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4日下午,武汉大学桂园操场,工作人员搬运医用物资。当日,湖北通航应急物资运输队从仙桃转运3万只医用口罩驰援武汉防疫一线。(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蔡俊 摄)
穿云破雾,战鹰翱翔。
在饱受伤痛的荆楚大地上,无数医护人员、公安干警、社区工作者投身抗疫前线。在人们不曾抬头仰望的天空,有一群直升机飞行员,他们在湖北疫情最紧急的时候,驾驶钢铁雄鹰,跨越山川河流,第一时间将最紧急、最稀缺的抗疫物资,送到最需要的人手中。每一次起飞,都面对着未知的考验;每一起降落,都承载着生的希望;每一次利刃出鞘,只为用无畏的勇气,击溃病魔。
逆风而行,克服航路种种艰难
疫情,猝不及防。紧急时,全省交通实行严厉管控,陆路运输不便。如何迅速将抗疫物资送达医护人员手中?全国各地多家通航企业的直升机飞行员主动请缨,慨然出征。
2月1日上午11时,驻勤武汉的青岛直升机航空有限公司接到任务:运送急需的防疫物资到襄阳和宜昌。这是湖北首次采取直升机空运的方式运送防疫物资。
首航,没有现成航路可以遵循、不确定天气因素随时产生险情、临时备降点缺乏专业人员指挥……个中危险,飞行员们深谙,却无人退缩。
“不怕是假的,但在阻击疫情中退却,我们会羞愧。”接到首航任务的张自成、钟建文两位机长与机组成员们,连饭也来不及吃,立即从驻地赶往机场。一小时后,两架米-171型大型直升机先后起飞,赶往武汉光谷一处医药物流基地,各自装载2.5吨防疫物资,兵分两路飞往目的地。
如果备降点设在宜昌机场,直升机可以在专业人员的指挥下降落,可机场距离医院较远,会耽误运送物资的时间。当负责此次调度任务的指挥员朱学忠试探着向飞往宜昌的机长张自成提出,可否降落在没有专业人员指挥、无地面引导设备、只能靠目视着陆、空间不大的场地时,张自成毫不犹豫地答应了。
“放心吧!我技术过硬,保证完成任务!”从手持电台中听到张自成的回答,朱学忠热泪盈眶。
义无反顾,挑战飞行极限
依靠严谨细致的判断力、果敢专业的执行力、不畏艰险的创新力,飞行员们不断挑战直升机飞行的最大极限。
2月1日16时30分,800件防护服在仙桃彭场镇加急生产完成。拥有小型直升机的金汇通航公司接到通知:立刻把防护服从仙桃运到武汉。
半小时后,机长王俊君驾驶AW109 Trekker救援直升机起飞。直升机必须在日落前返航,才能保证安全。该直升机日常巡航速度是每小时220公里,为了保证任务安全顺利完成,王俊君把速度提升到每小时280公里,几乎达到理论最高时速。
24分钟后,王俊君到达目的地上空。然而,临时备降点位于一条宽为20米的马路上,两侧竖着间隔约3米的路灯,路况复杂、场地狭小,直升机降落难度大。100米、50米、30米……直升机按照每秒0.5米的速度缓缓下降。王俊君紧盯着显示直升机据地高度的仪器,稳稳控制下降速度;副机长刘云查看四周,确保螺旋桨与灯杆保持安全间距。从接近约7米高的灯杆顶开始,直升机悬停3次才安全降落。此时,两人身上已湿透。
“这是我飞行12年来最惊险的降落。”王俊君说。8分钟后,防护服被装上飞机,王俊君驾机返航武汉,速度依然是每小时280公里,这是他首次全程用接近极限速度完成任务。
这一切,只因为“时间就是生命,每个人都在快一分、抢一秒”。
2月3日18时,青岛直升机航空有限公司机长田军打算从宜昌返回武汉,此时的气象条件不是特别理想。可只有当天返航,才能保证次日物资转运任务正常进行。基于自己是空军部队退役特级飞行员,有过夜航经历,以及直升机有夜航设备,田军果断驾机起飞,凭着高超的飞行技术,夜航2小时安全返汉。
非常时期,挑战随时出现。2月16日,武当山航空护林站出动B-7829直升机,给武汉、荆州、黄石等医院运送抗疫物资,飞行任务涉及2省5个机场,全程飞行7小时40分、航程1100公里,是该航站首次跨省、多机场起降连续作业。
全力以赴,不负前线殷切期盼
是什么样的勇气,激励这群空中战鹰克服困难、挑战极限? 3月22日,在汉南机场停机坪上,曾是退役军人的张自成、田军等回答:“虽然脱下军装,但军人的血性永远都在,国家需要之时,我们义无反顾,坚决完成任务。”
湖北人民的掌声,是对飞行员最好的奖励。
2月9日,田军驾驶直升机从安徽到黄石,到达目的地上空时,接收方临时修改了备降点。田军正着急如何从空中寻找备降点,看到下方一片空地上站着一些人,就知道在等他。飞机刚一降落,现场响起一阵掌声。
每一次出色完成任务,都是心血与汗水的凝结。
从上交请战书的那天起,张自成和同事们一直处于备战状态:试飞飞机、研读地图定航线,了解航线一带天气……只要一声令下,随时能上。“现在尽管地面物流秩序逐步恢复,飞行任务减少,但我们时刻准备出发!”(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曾莉 通讯员 昝军 李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