尺牍传深情 4276名山区学生与中南民大学生们结书信缘

A-   A+
发表时间:2020-12-11 10:20    来源:湖北文明网

收信孩子圆了大学梦 寄信学生投身支教事业

 

西藏的学生们收到武汉来信

  日前,第五届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获奖项目名单出炉,由中南民族大学研究生支教团发起的“见字如晤,笔友呵护个十百千万工程项目”荣获金奖。该项目致力于为西藏山南、恩施来凤、广西三江、贵州铜仁等偏远地区的中小学生搭建长期的书信交流平台。

  每年寄往西藏千余封信

  2013年,一个名叫仓决吉巴的西藏小女孩给中南民族大学研究生支教团写了一个小纸条:“老师,你们为我们做的事,我都记在心上。我一定会做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志愿者们感受到孩子们对外交流的渴求和对山外世界的憧憬,由此开始谋划“见字如晤,笔友呵护个十百千万工程项目”。

  项目负责人刘相介绍:“‘个十百千万’是我们的初心和愿望。‘个’指的是志愿者写一封自我介绍信寄去山区,由当地志愿者促成一对一结对;‘十’代表十余名支教老师驻地西藏,及时给予志愿者反馈与学生最新动态;‘百’是帮扶至少百名偏远山区的孩子;‘千’是寄出千封信件;‘万’则是千封书信汇集的千言万语。五年多来,当初的愿望已经超额达成,我们还将继续坚持。”

  刘相表示,每年都会有新鲜血液加入到项目大家庭中,团队会对志愿者进行笔试和面试筛选,保证每年能与山区孩子至少通信两到三封。而收信方,目前以西藏山南地区八年级学生为主,由当地团委和班主任推选,重点关注因家庭原因性格内向的孩子。

  过去的五年里,全国各地有4276名偏远山区的孩子参与该项目,仅西藏山南地区就有376名结对中小学生,每年能收到武汉笔友寄来的1000多封信件。

  西藏女孩寄来五个口罩

  一对一书信往来,架起相隔千里的沟通桥梁,孩子们通过这个小小的窗口看远方的世界,志愿者们收获了来自远方的一颗颗真心。

  今年9月,一名西藏八年级女生特意把她攒的5个口罩寄到了中南民大。“信里满满是她的鼓舞和叮嘱。这份难得的情谊,我将始终会铭记在心间。”中南民大第22届研究生支教团成员马珠说,学生们都非常珍惜每一次书信交流的机会,他们常在信件里放自己喜欢的明信片、亲手制作的手工艺制成品、藏族特色纪念品等寄给志愿者们。

  刘相介绍,书信交流能实实在在帮助孩子们成长,不少孩子在哥哥姐姐的鼓励下实现了自己的梦想:措吉于2019年考入中南民族大学,与曾经的支教老师“再续前缘”;旦增刚旦逐渐克服厌学心理,主动积极学习,成绩取得了明显的进步;嘎玛次仁改变了生活态度,逐渐敞开心扉,积极乐观面对生活……

  如今,该项目在不断完善管理制度的基础上也在借助互联网平台创新,开通了音频类节目、直播读书交流会、中考经验分享等等。

  为笔友决定进藏支教

  来自宁夏的回族姑娘杨花参与该项目已有两年时间,与对接学生往来通信14封。成长过程中的烦恼、学习过程中的困惑,孩子们都会在信里向她一一诉说。

  桑吉梅朵是杨花对接的服务对象。桑吉梅朵对山外的世界满怀憧憬和好奇,在信中一次次地询问武汉的模样,中南民大的模样。杨花总是非常耐心而细致地回复她,为她描绘了山外异彩纷呈的世界。桑吉梅朵用简单而稚嫩的语句描述她眼中的西藏、美食、风景,她想把整个西藏装进信里送给远方的姐姐。殊不知,桑吉梅朵的描述也给杨花埋下了去西藏支教的种子。

  如今,杨花已成为中南民族大学第23届研究生支教团的成员,明年将奔赴西藏支教。“这个项目作为一种双向的互动,一方面是我们陪伴引导着孩子们,另一方面,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在不断重新认识自我。通过书信交流,我感受到了志愿服务的力量,更加坚定地选择支教服务。”杨花说。(楚天都市报记者 狄鑫 通讯员 张芳敏 许丹)

责任编辑:李欢
  • 湖北省文明网站

湖北省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主办    技术支持:荆楚网
投稿邮箱:hbwmwxxbs@vip.163.com    鄂ICP备18025215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46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