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新胜(右)和孙喜付(左)对练。三百年的武术传承,“舞枪弄棒”成为居民生活的日常
孙伟胜在妻子女儿眼中就是武林高手
每逢节日,村武术队队员集中表演
村子里“武术家”们的聚会
哪里有空地哪里就是习武的地方
76岁的孙茂林教孩子们学拳
对很多人而言,练功习武,或许只是童年“英雄梦”里划过的一颗流星,但在10岁的小女孩孙梦涵看来,却如同早已戴在手腕上的花环。
在武汉市新洲区徐古街孙家咀村,孙梦涵和村里的小伙伴,每天放学后在村里找一块空地,打上一套孙家拳,总能引来不少村民赞许的目光。
三百年的武术传承,对一个村落而言,意味着什么?孩子们还无法理解,但每个村民,却在冥冥中感知到了一种命运的连接。
76岁的孙茂林,打拳时身法灵活,眉目间英气逼人,谁能想到他前不久才刚动过一场手术。从6岁师从父辈习武,孙茂林几乎每天傍晚都会打上一套拳法,老祖宗传下来的精气神,都在这武术套路里。
58岁的孙友善,一根数公斤重的木头在他手中,耍得如同筷子一样灵活。走南闯北讨生计,每当木匠同行称赞孙友善臂力惊人,总让他想起自己小时候,夜晚家里微弱的柴油灯,曾把他瘦弱的身影印在院墙上。
38岁的孙伟胜,平时在武汉城区打工,逢年过节,村子组织武术队到周边巡演,他总是一场不落。10多年前,孙伟胜在隔壁村表演武术时,那个台下为他疯狂鼓掌的女子,如今已是他的妻子。
三百年的武术传承,对近千名村民而言,意味着什么?每个村民都有自己不同的理解,但有一个相同的目标——精心呵护。
曾是村小学教师的孙辉,十几年前就开始搜集梳理“孙家咀武术”的传承故事。康熙年间祖辈重金聘请杨家拳宗师传艺,后来吸收赵、岳两家拳术的精华,孙家咀武术在当地方圆几十里声名鹊起。三百多年来战乱纷纷中,不乏孙家咀村走出的执甲军士,在武汉周边地区和安徽熊家山,也曾活跃过不少孙家拳师的身影。
集搏技、娱乐、健身为一体的孙家咀武术,至今还完整地保存着十几种套路拳谱,搏技格斗技巧精湛,演绎出的舞狮表演,更是活灵活现。今年,新洲区将孙家咀武术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农闲之时,在庭院田间,孙家咀的村民三三两两聚在一起,使枪弄棒、踢腿使拳。村子里,近处炊烟升起,鸡犬相闻,远处的大别山山脉绵延如云,仿佛把人带入电影之中。
这样美好的场景,或许也是孙家祖先最初的希冀吧。(楚天都市报 图/记者 邹斌 文/记者 周治涛 通讯员 陈建红 李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