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2020防汛思辨录(一):大战鉴证英雄城

A-   A+
发表时间:2020-08-04 08:52    来源:湖北文明网

  编者按

  今夏,在疫情防控武汉保卫战取得决定性成果不足百日,疫后重振工作正紧锣密鼓推进之时,武汉市经历了24年来最为漫长的梅雨期,长江武汉关水位一度达到28.77米,居历史第四高位。面对又一场严峻考验,英雄的武汉人民再次迸发出豪迈气概,众志成城,抗击汛情。梅雨期中心城区渍水点较2016年大幅减少。全市江河干堤安然无恙,长江洪峰过境波澜不惊……

  这场特殊的防汛给我们留下哪些启示和思考?今起,本报推出一组武汉防汛救灾思辨性报道,敬请关注。

  武汉依水而建,因水而兴。防汛关系城市安危,是“天大的事”。

  今夏,武汉汛情格外凶猛——梅雨持续43天,24年来连续时间最长,平均降雨总量居历史第三位,长江武汉关水位一度达到28.77米,为武汉有水文记录以来第四高位。

  武汉面临的考验,还远不止于此:

  ——2016年武汉遭遇“暴力梅”,中心城区100余处严重渍水,暴露出武汉城市建设尤其是防涝排渍方面的短板。随后,“四水共治”工程启动,如今4年过去,这些短板是否补上?

  ——经历新冠肺炎疫情考验之后,武汉市提出要探索具有武汉特色的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新路,其社会组织能力、基层治理能力是否得到提升,能否经受汛情考验?

  面对防疫、防汛、发展叠加的三份“考卷”,且看武汉如何作答。

  组织领导力—— 

  防疫防汛两手抓 3月即启动备汛 

  今年2月,洞庭湖初现“桃花汛”端倪,国家水文气象部门预测,2020年长江中下游地区有可能发生流域性大洪水。

  3月12日,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最吃劲的关键时刻,武汉市召开防汛备汛工作视频部署会,强调今年全市水情、雨情、汛情形势严峻,要求强化底线思维,切实做好防汛备汛工作。根据会议要求,全市水务干部职工从战疫一线转战防汛战场,确保61个防洪重点项目率先复工复产。

  4月17日,武汉重启第10天,又召开防汛抗旱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强调各级各部门要迅速进入防汛备战状态,“宁可十防九空,不可失防万一”。

  4月30日,全市水务冬修工程“欠账”全面结清,共疏捞维护管网3000余公里,更换维护各类井盖20余万个,所有泵站完成专业测试和检修,整装待“汛”。

  赶在汛期来临前,武汉市童家湖泵站、东湖低排泵站、新沟渠节制闸、八铺街堤防洪工程相继投入使用,青山港、东湖港、沙湖港、南湖连通渠、巡司河二通道、夹套河箱涵等一大批主干排水通道相继打通。由此,中心城区排水防涝骨干体系基本形成,外排能力由2016年的980立方米/秒倍增至2020年的1960余立方米/秒。

  事实证明,这一系列超前谋划发挥了实效——43天梅雨期,武汉市中心城区55座外排泵站累计抽排雨水、湖水达10亿立方米,实现了“湖水随排随降、雨水随降随排”,有效地调控了湖泊水位,降低了中心城区渍涝风险。降雨最高峰时,全市道路渍水点仅30余处,且在雨停后1小时左右退去,较2016年162处大幅减少。

  攻坚战斗力—— 

  1.2万战“疫”建设者转战防汛一线 

  疫情期间,武汉近4万名建设者战“两山”、建方舱,圆满完成一系列抗疫应急工程建设任务。疫情防控持续向好之际,他们又星夜兼程,投身复工复产之中。面对防汛救灾的“大考”时,他们再次冲在一线,担起防汛“急先锋”重任。

  7月6日,武汉市防汛进入“二级响应、一级战备”状态,市应急管理局组织发动市地铁集团、航发集团等六家市属国有建设企业,组建了6支市级防汛应急抢险中队。每个中队按不少于2000人的标准配备抢险队员,共计1.2万余人,并优化配置,成立了18支抢险救援分队,分别部署到汉口、武昌、汉阳三大“战区”,就近备勤、整装待发,随时应对可能出现的险情。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探访发现,这18支队伍都派驻有经验丰富的应急干部,和突击队队员同吃同住;引入队列训练,抓作风,建规章,提高战斗力,一切向实战靠拢。

  在汉南区两军西路,武汉地铁集团一级项目经理周歌军率领的地铁防汛“尖刀队”,负责该区中山湖、乌金山、前栏村、孙家条子等4个险段的备勤工作。为了提高响应抵达时效,全队120人实施准军事化管理,每天进行3至5次集结训练,提高队员的警惕意识和出勤效率。同时,在防汛专家的指导下,他们将42台大型设备按“物、装、推、挖、压”的顺序编队、编号,并对操作人员和司机定位定编定岗,缩短跑动距离,提高集结速度,最终将全员集结时间压缩在6分半钟以内。

  武汉航发集团介绍,截至7月22日,该集团出动防汛应急人员1.68万人次、各类机械车辆4420台次,调用设备、物资顺利完成东湖隧道、水果湖隧道、洪山广场地下通道等3个隧道以及东湖、南湖等9处河湖的应急抽排任务,及时完成武阳高速、轨道交通11号线延长线葛店段项目等40余个在建项目的排渍应急任务。其间,该集团还完成沙湖等内湖排渍以及武昌区八铺街堤、武汉开发区东荆河堤等子堤应急处置69处,值守备勤武昌月亮湾险段、八铺街堤、江北快速路闸口等38处。7月8日下午3时至9日中午12时,集团下属机施公司组织近50人的党员突击队,经过20个小时的施工,打通了连接洪山区野湖与江夏区海口泵站的十里长渠中多个淤堵点,让汤逊湖水顺利排入长江。

  基层动员力—— 

  武金堤上党员干部带头巡堤查险 

  长江流入武汉段,江面开阔,水波奔涌。

  每年入汛,武金堤都是武汉防汛的“重兵驻守”之地。今年尤为不同,广大党员干部才脱防护服,又穿深筒靴,为守护身后家园,选择逆行,无畏坚守。

  7月初,在武金堤分指挥部,第一批168名上堤突击队员集结。他们身穿雨衣,脚踏雨鞋,24小时不间断巡防,排查险情。

  7月5日,暴雨如注。废弃多年的石咀小学旧址,成了洪山区关山街防汛一线临时“大本营”,“集结号”吹响,党旗迎风飘扬。

  “我报名!”“我也报名!”“算我一个!”……珞南街60余名机关干部纷纷向机关党总支提交防汛请战书。

  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一个支部就是一座堡垒。武金堤防汛一线,党员先锋哨所筑牢红色堡垒。截至7月8日,已有近2000名干部群众上堤巡查,设置大大小小的哨所53个。

  “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永不叛党。”铮铮誓言在武金堤防汛一线回响。

  冲得上的共产党员,冲不垮的战斗堡垒。“巡查一趟下来,往往需要半个多小时。”洪山区防汛领导小组工作人员说,哨所内无法睡觉,只能供换班的人员短暂休息,守堤人要么在徒步巡堤,要么保持随时待命状态。

  退伍不褪色,1998年抗洪“老兵”也纷纷加入新的战斗。今年71岁的汪象波,青菱乡杨林村的原支部书记,1998年抗洪曾荣立三等功,如今再战武金堤。在巡堤查险时,汪象波还不忘指导年轻队员,手把手做好传帮带。在汪象波的带动下,他的女儿和两个侄子今年也上堤参加防汛。据统计,仅武金堤青菱段,就有50余名退役军人上堤防汛。

  华中科技大学、武汉理工大学、华中师范大学……一批批高校防汛队伍的红旗插上了武金堤,协防驻守。

  手拿木棍、脚穿雨靴,按照标准成排前进……这是来自湖北省农科院经济作物研究所的7名博士。他们放下繁忙的科研,主动申请防汛,把一丝不苟的科研精神带到了堤上。

  在广大党员干部的带动下,社会各界纷纷响应——

  “以前他们守护过我,现在轮到我守护他们了。”18岁高考生周亮宇一出考场,便主动请缨上大堤。

  的哥邓凡放弃拉活,把出租车开上了堤:“开出租是为我个人,防汛是为大家,防汛更有意义。”

  创业达人李凯把公司交给助理,投身防汛:“钱可以再赚,堤一定要守,因为我的根在这里。”

  所有的力量汇成誓言:“洪水不退,我们不下堤!”(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蔡朝阳 成熔兴 胡弦)

责任编辑:王炯
  • 湖北省文明网站

湖北省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主办    技术支持:荆楚网
投稿邮箱:hbwmwxxbs@vip.163.com    鄂ICP备18025215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46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