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嘴村女子突击队员在装沙袋
瞿家湾女子抢险突击队队员在加固堤岸
洪湖是湖北第一大湖,受强降雨影响,达到历史最高水位,在洪湖大堤的众多防汛军民中,活跃着几支“娘子军”,她们以巾帼不让须眉的气势,守卫着自己的家园。记者日前走访洪湖大堤,记录了这群抗洪“铁娘子”的风采。
三八湖堤传承“铁娘子”精神
7月20日,在洪湖杨嘴村三八湖堤上,女子防汛突击队的红旗,特别显眼。30多名女民兵,身着迷彩服,和村里的男劳力一起挖土、装沙袋,加高子堤。三八湖大堤是洪湖围堤六合垸段的“外屏障”,是守护洪湖围堤的重要节点。在这里,女民兵们顶起了堤上的“半边天”。
41岁的雷义,是杨嘴村妇联主席,也是这支女子防汛突击队的队长,女子民兵排排长。雷义的家就在三八湖堤边,原本是三八湖渔场,并村合组时并入杨嘴村,由原渔场负责的堤段有2.5公里,防汛断面长,而组里只有100多户,劳动力不足,雷义在120多名妇女中挑选了30多人,组成了一支精干的女民兵排,作为防汛突击队参加抗洪抢险。她们当中年龄最小的34岁,年龄最大的55岁。
7月10日上午8时许,雷义带领女子突击队队员巡堤时,发现一处鱼塘的水底泛起黄泥,不一会儿,村里组织抢险人员赶到现场,下水摸查情况,女子民兵突击队员们和村民一起在岸上装填、搬运沙包,进行封堵。半天时间,管涌险情得到控制。
从7月6日上堤,女子突击队和男劳力一样,已经坚守了10多天。所有队员都是夫妻齐上阵,雷义和丈夫也一直没回家,“儿子就让他自己在家随便做点饭吃。”雷义说,这道堤,是老支书带着妇女们修起来的,“现在条件这么好,如果在我手里溃口了,对不起前辈。”
雷义说的前辈,是三八湖堤的创建者肖创香,曾当选“全国三八红旗手”,受到过周恩来总理的接见。1957年,时任渔场党支部书记的肖创香,带领800多妇女,硬是用手挑肩扛,在洪湖上筑起了这道大堤,一砖一瓦建起了渔场。这道大堤也因此被命名为三八湖堤。53年来,正是这道堤守护着原渔场100多户职工的家园。
她向老板提出辞职回家抗洪
42岁的谢冀芳是杨嘴村人,在武汉当酒店领班,每月有4000多元的收入。看到朋友圈的视频,湖水眼看就要漫过堤坝,她没有犹豫,就跟老板提出辞职回家抗洪。
“你不回去我不回去,家就没有了。工作没了可以再找,家没了,重新建设谈何容易。”老板被她的精神感动,答应她,“家里的事忙完了,随时都可以回来上班。”
在杨嘴村女子突击队里,46岁的赵四姑是预备队员,也是唯一被要求不挑土的队员。2018年,家里刚装修好新房,她就被查出患上乳腺癌。组织女子突击队时,原本并没有考虑她,但赵四姑主动找到雷义,几次要求参加。
“我们家两个男劳力都在外打工,公公80岁了不能上堤,家家户户都在为防汛出力,只有我在家躺着,也不能安心。”最终雷义特批赵四姑入队,但只让她担负巡堤查险,装土时牵下袋子,值班时帮忙烧火做饭。
洪湖水位在缓慢回落后,这几天又开始上涨,记者离开时,堤岸已经垒起了层层沙袋。“这都是我们一锹一锹装起来的,如果湖水再上涨,那就再多装点,垒高点。”脸上已晒黑的雷义,站在湖边,轻松的语气里透着坚定和自信。
瞿家湾15名姐妹花坚守一线
7月20日,天蒙蒙亮,洪湖市瞿家湾女子抢险突击队队长甘荣,拿起一把铁锹,走上了大堤,开始了新一轮的值守。
连日来,洪湖市普降大到暴雨,累计降雨量740毫米,刷新了历史记录。眼见水面一天天蹿得离堤坝顶部越来越近,甘荣坐不住了。在当地妇联组织的号召下,她与另外15名妇女姐妹一起成立了瞿家湾女子抢险突击队,年龄跨度从“60后”到“90后”。7月8日,这支“娘子军”正式投身防汛抢险的一线。
7月12日,洪湖市防汛应急响应从II级提升到I级。位于洪湖生态旅游风景区的南堤,堤身单薄,外无护堤长滩,历年来都被列为防汛重点。
巡堤查险、开沟导渗、搬运物资……围堤上,这些男同志能做的事,女子抢险突击队干起来毫不逊色。而防汛一线,男同志做不到的事,女子抢险突击队干起来,却更得心应手。
一线防汛的同志们必须24小时值守在大堤上,没法回家,女子抢险突击队当起了后勤部队。搭建防守棚、清除路障、派发盒饭,为了让值班人员安心吃饭,女子抢险突击队在用餐时间顶岗巡堤,在暴雨中值守。
湖水上涨,沿线低洼处居民必须赶紧转移到瞿家湾列宁小学,转移的安置工作就落到女子抢险突击队的肩上。甘荣在第一时间摸排了安置人员情况,又将队员分成三路,分别采购生活用品、整理床铺,帮安置人员转移物品。
“你看,男同志能做的,我们都能做,但是我们女子抢险突击队能做的事情,他们可不一定干得来。”柳万娇大姐对同在抗汛一线的丈夫这样说道。说完,又是一阵爽朗的大笑。(楚天都市报记者 陈倩 刘丁维 通讯员 何武涛 张欣 董悦 谢育 实习生 张欣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