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1月14日,湖北日报在头版头条刊发报道《跨越千山万水的母女情》,讲述了武汉妈妈范红华抚养藏族女儿尼玛拉姆的故事。10余年了,范红华含辛茹苦地将尼玛拉姆拉扯长大,护送她进入大学。范红华的内心有着怎样的坚持和历程?湖北日报全媒记者再度走近这位妈妈,触摸她的心弦,回应读者关切。
决定把尼玛拉姆带回家,我并没有过多地征求家人的意见。孩子回来后,家人开始也有些顾虑。更多的担心来自朋友,大家觉得我自己本来就有个儿子,生意上又那么忙,怎么还有余力多照顾一个女儿。再说,抱养一个孩子责任重大,教育、安全等问题,出一点差池都很麻烦。我当时没想那么多,就觉得要去照顾好这个弱小的生命,应该说母爱使然吧。
在母女相处的过程中,确实也发生过让我伤心的事。刚来武汉,尼玛拉姆的心还没有打开,不愿和人交流。当时,我给她买了好多新衣服,想让她高兴起来。可当我兴冲冲地把衣服送给她时,她却看都不看一眼。许多天过去,衣服依然没有拆封。那种善意被漠视的感觉,让我心里泛酸,有时真的觉得很委屈。
我不止一遍地告诉自己,母爱是付出、是包容、是坚持。当时,有一个简单的想法,就是怎样对待自己的儿子就怎样对待尼玛拉姆。我常想,如果是自己的儿子如此对我,我会怎样去做,不也会理解、原谅吗?这样,许多心结也就打开了。虽然,母女间的磕碰在所难免,但我确实没有想过放弃,因为尼玛拉姆的父母双亡,如果我放弃了,她还能依靠谁呢?既然做了决定,就不要再退缩。其实,有很多朋友觉得我“傻”,做善事在经济上资助就够了,何必担起如此大的责任。但我想,爱心其实更多地体现在感情的倾注上。出钱、给物固然是帮助,但对孩子抚育、教导,对她的一生负责,则是更深层的行善。观察到尼玛拉姆爱好音乐、舞蹈,我兴奋了好久。我想,一定要扶持她顺着这条艺术的道路走下去,为她规划一个开阔的人生。虽然,学艺术意味着更高的教育支出,但经济不是我主要考虑的问题,如何更好地培养她,让她成才才是我更看中的。
在抚育尼玛拉姆的过程中,我的精神世界变得富有。每当听到尼玛拉姆喊我一声“妈妈”,看到她在舞台上尽情地绽放舞姿时,我觉得自己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真是应了那句话:“帮助别人,快乐自己”。这是种最真挚的心理共鸣、心灵体验,将永远温暖着我的心。看着尼玛拉姆慢慢长大,一步步成人、成才,我打心眼里高兴,内心升腾起一种无法言语的满足、自豪。
我一直都认为,每个人的心中都蛰伏着向善的精灵。慈善心是每一个个体都具备的自发选择。爱心不是揣在怀里的小感动,而应该是大大方方的真实行动。心动了,就行动。每个人的慈善心一旦积聚起来,就会形成一种社会风尚。崇德向善、积善成德,就可唤醒文明建设的力量,推动社会进步。
让世界变得更加美好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同在一片蓝天下,如果我们心中想着他人,大家互助互爱,在奔小康的路上,互相“搭把手”“拉一拉”,弘扬扶贫济困的传统美德,扩大热爱慈善事业的爱心群体,一代又一代人接力奔跑,终会构建起诚信友爱的和谐社会,我们的生活就会变得更加美好,祖国大家庭也会更加和睦。(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胡蔓 杨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