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7日傍晚,山谷中的坪阡古镇,华灯初上,街心广场上村民们演出自编自导的情景剧《盐道往事》
8月28日清晨,神农架大九湖风景区,晨雾刚刚散去,景色旖旎
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神农架大九湖先后经历采伐木材、挖渠围田、畜牧养殖、旅游开发等粗放利用阶段,生态环境遭受重创。
2013年,神农架林区对大九湖镇实行整体生态移民搬迁。7年间,460余户1400余名居民陆续搬迁到20公里外的坪阡古镇,从事旅游服务相关行业。2019年,该镇接待游客60余万人,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81亿元。
云间湿地,如梦似幻。在神农架大九湖,52岁的村民卢德焱做梦也没想到,曾经湖里刨食难挣温饱,如今搬下山开民宿,每年能赚几十万元。
好山好水,变成百姓致富“靠山”。8月27日至28日,湖北日报全媒记者跟随中央媒体“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主题采访团走进大九湖,记录这里的时代变迁。
大九湖更美了
晨雾笼罩,如入仙境。“随手一拍,就是大片!”8月28日6时许,采访团来到大九湖景区,步道上、观景台已有不少游客捷足先登。
“大九湖更美了!”观景台偶遇,重庆游客吴喜峰向记者们介绍,8年前来过,那时农家乐、私家车开进景区,喧闹、嘈杂让游览体验大打折扣,“现在,静谧的湿地如世外桃源。”
大九湖湿地不仅风光旖旎,还是汉江一级支流堵河的发源地、三峡库区的生态屏障、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水源涵养地。
“虽然相隔千里,大九湖连着北京呢!”在神农架大九湖湿地馆,记者们从一张示意图上看到,大九湖最终汇入汉江和长江。
“对!”神农架国家公园管理局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张志麒介绍,大九湖是世界上不可多得的中纬度高山湿地。过去为填饱肚子,村民们围湖造田、开垦草场、种植蔬菜,大九湖水面一度消失,湿地功能退化,生物多样性锐减。
前些年,大九湖成“网红”打卡地,游客纷至沓来,农家乐污水直排,湿地不堪重负。至今,村民卢德焱还记得一位游客的话,“这么好的自然环境,湖水污染了,谁还来这里旅游?”
只有保护好大九湖的生态,才能保住子孙的“饭碗”。2013年,神农架启动大九湖生态移民搬迁,规划建设坪阡古镇。
1400余村民搬出湿地
“进入8月,21间房全部客满,收入超过30万元。”卢德焱在坪阡古镇开着一家名为“盛夏假日”的民宿,他盛情邀请央媒记者参观做客。
“当初,我是最不愿意搬的。”2013年起两年多,镇村干部轮番上门做工作,卢德焱态度坚决。
“为什么不搬?”对这个颇有个性的采访对象,记者们纷纷拿起手机录制视频。
“搬出来,我们靠什么生活?”卢德焱从小生长在大九湖,干过伐木工、种过菜、打过工,为了养家糊口吃了不少苦。
“外出打工,孩子成了留守儿童。”提及过往,他的眼眶红了,“有一次去浙江前,看望住校的儿子,他正用酒精炉子煮洋芋充饥。我当时就想,这样的日子什么时候到头?”
2010年,他回乡开起农家乐,一年赚七八万元。“比种菜、打工强多了,可以供两个孩子上学。”一家人好不容易安定下来,又面临搬迁,卢德焱忧心忡忡,“游客是冲着大九湖来的,搬出去,咱们还有生意吗?”
热土难舍,搬迁工作阻力不小。2015年,大九湖为移民搬迁户办理养老保险。搬出湖区,村民不仅能拿到补偿款,还能在坪阡古镇建新家、开新店。
没了后顾之忧,越来越多的村民想通了。卢德焱在2015年签下搬迁协议,他还动员17户亲戚朋友一起搬。
7年里,大九湖湿地的460户1400多名村民离别故土,搬到20公里外新建的城镇——坪阡古镇,开启新的生活。
过上“不敢想”的好日子
吊廊、翘檐,土家风格的楼房鳞次栉比。
华灯初上,神农架大九湖坪阡古镇游人如织。小镇盐溪河岸边,一场街头情景剧《盐道往事》正在上演。
“一根纤绳九丈三,一代一代肩上拴。闯险滩,过激流……”锣鼓敲响,胡琴奏鸣,伴随着“灯戏调子”的唱腔,悠悠盐商队伍缓缓走来。
大九湖镇镇长张坤说,“这部剧由村民们自编自导自演。有的村民白天在家准备食材,晚上当演员,演完后去摆摊卖宵夜,从农民变老板、变演员。”
“古朴有情调,堪比丽江古城!”徜徉在古镇街头,《科技日报》记者唐婷感叹,真没想到,湖北还“藏”着这么个好地方,一定要带家人来看看。
“过去不敢想的好日子,如今都成了现实!”43岁的覃万梅是土生土长的大九湖人,20多岁时外出打工,2010年揣着500元回到家乡。搬到坪阡古镇,她陆续开起原生态土菜馆、爷爷的疙瘩火、奶奶的土吊锅等5家特色餐厅,可同时接待3000名游客就餐。今年,覃万梅成立了疙瘩火餐饮公司,要让大九湖的特色餐饮走出神农架。
“在坪阡古镇,像覃万梅一样,搬迁移民家家有店铺,户均存款达到20万元。”张坤介绍,2019年,全镇接待游客60余万人,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81亿元。(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江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