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课、上课、答疑、改作业、和学生及家长交流;做各种数据和信息的统计;还要忙家里的事……“云开课”以来,有教学任务的老师们很忙,也容易感到焦虑。武汉市江夏区教师心理维护工作室一项调查显示,仅1.88%的老师会寻求心理帮助。据此,该区专门推出了《学会心理求助》主题微课。
这项“疫情期间江夏区教师心理健康调查”共有4989名幼儿园、中小学教师参与,调查显示,一些老师因教学效果难保证、课堂管理较困难、批改作业不方便等感到情绪压力,而遇到心理困扰时,93.31%的老师选择自我调节,30.43%的老师向家人寻求支持、29.61%的老师向朋友倾诉,仅1.88%的老师会寻求心理求助。
记者在调查报告中看到,有线上教学任务的教师和其他教师相比,在情绪上有较大不同:他们中认为疫情带来消极影响的显著更多;更容易产生焦虑、担忧、烦躁、低落和生气等消极情绪;每天工作时间显著更长,压力更大;与学生或家长的沟通时间更长,导致与家人交流的时间变短,从而影响了自身家庭和谐程度……
“上网课,往往要反复催促少数没进课堂的学生,有的虽然来了,提问时没回应;一些学生的作业做得很敷衍,家长也说没办法管。甚至有家长被我们找烦了,不回信息不接电话。”一位小学六年级班主任说,她常常有无力感,不良情绪也在累积。
江夏区教师心理维护工作室成员、江夏区大桥中学心理教师邓珍珠介绍,疫情以来,找她谈心解压的老师不是很多,大家宁愿默默消化情绪。“学会心理求助是保持心理健康的重要途径。希望各位老师有需要时,积极向朋友、家人、领导、书籍以及专业的心理人士求助,为自己戴好‘心理口罩’。”邓珍珠说。(楚天都市报记者 张屏 通讯员 陈克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