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峰(右)准备外出放牛,父亲过来搭把手
放完牛,李峰还要照看他的300只鸡
上山砍竹子,准备修缮养鸡的竹篱笆
开着三轮车出门谈生意
农闲时帮母亲做家务
他双腿残疾无法走路,却用勤劳的双手,与生活热情相握。他叫李峰,被当地人热情地称为“励志哥”。
11月10日,楚天都市报记者来到应城市汤池镇公益社区。接到电话的李峰,骑着一辆三轮摩托车赶了回来。车停在记者跟前,刹车、熄火、下地,动作连贯而熟练,全部靠着一双手完成,像极了体操运动员的鞍马表演。
下了车,“穿”着一双凉拖鞋的双手,便支撑着整个身体在地上“行走”起来,他要给院里的鸡喂食了。
养鸡源于十几年前卖鸡蛋的经历。今年27岁的李峰,8个月大时患上小儿麻痹症,导致双腿萎缩盘在一起无法走路,之后,他学会了用双手撑地前行。为了减轻家里的负担,李峰十几岁就开始卖鸡蛋,积累了一些销售经验。2002年,李峰筹钱买了辆残疾人代步车,骑车去应城蒲阳菜场销售。
2013年,他用辛苦攒下的钱,买了3500只鸡苗,悉心饲养。结果第一年,就因为禽流感和鸡的行情不好,亏损惨重。李峰没有放弃,他认真总结教训,再次“站”了起来。
喂完了鸡,李峰牵起两头牛,用双手支撑着前往后面的山上放养。“家里有19头水牛,我的‘身家’也不小呢。”山路不平,靠双手“行走”的李峰,还要牵着牛,走得很艰难,但他还不忘和记者开玩笑。
2015年,李峰成为精准扶贫对象。光靠低保和残疾补贴、大病救助,就能维持基本的生活,但李峰选择了自食其力。在社区的帮助下,2016年,李峰开始养牛,并增大养鸡规模。
买进卖出,源源不绝。按目前每头牛1.2万元的“行价”计算,他的“身家”达到22.8万元,再加上养鸡的收入,他早已实现了脱贫。
把牛放到山上去后,他回到家里,骑着三轮摩托车就要出门:“我还想把规模再扩大一点,今天约了人谈买小牛的事。”记者随他前往,一路上,三轮车行驶平稳,很快就到了目的地。经过一番讨价还价,最终还是因为对方要价太高,没有谈拢。但李峰毫不在意,“下次再去别家看看。”
如今,李峰最大的愿望就是能够找个终身伴侣。“以前没有结婚的念头,身体残疾,家里经济条件不好,怕拖累别人;现在生活慢慢好起来了,我希望有个她能陪自己说说话,干活时搭把手,老了之后有个伴。”李峰说,一个人忙碌,一个人喂鸡养牛,生活越来越好,但内心的孤独感也与日俱增。走出贫困窘境的李峰,希望有一位心仪的姑娘,能够伴自己在小康之路上继续奔走。(图/楚天都市报记者 刘中灿 文/楚天都市报记者 陈咏 通讯员 郑毅 王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