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汉专家团队26日返程:“武汉扛住了,我们胜利了”

A-   A+
发表时间:2020-04-26 09:37    来源:湖北文明网

  从3月中旬开始,315支援汉医疗队完成任务陆续返回。但有一支20人的专家团队,作为国家专家督导组一直留守武汉,攻坚最后的“重症堡垒”。4月24日,随着武汉新冠肺炎重症患者清零,这批专家完成使命,定于26日返程。

  临行前,专家团队中的江苏省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副主任、主任医师齐栩和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医师潘纯,接受了记者的采访。他们说:“武汉扛住了,我们胜利了!”

  齐栩:不到10秒解决一起突发事故

  ■人物档案

  齐栩,男,1976年生,国家卫健委专家组成员,江苏省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副主任、主任医师。2020年3月,获江苏省人社厅、江苏省卫健委记功奖励。

齐栩接受记者采访

齐栩(前右)在工作中

  作为20人专家团队成员,齐栩转战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东院后,展开会诊、巡诊、疑难危重和死亡病例讨论等工作。

  4月23日早晨7时20分,齐栩准时在驻地门口等车。前一天他连夜研究病情,直到23日凌晨,睡了几个小时就起了床。8时20分,他进入武大人民医院东院新冠肺炎病区缓冲区,换上手术服、隔离服,开始与其他医护人员讨论每位住院患者的病情、确定当天的诊疗方案。

  45分钟的讨论结束后,齐栩熟练地做好二级防护,进入“红区”病房,开始查房。从普通病房到ICU,他对每位患者都非常认真、和善。

  在ICU病房19床,意识略微清醒的李女士冲着齐栩眨了眨眼,似乎和这位救命恩人打招呼。“您已经转阴了,身体机能正在恢复。等会儿我们去做个CT,看看食管支架的情况。”齐栩俯身贴在李女士耳边说。

  李女士的恢复来之不易。3月23日,圆满完成武汉市第一医院的援助任务后,齐栩转战金银潭医院ICU。4月3日,他完成了武汉疫情期间首例高位食管支架置入手术,将61岁的李女士从死亡线上拉回,也为新冠肺炎重症合并食管气管瘘患者救治提供了重要借鉴。金银潭医院新冠肺炎病房关闭后,李女士转院到武大人民医院东院,与齐栩再次相遇。

  齐栩和两名医护人员护送李女士做完CT,返回病房途中,经过一段狭窄的斜坡时,呼吸机意外关机。二级防护下,医护人员的护目镜早已起雾。他们推着必须保持平稳的病床和呼吸机,体力本已透支,此刻更是心理压力倍增。

  “不要慌。呼吸机不要连了,马上推开。”齐栩对两名医护人员发出指令。透过雾气重重的护目镜,他迅速连好简易呼吸器的皮球,交到一名医护手中,说:“皮球连好了,每4秒按压一次,你们俩轮换。我换到床头,你们在床尾配合,确保推床平稳,继续走。”

  记者现场看到,从呼吸机关机到继续前进,整个过程不到10秒钟。

  25日,记者再次采访了齐栩。“武汉扛住了,我们胜利了!”他告诉记者。武汉新冠肺炎重症患者清零后,他真正体会到了“如释重负”的含义。

  “武汉长江头,南京长江尾,我们很亲的嘞!在武汉的74天,我听到最多的就是‘谢谢’,同行、患者、家属、保障人员、志愿者、不相识的武汉人,都会频频对我们这样说。”齐栩说。实际上,他们应该感谢武汉人民。正如钟南山院士说的那样,武汉本来就是一座英雄的城市,中国本来就是一个英雄的国家。

  潘纯:帮危重患者闯过道道生死关

  ■人物档案

  潘纯,男,1982年生,国家卫健委专家组成员,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医师、中组部团中央第19、20批博士团成员,挂职青海大学附属医院院长助理。

潘纯接受本报记者采访

潘纯(左)为患者做ECMO手术

  1月25日(大年初一)晚,正在江苏徐州沛县家乡与亲人团聚的潘纯接到通知:他将作为国家卫健委专家组成员,前往武汉进行医疗援助。“我感到很光荣、很荣幸。”昨日,潘纯对记者说。1月26日一大早,他动身返回南京,简单收拾了行李,直奔医院报到,当天乘坐火车赶往武汉。

  “因为订票太急,我的待遇和钟南山院士一样,也是坐餐车。”潘纯笑着回忆。出发前,他对武汉的疫情没有细想,但看到南京站的站台上堆满防疫物资、工作人员抢着装车运往武汉,而武汉站空空荡荡,他知道事态严重。

  “去年9月,我来过武汉。那时街道整洁,热闹繁华。”潘纯说。

  1月27日早晨,潘纯和老师邱海波教授等8名专家,一同乘车前往医院。途中,邱海波教授拿出一沓沓名单,告诉大家这些都是需要巡视会诊的患者。“病例这么多、这么密集,远比现象中严重得多。”潘纯回忆。他感受到疫情的严重性和时间的紧迫感。

  1月28日,潘纯从国家卫健委在武汉的驻地搬到金银潭医院旁的驻地。他介绍,当时,武汉金银潭医院的病床基本上“不得空”,他所在的南五病区一天中最多收治了近30名病人。疫情期间,金银潭医院先后收治病患2800余人,其中潘纯所在的南五病区共收治150多名重症患者。

  “防护装备紧缺,医护人员专业技能不均衡,我们的解决办法就是,统一规范和流程,让临床医生、护士迅速磨合,达到治疗的同质化。”潘纯介绍。那段日子,他每天和医护人员一起进病房,哪怕是基本的操作,也都亲自示范,边做边讲解要领和注意事项,让临床医护人员看得懂、学得会、用得上。

  4月5日,曾安装ECMO的38岁患者彭博康复出院。在治疗的78个日夜里,他经历了急性肾功能衰竭、消化道出血、血流感染等多种并发症,潘纯和同事们帮他闯过了一道道生死关。治疗过程中,潘纯全程盯守,插管、操作ECMO等最危险的操作都自己动手。“彭博的成功治愈,提振了我们的攻坚信心,也鼓舞着武汉市民。”潘纯说。

  作为20名重症专家之一继续留守武汉,潘纯所在的团队定点在武汉协和医院西院进行指导。他表示:“大部分新冠肺炎病人目前处于康复期,但对很多本身就存在基础疾病的患者来说,新冠肺炎所遗留或引发的一些疾病可能还比较严重,因此,如何处理这些后续问题,让病人能够生存下去,也成为重点。”(楚天都市报记者 李月媛 通讯员 江萱 乔萱)

责任编辑:李欢
  • 湖北省文明网站

湖北省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主办    技术支持:荆楚网
投稿邮箱:hbwmwxxbs@vip.163.com    鄂ICP备18025215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46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