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门美丽乡村建设的“党建+”探索:党旗红 乡村美

A-   A+
发表时间:2020-07-21 09:55    来源:湖北文明网
  

天门市汪场镇江桥村新的党群服务中心投入使用。(通讯员 刘银斌 摄)

  

  7月17日,走进湖北天门市黄潭镇窑台村,映入眼帘的是一片盎然生机。

  新建的党员群众服务中心,广场平坦宽广,干净亮丽,微风吹来,令人心旷神怡。前方不远处,混凝土楼房错落有致,村民三三两两聚在广场健身器材旁话家常,小朋友们追逐嬉戏,不时传来阵阵笑声。好一幅醉人的现代乡村图景。

  “下雨不踩泥,晚上有路灯,还有这么宽敞的广场可以活动,比以前真是好太多了!”村民万永波说。

  天门市委、市政府连续五年将提档升级党员群众服务中心纳入市政府十件实事,先后提档升级党员群众服务中心200多个。通过抓基层党建推动美丽乡村建设,老百姓获得感大大增强。

  补短板

  让基层阵地建设强起来 

  走进皂市镇上付村党员群众服务中心,宽敞的办事大厅,让人恍若置身现代化的城市社区。服务大厅、老年活动中心、医务室、党员群众会议室、司法室、调解协调室、文化室、体育室、退役军人服务站、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等一应俱全,村民们即使不办事,也喜欢时常来这里转转。

  过去,上付村党支部、村委会“蜗居”在一处简陋的厂房里,没一处像样的活动场所。去年,市委、市政府对上付村等58个党员群众服务中心进行提档升级,项目建设采取统一设计、统一招投标、统一建设。一个个宽敞、实用、方便的村级党员群众服务中心相继建成并投入使用,彻底改变了村级活动场所狭小、简陋等现象。

  在九真镇苗咀村,两层楼的灰色党员群众服务中心在阳光照耀下,显得简朴而不失大气。前面宽敞的广场上,两块公示栏格外显眼:一块列着村里2020年十件实事的内容、责任人和完成时限;一块公示着2020年第一二季度财务收支流水账。

  “植树造林务工20笔开支(夏星河、张华平等20人),支出金额14970元,经办人张少虎、证明人张卫军……”村民王纯一行行看下来,不由感慨:“有了公示栏,账目明白多了。”

  “颜值”提升了,“气质”也不能输。

  7月15日,汪场镇江桥村村民董娇娥走进党员群众服务中心。“我最近因病在医院治疗花费较多,家里负担很大,想咨询一下像我这种情况有什么政策可以帮助吗?”

  “您先坐坐,喝口水,和我说说具体情况。”村党支部书记张军洲热情接待。随后把董娇娥的情况反映给民政部门,帮她申请了“防贫保”。

  “环境变好了,村干部的服务也更贴心了。”解决了一桩心事,董娇娥满意而归。

  劳动社保、居住证办理……在每个党员群众活动服务中心,均设有“一站式”便民服务代办点,村民来到这里,办什么事、找什么人,一目了然。

  强队伍

  让基层党建“硬起来” 

  “我们站成一排,电筒、竹篙拿好,大家走密一点。”

  7月13日晚,位于华严湖干驿镇杨巷村段面的大堤上,村治保主任陈兵仿带领着几名党员群众,在背水坡上呈一字排开,手电筒射出的光束在草丛里交叉,细心检查堤身有没有管涌等异常情况。

  自7月5日开始,由陈兵仿等党员群众组成的防汛抢险突击队已经在堤上日夜坚守了15天。

  “这批干部有战斗力。”杨巷村村民纷纷点赞。

  杨巷村去年被天门市委列入30个重点软弱涣散村之一,直接拿在手上抓。市里组建整顿工作“尖刀班”驻村开展工作,坚持“用脚摸排”,形成问题清单,坚持部门联动抓整改,收到了较好效果。

  今年,该市又提级整顿20个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重点从基层组织建设、生态环境整治、农村“三资”管理、基础设施建设、脱贫攻坚、基层社会治理等6大领域综合施策抓整顿。

  美丽乡村建设,光靠党委政府“剃头挑子一头热”也不行,关键是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共建共治共享。

  今年疫情期间,拖市镇黄流村“天门媳妇”闵蓉随丈夫回乡,发现了很多意想不到的乡村之美和地方特色文化,如花鼓戏、皮影戏等曲艺文化,木工、泥瓦匠、篾匠等传统手艺。没有向政府和村里要一分钱,他们自行规划设计、自行组织实施、自行发动群众参与,进行了一系列微景观改造。后期,她还计划邀请一些专业的机构,同村里共同打造系统的、可持续发展的乡村规划。

  目前,各镇村正在组建“三微”(微设计、微建设、微景观)乡土建设顾问团,让美丽乡村既改善环境,又保留乡愁。

  壮实力

  让村集体经济富起来 

  乡村要振兴,产业兴旺是前提。

  通过开展农村“三资”清理,一大批村集体的“家底”更厚实了。

  7月19日,在马湾镇华一村,5台泵站日夜轰鸣,确保田间积水及时排出。“要不是村里有了资金,这5台泵站不可能提早整修,碰到这么大的雨情,老百姓可要遭殃了!”村党支部书记魏丑先说。

  华一村由原陈港村、河堤村、小湖村、汪陈村4个村合并而来,2019年以来,通过开展“三资”清理,收回1000多亩土地、鱼塘经营权,村集体增加收入100多万元。

  有了收入,村里十件实事干得漂亮,沟渠畅了、断头路通了、路灯亮了,身边的环境变得越来越美,老百姓们也越来越乐意参与村里的公共事务。

  “三资”清理收回的集体资金,并非用之不竭。发展集体经济,也绝非简单地下拨资金“一拨了之”、土地流转“一转了之”、统一入股分红“一股了之”、项目承包“一包了之”。

  上付村大力推广“党支部+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经营模式,逐步形成党支部引领、企业与合作社推动、党员带头、群众参与的良好格局。目前,该村高新技术产业园、万亩现代农业园、新坤百亩精品果园等发展态势良好,还准备利用城镇郊区的便利地理条件,打造独体生态康居、康养公寓。

  “党建引领绝非务虚。”胡市镇相关负责人介绍,2019年9月,胡市社区改造利用废旧厂房,引来生产方式灵活、工作时间自由的手工加工项目,打造“党支部+企业+群体”的党建融联体,创办经济实体——太隆橡胶制品有限公司。公司主要生产真空压缩袋上的气嘴盖,目前已吸纳建档立卡贫困户5人、低保户1人,贫困残疾人3人。

  近两年,中央、省级财政列支专项经费扶持发展壮大新型村级集体经济,天门市有53个村纳入扶持范围。

  “坚持党建引领,天门将进一步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推进乡村振兴和美丽乡村建设。”天门市委组织部负责人说。(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廖志慧 通讯员 吴述明 彭丹) 

责任编辑:王炯
  • 湖北省文明网站

湖北省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主办    技术支持:荆楚网
投稿邮箱:hbwmwxxbs@vip.163.com    鄂ICP备18025215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46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