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7日,恩施建始县茅田乡三道岩村村委会收到一份特别的快递——由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农业农村部、中宣部、民政部、司法部联合颁发的 “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奖牌。
近年来,三道岩村紧盯乡风文明建设、人居环境整治、主导产业发展、基层党组织建设等工作,积极探索,创新基层治理“一统三治”(党建统领,自治、德治、法治相融合)模式,把基层治理改革创新作为推动乡村发展的主要抓手,探索出一条乡村治理新路径,有效遏制了整“无事酒”、红白喜事大操大办、燃放烟花爆竹、缠闹炒作等歪风陋习。2017年以来,全村无越级上访、缠访闹访发生。全面禁鞭、“三个一百”“四菜一汤”等婚宴管理措施的施行,为全村老百姓节约开支200余万元。
村规民约,引领乡风文明
2016年,三道岩村召开党员代表大会、群众会,举手表决通过“八无八有”村规民约。同时,建立红白喜事理事会,在全村范围内推行红白喜事报备制度,创新实行“四菜一汤”(每个餐桌四个菜一个汤)和“三个一百”(每桌饭菜、每条香烟、每笔人情不超过一百元)婚宴管理举措,有效遏止了久禁不止的整无事酒、奢侈攀比和铺张浪费等不良风气。
“晓得我屋里要办喜事,村干部天天上门做思想工作,提醒我们办酒席要‘四菜一汤’、不放鞭炮、不浪费铺张。我们也理解、支持,自己定的规矩自己要遵守。”三道岩村村民吴宗平说。
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三道岩村通过村规民约,引领乡风文明扬帆。
持续推进,和美之花灿然绽放
2017年,三道岩村以传统“八德”教育为载体,不仅致力于村民“增收入”“富口袋”,还在“富脑袋”上下功夫。
该村创新“八德”教育形式,借力小组会、屋场会、院坝会,在全村开展“八德”教育宣讲,以老百姓听得懂的语言,让老百姓真正理解“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含义,为基层治理夯实道德基础。
2018年到2019年,围绕农村群众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两个关键,三道岩村实施“两个素质”提升工程。通过广开群众会、专项宣讲、志愿引导等方式,促进群众重视家风家教和文明礼仪;通过引导群众走法律途径解决矛盾纠纷,提升群众法治思维和法治意识,为乡村治理奠定群众法治基础。
“按照乡党委统一部署,我们正在实施农户文明积分‘四色’管理,目前我们11个组已经召开了小组会,正对每户农户进行打分,大家的积极性都很高。”7月10日,三道岩村党支部书记樊家佩介绍。
该村老党员余传道感慨:“现在村里有了大变样:整无事酒的、浪费攀比的、放鞭炮的,都没得哒,大家一门心思搞发展。”
破解难题,基层治理成效显著
基层治理难题,如何破解?政策难推动是首先要解决的关键。起初,三道岩村推行村规民约时,没有可供借鉴的经验。在村支“两委”带领下,三道岩村力排众议、持之以恒,每逢村里办红白喜事,村干部必到现场,“厚着脸皮”对人情账簿、酒席饭菜等进行把关。通过长时间的坚持、引导,村规民约落实落地。
针对基层治理人手不足这一普遍难题,三道岩村下放民政救助、用地规划等村级审批权限给村民代表和村民小组长,引导农村无职党员积极争创“六员”标兵(党的声音传递员、邻里纠纷调解员、大小事务监督员、乡风文明倡导员、产业发展示范员、脱贫攻坚战斗员),进一步激发村里能人志士的激情和动力,充分发挥无职党员、村民代表、村民小组长的作用,汇聚了齐抓共管的强大合力。
村兴民富,是乡风文明建设的终极目标。如何引领村民脱贫致富?三道岩村抢抓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政策机遇,通过以奖代补方式,大力发展茶叶、甜柿等特色产业,共发展绿茶1200亩、白茶300亩、甜柿400亩,村民的钱袋子鼓了,整体素质提高了,全村处处呈现美丽乡村新气象、散发文明乡村新气息。(恩施日报 全媒体记者 张国帆 通讯员 谭 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