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喜鹊”志愿服务队转运物资。(受访者供图)
抗疫45天,谈太均的手机里,多了1300余张照片。
32岁的谈太均是郧西县志愿者协会会长。疫情防控期间,他协调、组织3000余名“小喜鹊”志愿者,身穿红马甲,扶危济困,被称作“红喜鹊”。这些手机照片中,“红喜鹊”或肩扛背驮地转运物资,或在寒夜中的卡口执勤,还有的因疲劳席地而卧,“再苦、再难,没一个人退缩。”谈太均说。
“这是多年来坚持以德化人、以德润村结出的硕果。”郧西县委书记张涛介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郧西县充分发挥德治凝聚人心、鼓舞士气的作用,坚持党员引领和模范带头相结合、文明实践和志愿服务相融合、宣传引导和实践养成相促进,汇聚起强大的精神力量。
志愿之火温暖全城
1月30日,团县委、县妇联发布青年志愿者“招募令”,交由县“小喜鹊志愿服务队”统一管理、调配。
“我是护理专业的,我报名!”“我是年轻人,随时待命”……谈太均从2010年开始做公益,组织过近百次义务植树、无偿献血、七夕节志愿服务等,这一次,他真正体会到“应者云集”。
31岁的庞立钊是一名贫困户,当晚没赶上报名,遂打电话给帮扶干部想办法。“以前大家帮我,现在我想帮帮别人。”2月2日,庞立钊如愿加入“小喜鹊”,一大早就到天河坪社区上岗。
经筛选、培训,150人的志愿服务队活跃在街头巷尾,影响越来越大,至2月15日,发展到3000多人。他们当中有自由职业者、退役军人、大学生,还有在外创业滞留人士,年龄从18岁到43岁。他们按区域划分,3人至5人为一小组,在城乡各社区、村落开展疫情宣传、行人劝导、卡口值守及跑腿购物等。
2月23日,广西贺州运来5大挂车物资,先要卸车,再分批转运到各乡镇车辆上,50名志愿者忙活了整整一天,每人一份大碗面当午餐。“一百多斤一袋的芋头、土豆,不知道扛了多少趟。”谈太均翻开手机照片,几名“红喜鹊”躺在草坪上,“看这睡得四仰八叉的,都累得不行了。”
据了解,郧西县有志愿服务队伍312支,注册人数6万余人,其中1.5万余人次参与疫情防控。
“喜鹊是报喜鸟,郧西又是喜鹊之乡。每个志愿者就是一丛红火,像喜鹊一样,给人们送去希望和温暖。”谈太均说。
乡贤能人反哺家乡
“大家都在一线奋战,我也想贡献一点绵薄之力!”1月27日,香口乡身患残疾的政协委员李荣田捐出500元,恳求县政协秘书长杨学军收下。当日中午,郧西县144名政协委员听闻医院急需防疫物资,不到5小时捐款14.7万元。
“村里急需口罩、手套等防护物资,恳请我村成功人士积极捐助……”严巨宏是河夹镇小王沟村党支部书记,全村768户、2700多人,疫情突如其来,防疫物资出现巨大缺口,无奈之下,在朋友圈发布募捐消息。仅仅20分钟,在外创业的严慈国认捐4000只口罩。次日,一笔善款到账,捐赠者未留姓名。
近年来,郧西通过评选道德模范、开设乡贤讲坛等形式,充分发挥乡贤、创业能人的影响力,化解各种社会矛盾,促进经济发展,在全县形成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良好氛围。疫情发生后,乡贤、能人第一时间伸出援手。据不完全统计,疫情期间,该县接受社会捐赠约1500万元,其中相当部分来自在外创业的成功人士。
景阳乡是劳务输出大乡,每年外出务工人员近2万人。3月初,该乡百余名老板为郧西农民工预留万余岗位。“我是景阳人,公司大门随时为你们敞开。”“湖北籍员工自3月5日起每人每天50元生活补助,直至到岗上班……”复工复产关键期,景阳老板们隔空喊话,给外出务工人员吃了一颗定心丸。
凝聚起强大合力
2月27日晚,寒风,大雨。一辆电动车急驰而来,正在城关镇上北隅村卡口值守的党员王清、钟学琴上前劝阻才发现,雨水顺着来人的衣角往下滴,怀里抱着的柴火和火盆却是干的。
送柴人叫陈元刚,坚持送柴到卡口半个多月,到天气彻底转暖才停下。“这娃子犟得很,认准的事一定要做。村里准备新增卡口,他第一个报名,还带动了好几个村民。”村党支部书记李松山说,党群聚力,上北隅村2700余人无一感染。
这样的“犟娃子”,还有不少。
张自刚是土门镇茅坪村人,擅长养兔。疫情发生后,他主动参与防控,站岗值守、宣传巡逻,还把发电机和高压水枪改造成消毒车给全村消毒……他整天不着家,老父亲有意见了:“天天在外面跑,兔子还管不管?”张自刚答:“兔子重要还是村子重要?”
“这里是‘幸福港湾’餐饮,我们为医护人员免费提供热饭热菜!”“我是天河口草莓园,我们想把600斤草莓送给战斗在一线的战士们……”
多年润物无声,一朝春风化雨。
郧西县坚持涵养民风、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而今转化为抗击疫情的强大合力。“党建引领,以自治增活力、法治强保障、德治聚民心。”张涛表示,将把此次疫情防控中建立的“干部+党员+群众”“网格员+志愿者+群众”等联动机制坚持下去,持续提升群众道德素养,开创基层治理新格局。(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戴文辉 通讯员 杨洪霞 邹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