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建后的大洪市场通透整洁,市民逛菜场如同逛超市。(视界网 刘春迎 摄)
僻静的背街小巷里,路面刷黑通畅,车辆停放整齐,街面清爽自然。穿巷而过,不时有忙着清扫的环卫工人、戴着红袖章的志愿者,微笑着走来。
5月18日,记者走在仙桃种子巷,入眼是一幅文明有序的图景。
城市之美,美在细节。一座有温度、有魅力、更具吸引力和竞争力的城市,往往在细枝末节里展示它的文明与美好。
一排公共晾衣架,晾晒的是文明;一个个菜摊,“清新范儿”传递的是放心;一座彩虹道闸,叮咛的是安全……去年以来,仙桃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跑道上,始终以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为落脚点,做“细活”,练“硬功”,与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的“小事”一路较真。
一个个细微的改变,跃动着城市文明的新光芒;一个个细节的背后,守护着创城为民利民惠民的初心。
社区“变脸”
洋溢幸福宜居气息
公共晾晒架搭好了,防盗门安装了,无障碍通道修起来了。家住沙嘴办事处刘口社区的居民发现,社区的“脸”每天都在变。
刘口社区地处仙桃新老城区接合部,是还建小区。“过去灌木丛生,藏垃圾还招蚊蝇。”社区党支部书记李建军指着一片崭新的小游园,笑着说,“瞧,现在多好!”
争创全国文明城市示范小区,刘口社区请来专业设计团队,以景区标准对社区进行规划和设计。动工前,社区开展文明创城大讨论,邀请居民走出去看、坐下来议。
“停车位得解决,小区进出太添堵!”“铁皮雨棚高矮不一,‘嘀答’声扰民。”“晾衣绳像蜘蛛网,健身器材成‘晒场’。”……看似区区小事,却是“老大难”。
刘口社区“对症下药”,重整“衣冠”。今年以来,社区规划停车位380个,大大缓解居民停车难;进行补绿植绿,铺种草皮、移栽树木1.8万平方米;统一定制复古遮雨棚980米、不锈钢公共晾晒架260套,美观又实用;粉刷外墙,更换楼栋防盗门,修建无障硬通道,设立智能化志愿者服务岗,社区焕然一新。
“在这里住了10多年,从来没像今天这般幸福。”74岁的熊天甫感慨。他牵头组建的银发志愿服务队,每天活跃在社区。
作为被物业公司弃管的“头疼”小区,龙华山街道宏运名居自从尝试“社区监管、业主自治、物业运作”的三方联动模式后,“精气神”今非昔比。
道路刷黑、电梯大修、升级下水管网,小区环境改哪里、怎么改,都由业主说了算。资金怎么筹集、怎么支配,也都公开透明。重重矛盾化解了,心中疑虑打消了,取而代之的是业主把小区的事当“家事”,“家”也就变得更敞亮。
【感言】社区是城市的细胞,文明城市创建的基础在社区。如何让文明创建的要求契合居民的诉求,凝聚群众力量、发挥群众智慧、引导群众参与,不仅是文明创建的方向,也是提升社区“善治”水平的题中之义。
集市“逆袭”
逛菜场如同逛超市
吊灯成排成线,明亮爽目;摊位整洁规范,菜品丰富;室外下雨,室内地面却无渍水。5月14日,很久没逛菜场的夏楠,被健康路菜场“惊艳”了一把。
健康路菜市场建成31年,位于城区核心路段,每天人流量8000人次,是仙桃重要保民生、保供给的“菜篮子”工程。然而,周边群众对这个脏乱差的菜市场又爱又恨,“每天乱糟糟的,又拥挤又油腻,多一分钟都不想待。”夏楠说。
今年起,健康路菜市场启动大改造,从门头到摊位设施,一一翻新。记者看到,中间190个摊位“背靠背”排开,框架式门楣色彩斑斓,绿色是果蔬摊,橙色是肉摊,蓝色是水产摊;两侧110家熟食店、面点店等一改杂乱,安装透明的封闭式橱窗。即便是最容易脏乱的水产区,铺设挡水板,建起剖鱼台,同时采取暗沟排水,卫生又美观。
“市场还给我们统一下发盛菜筐、更换卷闸门、配备灭火器、加装照明灯。”家佳旺调料店老板刘兴发称,“每天有人管,市场秩序好了许多。”
2019年5月起,仙桃启动老旧集贸市场提档升级和新建市场规范达标工作,对城区18个集贸市场硬件设施及管理细节,进行盘点式整改。
重建的大洪市场,虽是“集市”格局,却有“超市”品质。中央空调,新风系统,时刻保持空气清新;192个监控探头,360度、无死角“照看”全场;卖场布局清雅别致,豆制、生鲜、蔬菜分区而设,摊位统一长宽,整洁通透;市场设立食品安全检测中心,每天对菜品抽检、公示。
据负责人李勇介绍,市场引入先进的“菜丁”模式,改造升级城市菜市场体系,打造整洁、智能化的菜市场生活场景,让老百姓逛菜场就如同逛超市。
【感言】集贸市场扑面而来的烟火气,是距离生活最近的地方。这些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平常”区域,恰恰与老百姓的幸福指数直接挂钩,显示着一座城市的文明底色。
路口“改样”
城市动脉更添温情
5月19日晚,仙桃大道与汉江路的十字路口,分布于斑马线的一排柱桩,喷出一道水雾,闪烁红绿灯带。正打着电话的小伙惊觉着后退两步,发现眼前是红灯,不好意思地摸了摸后脑勺。
仙桃大道、汉江路是城区的两条主干道,“潮汐交通”由来已久。今年4月,该路口增设“人行道彩虹声控光雾道闸”系统,又叫“彩虹道闸”。
据仙桃市交警支队教导员刘超介绍,该系统由激光彩虹设备、红绿灯提示设备和语音警示设备组成,与人行信号灯同步,红灯时显示红线,绿灯时显示绿线,从视觉上起到良好的提醒作用。系统内设感应装置,如果红灯亮时,行人和非机动车越过灯带,感应器就会触发中间的柱桩进行喷雾,并发出语音进行提示。
据称,自从安装“彩虹道闸”,行人和非机动车违法现象减少90%。“今年还将再建10套。”刘超说。
钱沟路与建设街,原本是个“丁”字路口,眼下正拉成“十”字。
据钱沟路北延工程项目经理曾炎介绍,多年来,钱沟路一直是条“断头路”,从建设街到沿河大道,必须绕行狭窄的街巷。街巷本是老居民区,里面还有一所中学、一所小学,每天堵得水泄不通,交通隐患极大。
今年4月,钱沟路被纳入汉江九纵“断头路”改造项目正式开工,全长345米,道路红线宽30米,机动车道宽22米,两侧人行道各宽4米,其中包括180米的桥梁工程,预计今年底整体完工。
“从我1992年到市政公司上班起,就说要修通钱沟路,如今终于要实现了。”曾炎倍感高兴。
【感言】交通是城市经济发展的基础和“筋骨”,也是文明城市的一张明信片。便捷的交通,完善的设施,展示着文明带给这座城市的温暖,也让市民在这温暖的氛围中对文明多了一份期许。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崔逾瑜 通讯员 何银 尹立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