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地处两江交汇,湖泊众多,防汛历来是天大的事。
今年汛情,重于常年。如何在防疫中统筹防汛,在防汛中不忘防疫,成为焦点。
8月6日零时,武汉市防汛应急响应等级从Ⅱ级调整至Ⅲ级。期间,全市未发生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传染病疫情、水灾多发病病情平稳,防汛、防疫取得“双胜利”。
警钟长鸣:精兵强将守护全城
7月31日,是中建三局二公司员工夏德勤驻守武金堤的第26天。
今年年初,夏德勤曾随单位奔赴火神山医院施工现场,前期参与建设、后期留守维保,在抗疫一线鏖战83天。
“我当过兵,防疫期间啃过硬骨头,1998年参与抗洪有经验,现在正是需要我站出来的时候。”夏德勤说。
把曾经参与过疫情防控,打过“硬仗”的精兵强将派驻到防汛一线,是武汉统筹防汛、防疫工作的重要举措。数据显示,入汛以来,武汉已累计出动巡堤查险人员超过50万人次,其中大多数都有着疫情防控的工作经验。
这么多人冲在防汛一线,全市整体防疫是否有所松懈?近日,湖北日报全媒记者走访市内各大交通枢纽、商超和住宅小区,见证防汛、防疫一盘棋带来的平稳有序。
7月30日上午,汉口火车站进站口处,工作人员指引旅客扫描二维码进行健康码登记。自疫后武汉“重启”以来,各大交通枢纽客流量持续攀升,但防疫一丝不苟。火车站内,自助消杀点随处可见,候车大厅里旅客间隔而坐。旅客陈志勇说:很安全、很放心。
7月31日凌晨1点半,青山区“网红美食”李李麻辣烫结束营业,工作人员用84消毒液对店内地面和店外人行道清洗。店主李女士说,复工复产以来,一直坚持闭店后对就餐区域进行全面消杀。
积极备战:早于汛期筑防线
武汉市疾控中心血吸虫与地方病防制所所长徐明星已年近六旬。7月31日下午,他刚从东湖高新区花山长江堤段值守点返回。汛期以来,市疾控机构血防专业人员几乎每天都在武汉各堤段巡查。
“今年武汉降雨量大,血吸虫病疫区遭受洪涝灾害, 防控形势严峻,我们丝毫不敢松懈。”徐明星介绍,疫水,是血吸虫病的感染途径,人或哺乳动物接触疫水10秒,血吸虫尾蚴即可侵入皮肤感染发病。
为此,早在汛期来临的前两个月,该所就根据今年水情,预判并制定下发了《武汉市汛期血吸虫病防控工作方案》,为汛期血吸虫病防控打下坚实基础。
未雨绸缪,临危不乱。一项项具体措施,构建起严密防控体系,成功稳住了武汉汛期防疫阵脚。
疫情研判,严密精准。各区有备而战,根据地区分布、人群分布、灾区临时安置点群众早期症状等做出疫情分析。
疫情上报,分秒必争。全市建立传染病疫情实施网络直报体系,以确保肠道和虫媒等重点传染病监测报告及时。对由于灾情不能网络直报的,采用电话报告至辖区疾控中心或卫健部门。当发生不明原因疾病暴发时,责任报告人以最快的方式向市、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
疫情处置,科学高效。各区卫健部门闻令即出,一旦发生疫情,疾病控制、医疗救治和卫生监督人员赶赴现场,开展医疗救护、疾病控制与卫生应急处置。同时,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对疫情病例的发病情况、分布特点等提出有针对性的控制措施。期间采集的标本,则送市、区疾病控制机构实验室检验。
防大于治:行业精兵灭隐患
“不要聚集,勤洗手,尽量不要接触水”,7月31日,在武汉市经开区军山街安置点,市疾控中心健康教育所李毅琳不厌其烦地提醒着村民。
汛期以来,李毅琳在大汉阳片区的长江堤段、汉江堤段巡查,连双休都未曾间断。和她一起巡查的,还有内科医生、皮肤科医生、消杀人员和血吸虫防治人员。
这个五人小组,正是武汉市卫健委组建的汛期卫生应急和疫情防控专班工作组之一。他们分赴武汉三镇,负责对环境消杀、垃圾清理、血吸虫病防控、安置点群众医疗救护等进行巡查。
“防大于治,生产自救群众、汛期安置点、防汛救灾人员、水上作业人员等,都要重点防控,凡接触有螺水体的均要登记姓名、单位、职业、接触时间等,掌握其活动轨迹,不仅登记,还要随访。”徐明星介绍,今年汛期叠加新冠肺炎防控,既要防疫情发生,还要防疫情反弹。
7月11日,天兴洲18年来首次主动扒口行洪,126位受灾居民集中安置在街道口小学东方雅园分校。为确保疫情防控,洪山区对安置点采取全封闭管理,外来人员严禁进入,每个房间都放有手部消毒液,除常规清扫,每天还对3000平方米的公共区域进行专业消杀。
“今年梅雨季长,蚊蝇数量多于常年,外环境消杀、居民家中消毒都很关键。”武汉疾控中心消毒与病媒生物防制所副所长陈晓敏介绍,武汉市已将汛期消毒技术指南下发到各区,配合爱国卫生运动,加强消杀强度、加大消杀频次,做到“水退到哪里,消杀就跟到哪里”。(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余瑾毅 李源 胡弦 通讯员 李卓能 袁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