方戏曲艺术节回眸:枝繁叶茂百花盛 荆楚戏曲魅力新

A-   A+
发表时间:2020-12-15 09:41    来源:湖北文明网
  
 

楚剧小戏《疫中情》演出照。

  阳新采茶戏小戏《杨家喜事》演出照  

 

  黄梅戏《疫·春》演出照

    “三十年河东啊,四十年河西……”在沃野千里的江汉平原虾稻良田的映衬下,一幅乡村振兴的画卷徐徐展开。

  11月23日,随着荆州花鼓戏《河西村的故事》演出结束,由湖北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各市州、直管市及神农架林区文化和旅游局承办的第四届湖北地方戏曲艺术节暨“颂祖国、奔小康”小戏展演圆满落幕。

  本届艺术节历时21天,线上展播和线下惠民结合,云上观剧和剧场演出并行,省直和全省17个市州的13台大戏和38出小戏轮番上演,40个戏曲院团陆续登台,18个戏曲剧种竞相争艳,线下惠民2万余人次,长江云携全省云平台等线上展播全网点击量超2000万,为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营造了良好的文化氛围。

  现实题材 

  创作成果丰硕 

  第四届湖北地方戏曲艺术节暨“颂祖国、奔小康”小戏展演共有13台大戏和38出小戏参演,其中现实题材剧目44部(出),占参演作品总数86.3%,充分展示了全省文艺工作者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紧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党100周年等重要时间节点、突出抓现实题材创作取得的丰硕成果。

  ——浓墨重彩,书写脱贫攻坚主题的人和事。

  新洲区的楚剧小戏《蘑菇与鲶鱼》,讲述了“蘑菇王”带领村民脱贫致富,从被误会到被接受的故事;大冶市艺术剧院的楚剧《我的美丽村庄》,讲述了红茶村在村支部和村委会的带领下,克服困难,化解矛盾,开展乡村振兴的故事;竹溪县的山二黄《山茶花》,讲的是茶乡女单茶花突遭家庭变故后,不畏艰难学会炒手工茶还清债务,并带领乡亲们走上了致富路的故事;枣阳市的曲剧小戏《致富路上幸福歌》,讲的是两位贫困户在驻村书记的帮助下,合伙开农家乐、搞乡村旅游,共同致富奔小康的故事;襄阳花鼓戏小戏《双推磨》,讲的是新任村支书袁青林与女朋友艾月,劝解艾月妈拆迁豆腐坊,支持乡村修路的故事……

  此外,楚剧《大哥大嫂》、楚剧小戏《十里香》、荆州花鼓戏小戏《回访扶贫点》、黄梅戏小戏《绿水青山》、阳新采茶戏小戏《腊米树下》《杨家喜事》、远安花鼓戏小戏《树高千尺》《过小年》、通城花鼓戏小戏《豆花飘香》、郧剧小戏《家事》等剧目,或聚焦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主题,或弘扬生态文明,传播绿色发展理念等,每一部作品都书写着脱贫攻坚收官之年的奋进之笔。

  ——饱含深情,讴歌疫情阻击战的感人故事。

  疫情初期,儿子欲赴武汉援建,父母左右为难,最后儿媳坚定投下一票支持丈夫,父亲深受感动和儿子一齐上阵……老河口市艺术剧院排演的湖北越调小戏《生死一票》,根据老河口市援建雷神山医院的16名水电工的真实故事改编,再现了今年除夕前夜16位平凡英雄的壮举;武汉市蔡甸区的楚剧小戏《疫中情》,讲述了疫情期间一个平凡家庭的婚姻故事,表现出武汉人民面对新冠肺炎疫情时的可贵品质;远安花鼓戏小戏《情满田野》,则以疫情期间市民吃菜难、农民卖菜难的现象为题材,将故事浓缩在疫情期间一个防控点上,通过值守人员与卖菜农民之间的矛盾冲突,赞扬值守人员坚持原则的品质。

  此外,汉剧《老八栋的灯塔》、黄梅戏《疫·春》等抗疫题材原创剧目,将疫情期间温暖荆楚的英勇故事和英雄人物搬上舞台,用丰富的舞台形象,生动的戏剧情节,再现众志成城、群防群控的抗疫历程,奏响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抗疫赞歌。

  ——寓教于戏,以艺术形式展现全面从严治党主题。

  11月3日晚,廉政小戏专场《明心正道看镜鉴》作为第四届湖北地方戏曲艺术节的开幕演出,拉开了艺术节的精彩序幕。

  《明心正道看镜鉴》专场包括京剧《特别考试》、黄梅戏《天网》、汉剧《正名》、楚剧《审牛》和荆州花鼓戏《昨日重来》等5出小戏,通过讲述身边人、身边事,传递廉政清风的正能量。“京、汉、楚、花、黄”5个剧种同台上演,展示各自的艺术魅力,既艺术直观,又寓教于乐。

  展演中,多部廉政主题的原创剧目受到观众好评。

  楚剧小戏《警钟长鸣》讲述了儿子为父亲补过生日极尽豪奢讲排场,最后老父自掏腰包买单,以此警示儿子要讲廉政纪律,不要“千里之堤毁于蚁穴”;郧剧小戏《特别测试》讲述了纪检战线上退下来的老父亲,对新担任县纪委书记、监委主任的女儿开展“特别测试”的故事;楚剧小戏《一个包》、黄梅戏《底线》等,将反腐倡廉纪法要求融入日常生活的家长里短,警示党员干部守住党性原则和法纪底线。

  这些现实题材的戏曲作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反映时代热点,关注民生话题,充分发挥不同剧种、行当、流派等艺术手段的表演优势,使作品形神兼备,为观众喜闻乐见。

  大小剧种 

  同台竞相争艳 

  湖北是中国戏曲的重要发源地,也是戏曲的重要流变地。湖北地方戏曲艺术节自2008年创办以来,已成功举办3届,成为全省戏曲院团和剧种展示风采、相互交流、共同成长的重要平台。

  本届艺术节,除了汉剧、楚剧、花鼓戏等大剧种有精彩的作品呈现,如《黎明》《我的美丽村庄》《大将军吴禄贞》《戒石碑》等,一些不大为大众所熟悉的剧种,亦献上优秀作品。

  11月8日晚,由竹溪县山二黄剧种保护传承展演中心新创的大型山二黄现代戏《山茶花》鸣锣开唱。该剧从戏曲表现形式、音乐创作等方面进行创新,进一步融入了地域特色文化,并在继承山二黄传统声腔特色的基础上,采用现代音乐的表现手法,推动国家级非遗品牌“竹溪山二黄”剧种呈现新的气象。

  提琴戏是湖北省崇阳县别具地方特色的戏曲剧种,因以提琴为主奏乐器而得名。11月18日,由崇阳县提琴戏传承发展中心创作的廉政提琴戏《一钱诛吏》上演,以提琴戏唱廉传廉。

  神农架参与本届艺术节展演的剧目,是以精准扶贫为主题的堂戏小戏《初心》。堂戏又称唐戏,是流传于长江北岸、神农架山区的传统戏曲剧种。关于它的名称来历有两种说法:一说起源于唐朝,故名唐戏;一说它是群众在婚嫁喜庆或劳动之余的民间娱乐活动,因演出所需场地较小,一般在农家堂屋里表演,所以称为堂戏。

  据统计,本届艺术节上,湖北省戏曲艺术剧院、武汉楚剧院、阳新采茶戏传承中心、枣阳市曲剧团等40个戏曲院团陆续登台,汇聚京剧、汉剧、楚剧、黄梅戏、荆州花鼓戏、襄阳花鼓戏、随州花鼓戏、远安花鼓戏、通城花鼓戏、阳新采茶戏、郧剧、山二黄、湖北越调、曲剧、文曲戏、提琴戏、南剧、堂戏共18个剧种。

  这些院团和剧种,构成湖北戏曲种类丰富、繁花似锦的亮丽风景。

  名家新秀 

  尽展艺术风采 

  艺术节期间,戏曲表演艺术家、中坚力量和新秀新苗尽展风采,引人注目。

  荆州花鼓戏《河西村的故事》《昨日重来》中,国家一级演员、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胡新中、李春华,国家一级演员、文华表演奖获得者孙世安等老艺术家甘当绿叶,提携后学。

  楚剧《大哥大嫂》中国家一级演员、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詹春尧,荆州花鼓戏《戒石碑》中国家一级演员、文华表演奖获得者罗涛,汉剧《黎明》中国家一级演员、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王荔等中青年骨干演员表演大气,光彩熠熠。

  一批新秀在参演剧目中挑大梁,或担任主创人员,或担纲主演,表现出很好的艺术潜质,受到线上线下观众的广泛称赞。

  随州花鼓戏《天使阳光》是随州市倾力打造的首部抗疫题材戏曲剧目。剧中多名主演由随州花鼓戏传承班学员担纲,青年演员李婧表演声情并茂,注重契合人物的心路轨迹,其表现令人赞叹不已;何佳琪、黄湘鄂、赵子俊等学员表演投入,在抗疫群像中闪闪发光。

  黄梅戏《疫·春》,将山东、湖南两省医疗队驰援黄冈的感人场景再现舞台。这部大戏由青年演员王刚、王美担纲主演,黄冈艺术学校60余名学员参与演出,年龄最小的只有9岁。

  汉剧《老八栋的灯塔》用纪实手法,通过身边人身边事,折射出全民抗疫历程,更用丰富的舞台形象、生动的戏剧情节,展现了一幅群防群控的生动画卷。50余名演出人员中,年纪最小的仅10岁。

  天门市花鼓戏剧院花鼓戏《孝子里》主创团队多为90后,其中编剧和导演均是90后;竹溪县山二黄剧种保护传承展演中心山二黄《山茶花》演员近40人,大都是湖北艺术职业学院山二黄委培班在读学生,不少人是第一次演现代戏;远安县花鼓戏剧团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迎接建党100周年等主题打造3出小戏,均采取以老带新的方式,让刚毕业的学员参加剧目创作演出,提升学员表演能力……

  这些青春身影,展现出荆楚戏苑后继有人,梨园薪火生生不息的可喜局面。

  创新形式 

  好戏触手可及 

  有别于往届艺术节的集中线下展演,本届湖北地方戏曲艺术节充分整合传播资源,以“云上剧场”线上展播和线下惠民演出相结合的形式,让荆楚大地的地方戏曲轮番亮相,声名远播。

  ——惠民演出场场精彩,许多参演剧团将演出场地搭建在城镇社区、乡间地头和旅游景区,把戏曲节目送到人民群众家门口,送到游客身边,为基层人民群众和游客送上文化大餐。

  在群众家门口演。楚剧小戏《蘑菇与鲶鱼》的演出地点在新洲区旧街利河村广场,楚剧小戏《时代先锋》《回访扶贫点》的演出地点在大冶市保安镇保安文化分馆,黄梅戏小戏《女儿》《底线》的演出地点在英山县杨柳湾镇锣响坳村文化广场,黄梅戏小戏《绿水青山》的演出地点在罗田县骆驼坳镇张八塘村,把戏曲节目送到人民群众家门口。

  把演出送进景区。阳新采茶戏小戏《腊米树下》《杨家喜事》的演出地点在阳新县王英仙岛湖景区,文曲戏小戏《乞丐县长》的演出地点在武穴市希尔寨风景区,楚剧小戏《十里香》的演出地点在通山县闯王陵景区。戏曲进景区,进一步丰富了“与爱同行 惠游湖北”的活动内容,让更多游客一睹湖北地方传统戏曲风采。

  ——“云上剧场”日日不辍,将舞台搭到戏台之外,将戏曲送到观众眼前。

  本届艺术节展演期间,长江云“云上剧场”线上展播打破时空界限,利用融媒协作的平台机制,联动云上系列端口每日更新推送展播视频及相关新闻资讯,实行省市县三级联通联动和演出资讯共享共推,覆盖全省17个市州,实现艺术节所有参演作品都可以通过手机端在“云上剧场”观演,让湖北地方戏曲“触手可及”。

  线上线下双线并行,让远近戏迷不论昼与夜、不论阴与晴都能凑个热闹、看场好戏。大戏精品单场、小戏连播数场,优质展播片源让无法前往现场的观众也能拥有身临其境的观剧体验。“7点多钟吃完饭,时间刚刚好,如果用手机投屏到电视上,一家人还可以边看边聊天。”来自新洲的戏迷覃先生说,他每天都会带着全家老小准时看戏。

  过足戏瘾 

  观众好评如潮 

  第四届湖北地方戏曲艺术节暨“颂祖国、奔小康”小戏展演,是一场戏曲院团和剧种的集结展示,更是一次文化惠民的生动实践,既回溯了千锤百炼、历久弥新、群众喜闻乐见的戏曲经典,也描绘了田间地头、城镇社区、家长里短的现实生活;既演绎历史事件,借古说今,发人深省,也书写大爱无疆英勇抗疫的人和事,彰显时代精神,可谓既“有灵气”,又“接地气”,受到线上线下观众的广泛好评。

  基层干部刘方明看完楚剧《我的美丽村庄》感慨地说:“亲历农村近几年的变化,感觉这部戏很真实。看了以后深受鼓舞,在如何更好地服务群众方面给我很多新的启发。”

  经历过今年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武汉保卫战”,武汉观众季先生再看汉剧《黎明》有了新的体会:“《黎明》其实凸显的就是武汉这座英雄城市。今年,我们封城战疫,做出了巨大牺牲和贡献,不管过程如何艰辛,武汉人民众志成城,迎来了黎明。”

  荆州花鼓戏《孝子里》将家长里短的情节,用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搬上舞台,家住天门孝子里的观众小刘说:“孝子里的来源从小就听老人们讲,屋里人演屋里戏、讲屋里事,好听、好看。”

  黄梅戏小戏《底线》在英山县锣响坳村文化广场的演出,受到现场观众热烈欢迎,锣响坳村党支部书记兰军勇说:“这些小戏演出水平很高、思想意义很好,是党员、干部接受教育的好作品”。

  人民群众的喜爱和支持,观众与艺术家的良性互动,是湖北戏曲传承发展的重要力量,也是艺术家潜心创作、推出更多戏曲佳作的不竭动力。

  湖北省文化和旅游厅表示,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系列重要讲话和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定文化自信,坚持“二为”方向、“双百”方针,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坚持与时代同步伐、以人民为中心、以精品奉献人民、用明德引领风尚,自觉承担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为推动湖北戏曲强省建设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湖北日报)

责任编辑:王炯
  • 湖北省文明网站

湖北省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主办    技术支持:荆楚网
投稿邮箱:hbwmwxxbs@vip.163.com    鄂ICP备18025215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46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