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战在湖北抗洪一线的年轻一代:接过父辈手中的棒

A-   A+
发表时间:2020-08-07 09:10    来源:湖北文明网

  兴水利、除水害,历来是湖北“天大的事”。

  干在前,冲在前。堤坝上,年轻的一代成为抗洪防汛一线的生力军、突击队。

  风雨中,他们心系家国勇担当,立起脊梁。

  “这是职责,义不容辞”—— 

  青年有担当 

  排涝告急!

  用电告急!

  大雨过后,黄石阳新县排市镇万家村一片汪洋。300余户房屋被淹,不少农田受灾。

  “请支持排市镇长塘湖泵站建一台变压器,以解决排涝用电需要。”7月27日晚,国网阳新县供电公司配电运检二班班长陈文刚接到紧急任务。

  “保证第二天通电排涝!”35岁的陈文刚立下“军令状”。

  火速集结队伍,分析安装位置,陈文刚带领30余名队员前往泵站附近搭建基站。

  “早一分通电,就少一点损失。”烈日下,陈文刚钻进变压器箱内接入设备,爬上10米高电杆安装横担,蹲在河堤边制作电缆终端,没有停歇。

  7月28日19时,630千伏安的箱式变压器组装完成,3根电杆立起,电线搭建完毕;21时,通电完成,泵站运转,内涝入河。原本需三四天的任务,一天内搞定。

  汗水浸湿衣服,他这才意识到,腰部因之前手术嵌入4个钢钉在隐隐作痛。

  水涨到哪,电停到哪。水退到哪,电送到哪。这是陈文刚给运检二班定下的原则。

  “这是职责,义不容辞!”陈文刚是一名退役军人,他说,保障5个乡镇、900公里线路的1400多台变压器运维和11.3万人用电,就是自己肩上的职责。

  和陈文刚一样,一批年轻人在一线勇担当。

  ——不畏艰险,勇敢逆行。跳入洪水中迫停失控的冲锋舟,参与营救被困人员67人、疏散转移900余人,连续奋战抗洪抢险40小时,这是22岁恩施建始县消防救援大队消防员帅林江的担当。

  当时,冲锋舟因船尾机动力不足,往河堤缺口处后退,船上载满了转移的被困群众。他二话不说拿出水上安全绳,跳下船、游至岸边,将安全绳绑至河边电线杆上,迫使船停靠岸边,得以脱险。

  “船上是父老乡亲、是战友,我不救谁救。”帅林江说。

  ——披坚执锐,冲锋在前。将年幼儿子与残疾老公放在家中,主动申请坚守大堤,大堤任务减轻后,又前往镇群众安置点照顾老人和小孩,这是32岁荆州洪湖市瞿家湾村独臂妇女主任陈玲的担当。

  “尽自己所能,做力所能及的事情,为家乡也为人民出点力。”陈玲说。

  “保家卫国,从来就没想过后退”—— 

  青春有信仰 

  武汉市武金堤上,三五百米一个哨棚,党旗飘扬。

  堤坝上,29岁的金庆章和弟弟金希谊站成了“瞭望塔”。他们的任务是查看湖面上是否有旋涡。

  “目测半径约100米,若湖面出现旋涡,说明底下有溃口,需要及时上报处理。”金庆章说。

  工作不难,但堤上环境艰苦,毒蛇、毒虫是一大危险。

  一个星期前的夜晚,金庆章在巡查时被毒虫叮咬,右手瞬间肿成馒头样,幸亏得到及时处置。

  27岁的弟弟金希谊回忆,第二天,哥哥又主动申请参加抢险,徒手搬了50多包砂石。

  “河堤之外就是我的家,保家卫国,我们从来就没有想过退路。”金庆章说。

  什么是爱国爱家?

  ——心系城市,未雨绸缪。“今年6月总下雨,让我想起了2016年抗洪,就决定留守武汉了。”30岁的中南民族大学青年教师艾力亚尔·克里木说。

  “严防死守保大堤!”朋友圈里,他郑重写下诺言。

  “今日完成巡堤12小时,水位正常,水面无浑浊,暂未发现险情。”汛情记载簿上,他写下防汛日志。

  ——有国有家,国大于家。“工作可以再找,但此时此刻我们身后的家园更需要守护。”21岁的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应届毕业生刘福童说。为参加防汛,他暂时放弃了一家企业的录用。武汉市蔡甸区烂泥湖大堤上,刘福童值守一线20多天,已成为巡堤“老手”。

  “最近有公司抛来橄榄枝,他们肯定我参加防汛的志愿者精神,愿意录用我。”刘福童说,他还要斗志满满地参与疫后重振。

  一心装满国,一手撑起家。

  这是青春的信仰,也是青春的守望。

  “接过父辈手中的棒,我们也行”—— 

  国家有脊梁 

  保卫家园、守护江河,这是22岁的周家河名字的由来。

  从小,他听着祖辈与长江的故事长大。

  半个月前,周家河来到武金堤上参加防汛。

  “雨靴、竹竿、打草惊蛇,这是父亲告诉我的防汛‘法宝’。”从爷爷周松林开始,周家祖孙三代都参与了抗洪防汛。

  1954年,爷爷周松林赤足奔走在黄土堤上抢运砂袋,荣立抗洪抢险三等功。那一年,武金堤只有现在的一半高。

  1998年,40多摄氏度高温下,父亲周红胜拖着溃烂的脚丫,每天巡堤超过12小时。那一年,周家河出生。

  “抗洪防汛这一战,接过父辈手中的棒,我们也行。”周家河说。

  担起责任,勇当脊梁,成为这一辈年轻人的矢志追求。

  ——事事关心,全力参与。主动申请调往条件艰苦的长江新港堤段11号哨所,在那里连续值守,这是18岁的鄂州籍浙江大学学生刘昌盛的选择。

  当时,他正在家上网课,得知全村行动参与防汛抢险时,他主动提出上江堤一线,并邀来其他3名同学一起防汛保堤。

  “家事国事天下事,都是我们青年学生应关心的大事,我们不当旁观者,而是参与者。”刘昌盛说。

  ——无畏艰险,披荆斩棘。黄冈黄梅县陶圩村高考生17岁的余幸子和19岁的余萧寒、陶善涛等人,才下考场便上战场,相约一起奔赴防汛一线。夜晚的堤坝上,他们一人一个手电筒,沿堤坝两岸一字排开,像排雷步兵样谨慎前行,不漏一处隐患。

  这是他们第一次参与防汛,像对待高考一样认真。

  意志坚定,历练成才。

  在抗洪一线的拼搏的战斗中,他们的青春在闪光。(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王婧 文俊)

责任编辑:王炯
  • 湖北省文明网站

湖北省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主办    技术支持:荆楚网
投稿邮箱:hbwmwxxbs@vip.163.com    鄂ICP备18025215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46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