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内老旧小区将改造开工7500个以上
近日,江汉区展示老旧小区改造方案,向居民征求意见 楚天都市报记者李辉摄
改造后的武昌都府堤农垦宿舍
近日,湖北省政府办公厅发布《湖北省城市补短板强功能工程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20-2022年)》。该《方案》提出,到2022年全省老旧小区改造开工7500个以上,完工5000个以上。
2022年底全省老旧小区改造开工7500个以上
“老破小”,是不少市民对城市中心地区老居民楼的形象比喻。很多老旧小区,楼龄已有三四十年甚至更高,户型小、楼房破旧,各项基础设施配套不完善,管道淤堵、屋面漏水、空中飞线,没有停车位和休闲绿地。不少家庭一直盼望着早日启动老旧小区改造,改善生活环境。
此前,武汉市政府出台了老旧小区改造三年行动计划,计划用3年时间,基本完成760个老旧小区改造工作,基本解决2000年前建成的老旧小区市政基础设施配套不全、共用设施设备破损老化、环境脏乱差、物业管理机制不健全等问题。
在武汉市解放大道的艺苑社区,老旧社区的改造融合了各种戏剧元素,彰显文化气息;江岸区的上滑坡小区为老旧居民楼加装了电梯,解决老人上下楼难题;青山区武钢住宅区修整了花园、加装了健身器材,小区焕然一新。
武汉市民这种在家门口“升级”的幸福感也将普及到全省。《方案》将补老旧城区短板作为重中之重,指出要着力解决城市老旧小区脏乱差、基础设施不完善、背街小巷卫生环境等问题,谋划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及配套基础设施、背街小巷综合整治、园林绿化等方面的重点项目。到2022年全省老旧小区改造开工7500个以上,完工5000个以上。
为提升全省公共体育设施水平,我省还将谋划推进一批大型公共体育场馆新建和改扩建项目,使全省所有县(市、区)达到“一场两馆”(一个标准体育场、一个不少于3000座体育馆、一个游泳馆)的标准。
今年底武汉、宜昌基本建成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系统
根据《方案》,到2020年底,全省设区城市建成区基本消除黑臭水体;沿江设区城市建成区基本无生活污水直排口,基本消除城中村、老旧城区和城乡接合部生活污水收集处理设施空白区。县以上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全面达到一级A排放标准,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不低于95%;开工建设城市地下综合管廊50公里以上,开工老旧小区改造项目2530个。武汉市、宜昌市建成区基本建成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系统。
到2021年底,全省设区城市建成区基本无生活污水直排口,基本消除城中村、老旧城区和城乡接合部生活污水收集处理设施空白区。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不低于98%;生活垃圾焚烧比例65%以上。全省开工建设城市地下综合管廊100公里以上,开工老旧小区改造项目5000个以上。
到2022年底,全省县以上城市污泥无害化处理处置率达99%以上,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生活垃圾焚烧比例达70%以上。县以上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整治完成率达到60%以上。设区城市建成区40%以上的面积达到海绵城市建设目标要求,其他城市30%以上的面积达到海绵城市建设要求,易涝点整治全部完成。城市建成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2平方米,城市建成区绿地率达到40%以上。城市供水普及率、燃气普及率分别达到99%和98%以上,城市供水管网漏损率控制在10%以下。(楚天都市报记者 刘丁维)
老小区提档升级 新增百余停车位
“雨污分流不仅可以有效利用水资源,提升排涝能力,还能减少污染。”昨日,施工人员在武昌区南湖街华锦社区检查前不久改造完的小区排水系统。社区书记周林介绍,经过改造后,华锦社区环境面貌大变样:停车位增加了、居民获得空间更多了、小区绿植更美了,更重要的是,社区以改造为契机,调动了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积极性。
华锦花园是一个老小区,基础设施相对落后。近年来,社区通过升级改造,先后完成了绿化美化、停车泊位升级、人行步道优化、活动空间增加等升级改造,居民对此普遍感到满意。
停车位、公共绿地的矛盾和活动空间不足,近年来一直困扰着华锦社区的居民,社区启动改造后,有效破解了这一难题。昨日,记者在社区看到,门口被分为人行道和车行道两股道,进入小区,道路两边的空地上,车辆有序停放。
据介绍,社区一期和二期建于1999年,早期规划没有停车位,随着有车的人越来越多,汽车出入混乱和停车难问题日益凸显。“之前小区道路没有规划人车分流,不少路面坑坑洼洼,”周林介绍,社区在改造中拆掉一些废弃的花坛、充分利用边边角角,在地面铺上透水砖,以不同颜色的砖块划分停车位,新增了100多个停车位。“以前,大门口车能进又能出,车辆见缝插针随意停放,人车不分道,不仅影响安全,还经常引发纠纷。”社区居民孙师傅说,社区经过改造后,人车各行其道,步行和活动空间增多,小区环境也更和谐了。
除了增加停车位,小区还增加了不少绿化和活动空间,将以往闲置空间全部利用起来。比如,以前小区内的喷泉广场利用率低,里面的水发臭滋生蚊虫。经过规划改造后,施工人员将以前的水体景观改变为平地活动空间,还根据居民们的需求设计了舞台,用于社区文艺演出,社区还对幼儿园南边草坪进行了修复,新铺设塑胶地面,打造儿童娱乐区。
“在改造过程中,我们充分发挥居民的积极性,”周林说,几位老居民被社区聘为“居民规划师”,负责为社区规划改造收集意见,并与专业规划设计团队一起实地勘察,对施工质量与进度进行监督,及时反映居民意见,真正让居民成为社区规划的直接受益者。“此举培养了居民自主治理社区的意识,让居民成为社区改造的主体,自觉爱护改造成果。”周林说。(楚天都市报 记者李庆 通讯员沈智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