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敬畏城市、善待城市,加强全生命周期管理,加快建设宜居城市、韧性城市、智慧城市、绿色城市、人文城市。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推动人口集中、产业集聚、功能集成、要素集约。发挥小城镇联结城乡作用。
——摘自《中共湖北省委关于制定全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
老旧小区居民打消搬家念头
“好漂亮!”12月9日,楚楚去汉口大伯家串门,发现小区变样了,让他惊叹不已。
大伯住在江岸区解放公园路口的艺苑小区,建于上世纪80年代,属于老旧小区。“垃圾”花坛、年久失修的供水管网,曾让居民们头疼不已。
改造后的小区,不仅功能完善,还装饰了各种戏曲元素。
走进小区,以楚剧元素为主题的背景墙前的小广场,成了楚楚大伯等老人们最爱的休闲聚集地。
“以前不少人嚷着要搬走,看看现在小区的环境和配套好多了,就打消了搬家的念头!”大伯对楚楚说。
艺苑小区只是一个缩影。省住建厅相关负责人告诉楚楚,两年来,湖北已开工改造了3871个老旧小区。
近年来,湖北全面展开老旧小区改造工程,对象是建于2000年以前、配套设施不全、功能不完善的住宅小区。随着楼栋电梯装进来,高层水压升上去,小区配套齐全还干净……越来越多的老旧小区开始大变样,居民幸福感也“蹭蹭”地提升起来。
该负责人告诉楚楚,“十四五”期间,湖北还将改造城镇老旧小区17267个,惠及216万户居民。
“灰扑扑”的乡镇变靓了
大变样的不只是大伯家。楚楚到远房表妹家,刚下车就被表妹拉着逛起来。
这是仙桃市三伏潭镇。走在街上,只见镇上道路刷黑了,线路“蜘蛛网”规整了,荆楚派风格的街面建筑整齐划一。
“镇上的综合文化服务中心里,图书室、书画室、电影院一应俱全。”表妹兴奋地向楚楚介绍。
“小城镇变化确实让人惊喜!”楚楚在报纸上看到,“十三五”期间湖北住建部门牵头,掀起“擦亮小城镇”美丽城镇建设行动。50个试点乡镇治理污水垃圾、拆违治非、整治线缆,一年多时间后,以前“灰扑扑”的乡镇靓了、美了。
省住建厅相关负责人介绍,下一个五年,湖北将以推进小城镇人居环境整治为突破口,全面提升小城镇生产、生活和生态环境质量,形成一批配套完善、宜居宜业、特色鲜明的美丽城镇,全省小城镇服务和带动乡村振兴的能力显著增强。
持续“升级”城市生活
节假日,楚楚最爱去公园绿地转转。武汉的青山江滩,成了他和家人经常打卡的“网红地”。
老人记忆中的青山江滩,砂场密布,灰尘漫天,污水直排入江。“如今不一样了,青山真的就如它的名字一样,绿水青山。”楚楚说。
青山江滩在改造过程中融入海绵城市建设理念,通过植被缓冲带、生态草沟、雨水调节池、透水地面铺装等设施,助力城区实现小雨不积水、大雨不内涝、水体不黑臭、热岛有缓解。
“下大雨,再也不会深一脚浅一脚蹚水了,我们希望有更多的‘海绵’!”楚楚说。
“十三五”以来,武汉市作为国家首批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已完成海绵城市建设面积150平方公里。根据规划,包括武汉在内,到2022年全省设区城市建成区40%以上的面积达到海绵城市建设目标要求,其他城市30%以上的面积达到“海绵”要求,易涝点整治全部完成。
不只是海绵城市建设,湖北还谋划了《湖北省城市补短板强功能工程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20-2022年)》,1484个项目、超过2400亿元的估算总投资,将在3年内“升级”人们的城市生活。
“‘十四五’期间,还有一串清单即将达成!”楚楚对此充满期待: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建有地下综合管廊的区域管线全部入廊;所有县(市、区)拥有“一场两馆”(一个标准体育场、一个不少于3000座体育馆、一个游泳馆)……
“城市是生命体、有机体。”省住建厅相关负责人告诉楚楚,全省将着力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聚焦安居宜居补短板,让生活更舒适。(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周三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