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眼中的湖北高考作文题:发掘文化资源 增强文化自信

A-   A+
发表时间:2020-07-08 09:51    来源:湖北文明网
 

  7月7日,武汉市汉铁高级中学,考生在语文科目考试结束后,走出考场。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蔡俊 摄)

  

  7月7日早上8时许,在武汉市东湖中学考点大门口,家长们冒雨送考生进场,大门口聚集了大量的学生家长。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梅涛 摄)

  

  高考首日,2020全国Ⅰ卷作文题甫一亮相,便让人眼前一亮。作为湖北考生,对于题目材料中春秋时期管仲、鲍叔与齐桓公的故事不会陌生,因为学过孟子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管夷吾举于士”)。对此作文题应该如何审题立意?考查反映出怎样的语文学习倾向?湖北日报全媒记者采访了我省两位语文教师。

  命题有一定的限制性和开放性 

  华中师范大学附属中学语文教研组组长、特级教师吴洪涛认为,这个考题充分体现了对学生语文核心素养——“文化传承与理解”的考查,命题有一定的限制性和开放性。

  吴洪涛说,根据材料,齐桓公成就了霸业,管仲受到孔子的赞誉,司马迁借天下人之口称赞了鲍叔,这三人身上都有很大的优点,考生首先一定要选择自己感触最深的一个人写,就其优点展开论述。其次,要明确这是为班级读书会写的一篇发言稿。这个要求延续了这几年高考情境任务写作的特点,即有文体要求和读者意识。

  吴洪涛认为,以历史故事为作文题目,也是在引导我们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深厚的人文底蕴,构建我们的文化自信,为国家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因此写这篇作文不能仅仅就事论事,更何况“读书使人明智”,读书会的交流也不仅仅是介绍所读书的内容和评价。写作时应该有“过去——现在——未来”的观念,要有一定的现实拓展。当今青年,思想健康、科学精神、责任担当、实践创新等等,是成才成人的关键。我们从历史书籍里能学到什么,该如何做人,如何处事,应有怎样的胸怀和志向,有哪些当今的榜样同样值得我们学习,未来我们该如何发展自己,作文中应该要思考这些话题。

  既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 

  湖北省优秀语文教师、宜昌一中正高职语文教师陈鹏认为,2020年高考作文题既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出人意料是它一反过去三年关注时代和社会热点的风格,避开了宏大叙事;情理之中是它贴近校园生活实际,在读书会上作读书分享发言,阅读传统典籍,读懂历史故事和人物本来就该是校园生活的日常面貌。

  今年高考作文题承袭了过去三年任务驱动的特点,且愈发具体。规避了所谓“高考作文千万不要偏题”的焦虑,不存在“哪个立意最准确最正确”的纠结,自由言说的空间足够大,只要围绕问题,言之有理,有鲜明观点,言之成理,有清晰逻辑,言之有物,有足够支撑,就是好文章。最后分数的差异依然取决于考生知识能力的积累和表达基本功。

  语文课堂应当是什么样子?“我们乐见的是学生自由、专注地阅读,绘声绘色、声情并茂地朗读,耐心而敏锐地倾听,清晰简练地陈述,谦恭有礼地沟通,自信又雄辩地阐发,机智地补充,全面地总结。当然这些最后都会形成深刻、丰富、有文采、有创意的书面表达。”抓住语文基础知识、阅读能力、写作素养三个基本点,让语文课回到积累语言文化知识,引领阅读和思考,训练表达和沟通的本来任务上去。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根脉、精神标识,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力量源泉。此次作文题材料有齐桓公、管仲、鲍叔君臣合作共成霸业的历史性陈述,有后人对历史人物的不同评骘,让学生感受历史,品评人物,观照现实,思考个人发展,从中体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汲取精神力量,坚定文化自信,实现个人品德修养的提高。(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方琳 龚雪

  

责任编辑:王炯
  • 湖北省文明网站

湖北省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主办    技术支持:荆楚网
投稿邮箱:hbwmwxxbs@vip.163.com    鄂ICP备18025215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46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