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会精神
推动形成适应新时代要求的思想观念、精神面貌、文明风尚、行为规范。健全志愿服务体系,广泛开展志愿服务关爱行动。弘扬诚信文化,推进诚信建设。提倡艰苦奋斗、勤俭节约,开展以劳动创造幸福为主题的宣传教育。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
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推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一体建设,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推动公共文化数字化建设。
“你们的队名叫什么呀?”
“我们是冲锋舰队!”
“我们是萌芽队!”
……
11月20日,在文化志愿者王婷的引导下,随县洪山镇宋家小学八九位小学生在讲台上站成一排,大声报出自己的姓名和队名,手绘报上“乘风破浪”四个字用红色的水彩笔写就,神采飞扬。
三十多个不同年龄的孩子聚在一起,七嘴八舌,课堂上一时显得有些乱。站在教室后排观察的宋家小学校长肖强笑意盈盈:“学校里一半都是留守儿童,平时课堂上很少这么活跃,能有志愿者来陪伴孩子们,他们都很开心。”
这是湖北省图书馆“相约乡读”活动举办的一场班小组读书会,孩子们和志愿者共同阅读的书籍是《我就是喜欢我》,书中讲述了小青蛙弗洛格通过学习飞翔、烹饪,认识自我、接纳自我的故事。
阅读让孩子变得自信
“用阅读点亮留守孩子心中的灯。”湖北省图书馆党委书记、馆长刘伟成介绍说,“相约乡读”是以全省乡村留守小学生为主要对象,以“图书馆指导、学校力推、文化志愿者执行”的方式,促进留守儿童家庭阅读的系统化、日常化、常态化的家庭阅读推广项目,旨在让乡镇学校的孩子们感受阅读的快乐,走出通往文化小康的“书香路径”。目前,该项目在随州市、孝感市孝昌县、宜昌市五峰县运行了一年多。
留守儿童长期远离父母,不少孩子性格内向、沉默,缺乏自信,“相约乡读”的重要目标之一,就是通过不断地鼓励和引导,让孩子们慢慢地接纳自己,拥抱他人,发自内心地自信起来。“报姓名”的环节因此也具备了特别的意义。
王婷回忆道,此前,她曾在孩子的图画里看到一句话:这是我第一次站在讲台上,很多同学都看着我。话语简单,王婷却读出了孩子渴望被关注的心情。班级里还有没有同样期待表达又羞于表达的孩子?他们能否也获得表达的机会?
此后,王婷在设计班小组读书会时,会通过“起标签”“报姓名”等方式,让孩子在不知不觉中形成自我意识。
随县洪山一中初一学生彭宏程给自己的“标签”是“勇敢的人”。一天放学的路上,一条1米多长的蛇挡住去路,虽然心中害怕,他还是鼓起勇气用树枝将蛇挑开。这一举动在班级里流传开来,“我是勇敢的人,困难再大也难不倒我!”
阅读从校园辐射到乡村
事实上,“相约乡读”在落地实施之前,也经历了一年的调研和探索。
2018年,省图书馆分别走进随州、孝昌、五峰等地开展调研,当时考虑在乡村文化能人家中布置书架,供村民阅读使用。然而,村里大都是识字不多的留守老人,阅读既超出了他们的能力,也不符合他们的生活习惯。
经过调研论证,工作人员决定从有一定阅读基础的农村学校出发,经过一年多的实践,他们发现阅读推广在乡村表露出新现象——孩子们像一粒粒种子,在校园里吸收了阅读的养分后,回到家中,生根发芽,成为阅读文化的传播者。
2019年,“相约乡读”系列活动在随县洪山镇双河学校试点,校长任勇兵很快感受到读书的好处,调任至洪山一中后,他再次和省图书馆取得联系,将“相约乡读”引入到洪山一中。
今年年初,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也让“相约乡读”活动受到阻碍,不少现场活动被迫取消。省图书馆利用线上平台,向家长们推送阅读知识,今年暑假,还举办线上演诵汇,观看人次达到246万。下半年,省图书馆在随县洪山镇引入阿里巴巴UC公益,为该地区8所学校45个班级都配备书架,并配置4000余册新书。
“最开始做阅读讲座,家长们齐齐地坐在教室里,眼神茫然,现在一提到阅读,家长都会主动提问,眼睛里都有了光。”省图书馆“相约乡读”家庭阅读推广活动工作人员李丹告诉湖北日报全媒记者,留守老人识字不多,孩子们和爷爷奶奶分享读到的新书,老人就给孩子分享一首民谣、一个老故事。阅读成了连接亲情的纽带。
11月20日,在洪山镇上开美容美发店的汪红艳特意闭店半天,到洪山一中和女儿小仪一起参加读书会活动。女儿阅读《城南旧事》时,她在一旁认真聆听思考,“小英子纯真、明亮、坚强,我们儿时没有条件读这类书籍,现在的孩子可以通过阅读走得更远。”
洪山镇中心学校校长梁仁力介绍,经过一年的试运行,“相约乡读”已在洪山镇9所学校铺开,孩子带动家长阅读,提升了当地的居民文化素养,促进当地文化振兴。(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张歆 通讯员 王俪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