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送砂袋的武警战士。
7月13日17时,湖北长湖水位达到33.57米,超过历史最高水位0.11米。
汛情就是命令。全长112公里长湖岸边,“迷彩绿”“藏青蓝”“红马甲”“天使白”纷纷集结,坚守一线、排查险情、转移救援、筑堤固坝……他们用行动书写责任和忠诚,成为一片汪洋中最亮的风景。
“迷彩绿”
武警2小时加固堤坝280米
脸上已经分不清是汗水还是泥水,19岁的战士孙俊杰不知疲倦,倔强地一袋又一袋往返运送砂袋。和他一起,一群身穿迷彩绿的武警官兵,正抓紧抢筑子堤。
长湖告急,吹响武警官兵“集结号”。
7月12日,武警荆门支队百余名官兵闻“汛”而动,携带冲锋舟、救生衣、救生绳、砂袋、铁锹等工具,迅速赶赴沙洋县后港、毛李两镇,第一时间抢固大堤。
在港口村四组,抢险现场道路泥泞狭窄,所有加筑子堤的砂袋,战士们需肩扛200多米才能抵达岸边。针对现场复杂情况,支队长朱华迅速下达分组命令,装土、扛砂、转运、垒堤……官兵们分工协作,肩扛车推,2小时加固堤坝280余米,加高子堤40厘米。
7月13日,洪水突然漫过毛李镇幸福垸大堤,50名武警官兵火速驰援。一下车,战士们拿起铁锹,牵起编织袋开始装土,2小时垒砂袋2000多个,重新建起一道300米长的子堤。临近中午,连续作战,官兵身心俱疲,但没有一人叫苦叫累。
“这支队伍,2016年参与屈家岭抗洪抢险,能打硬仗。”副支队长贺石文说。
“人民子弟兵,好样的。”当地群众纷纷竖起大拇指。
“藏青蓝”
纪南公安转移群众695人
7月13日14时,荆州市公安局纪南文旅区分局副局长何其勇,带着2名民警准时来到胜利垸长湖围堤,开始巡堤查险。
看到湖堤铺着胶布、打着木桩,何其勇问防汛村民:“今天发生险情没有?”“没有,安全得很。”村民笑着回答,“你们一天也要巡好几遍啊。”
“除了巡堤,我们每天晚8点还要到徐家湖渔场‘清人’。”何其勇说,白天渔民可以进垸子生产自救,晚上则不准留人。
90后刑警李马坤说,4.2平方公里的胜利垸,渔民住得很分散,民警分成6个组,每个组负责二三十户。每家每户都要走到,一趟下来就是几个小时。从晚8时开始,一直要到晚11时才回所里。
7月6日中午,纪南派出所接到命令,要求迅速派人到外芦台“清人”。“两位80多岁爹爹婆婆不肯走,我们劝说3个多小时,最后才将他们送到安全地点。”李马坤说。
至7月8日,纪南民警已经转移215户695人。转移出来的渔民有的投亲靠友,有的被送到安置点。
安置点设在董场小学,4间教室用来安置80名渔民,每个人都睡折叠床,床上有棉被和毛毯。纪南镇派出所每天安排民警在安置点值班,除了负责安保外,还要给渔民买药送医,购置生活用品。
“红马甲”
土专家退休不“褪色”
7月13日上午,赴黄歇村叼鸡洼、李家洼处理漫堤;下午,在乔子湖指导群众加固垸堤。这是防汛志愿者杜礼文的一天。
今年65岁的杜礼文是共产党员,也是防汛“土专家”。退休前,他是担任沙洋县后港镇水利中心主任,参加过1998年、2016年抗洪抢险,有丰富防汛经验。今年,面对严峻防汛形势,杜礼文主动请缨当义工联志愿者,身穿红马甲奔波在防汛一线。
“每一层砂袋要用脚踩紧,不能松垮,土要夯实。”见到杜礼文时,他正在枣湖围堤的一处薄弱点指导群众加固堤垸。作为后港镇防汛技术顾问,他多次化解险情。
“哪里有险情,只要一个电话,我第一时间到现场。”7月7日晚,后港镇公议洼堤防发生一处漏洞险情。杜礼文迅速带领16人的抢险队伍,赶往现场处置,经过10小时努力,险情被化解。他一整夜没有休息,又迅速赶往叼鸡洼险段排除险情,连续奋战30多个小时。
在杜礼文感召下,沙洋义工联有100多名志愿者主动报名参加抗洪抢险,吃住在堤上,日夜奋战在防汛一线。
“天使白”
医疗服务点编织健康守护网
“阿姨,您血压偏高,做菜少放盐,平时多运动。”7月13日,沙洋后港镇港口村受灾群众安置点,镇中心卫生院院长文林正为周祖秀体检。
周祖秀是港口村6组村民,因内涝家里被淹,她被转移安置到村委会办公室暂住。如今,这里已支起14顶帐篷,还腾出3间空房,共安置100多名受灾群众。
院内,一张桌子旁排起长队,几名医护人员正为受灾群众免费量血压、测血糖,一天免费为100名群众体检。“人群聚集,疫情防控不能松懈。”在村委会院子入口,身穿白大褂的村医唐东香逐一为过往群众测量体温。镇中心卫生院副院长赵进军,指导村干部为公共场所消毒,并把整洁的垃圾桶摆放好。
长湖防汛,白衣天使筑起健康防线。目前,沙洋县成立两支200多人的巡回医疗队。一支由县人民医院组建,负责毛李镇转移受灾群众安置点的医疗救助,以及幸福垸险段堤上抢险人员的救护;另一支由后港镇中心卫生院组建,除了负责乔子湖等堤防的医疗保障,还承担港口村安置点的医疗救助、食品安全、场地消杀、防暑药品发放等工作。
“洪水不退,我们不走。”在医疗服务点,白衣天使守护着安全健康。(文/图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罗序文 戴辉 通讯员 蔡代明 张文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