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光成炬温暖一座城——“志愿服务关爱行动”的武汉剪影

A-   A+
发表时间:2020-03-30 09:51    来源:湖北文明网

“志愿服务关爱行动”志愿者勇敢逆行的身影传递温暖 图片来源:长江日报

  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让千万人口的大武汉按下了“暂停键”。

  这是人类历史上从未有过的挑战。

  民生稳,人心就稳,社会就稳。  

  不能让疫情影响老百姓的基本生活需求!

  2月23日,根据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统筹解决湖北省疫情防控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中宣部、中央文明办在武汉市启动实施“志愿服务关爱行动”,在全市范围内专项招募“志愿服务关爱行动”志愿者。

  “志愿服务关爱行动”主要针对小区封闭管理的状况,动员志愿服务力量为武汉市城区居家市民提供生活服务。

  “我要报名!”——这个城市最打动人心的声音。

  “让我来做!”——这个城市最坚实的行动力量。

  在商超、在社区、在居民身边,2万多名“志愿服务关爱行动”志愿者勇敢逆行的身影,传递温暖,传递信心。

  一束温暖的光

  道路常有沟坎,航线时起波澜。互帮互助真情在,何惧风雨雷电。

  ——摘自《志愿者之歌》

  万事开头难。

  “哎呀,你们怎么天天来,不嫌麻烦吧。”

  2月24日,在汉阳区龙阳街道陶园社区南国明珠小区二期,志愿者朱项斌刚到社区报到,就碰了“钉子”。

  说话的是70多岁的占爹爹,面对上门登记体温的朱项斌,他有些不耐烦。

  尽管碰了“钉子”,但朱项斌没有退却,依旧每天上门,登记体温的同时,还会问老人的日常生活需求。

  了解到老人一个人带着孙子居住,儿子在外无法回来照顾时,朱项斌主动跟老人的儿子取得联系,嘱咐他多关心老人。

  渐渐地,老人的态度变了,变得温和许多,还时不时关心一下朱项斌的工作、生活,说说自己家里的事。

  “五花肉20斤、大白菜15斤、萝卜25斤……”3月4日上午,在武昌区中华路街道户部巷社区,21岁的志愿者陶宏琳在电脑上整理购物清单。

  陶宏琳来自武汉工商学院,主要负责收集社区450多位居民的生活物资采购需要,然后联系商超供货。

  几天前,一位居民在微信团购群里说想吃热干面,陶宏琳和小伙伴们联系了许多商超,都没有买到。结果,那位居民第二天就在团购群里发牢骚,说这些志愿者没有尽心尽力。

  “现在是特殊时期,我们已经尽力去找了,感觉有些委屈。”陶宏琳没有放弃。

  社区一家商户了解情况后,主动提出为居民提供热干面,让居民“解了馋”,也给陶宏琳“救了急”。“在团购群里,大多数街坊都在为我们说话。他们的每一句夸奖,都让我们心里暖暖的,所有的委屈都消散了。”

  以心换心,以情换情。志愿者们通过自己的努力,融化着一颗颗焦虑的心。

  39岁的志愿者朱桦军,篮球运动员出身。

  球场上,他是“寸土必争”的“暴脾气”。在晋合·金桥世家小区,面对爹爹婆婆,他变成了好脾气。

  此前,社区组织回170多份免费爱心菜。菜不多,每人2棵包菜,发到一位60多岁的婆婆时,没菜了。

  婆婆很生气:“你们为啥每人发2棵?每人发一棵,不就能满足更多老人?”

  没过多久,社区又组织回一批爱心菜,是花菜,每人一棵。

  “我想着上次那个婆婆没拿到菜,特意留了一棵等她来。”结果,人是等来了,朱桦军又挨了顿埋怨,“一棵花菜太少了,为啥不能发2棵?”朱桦军只是笑了笑,再去想办法。

  随着生活物资供应丰富多样,居民的埋怨少了,点赞多了。

  金桥社区党委书记邱金兰说:“现在那位婆婆碰到朱桦军,一脸的笑。”

  一颗火热的心

  不想动地感天,不图美名流传。只愿付出自我,默默无闻奉献。

  ——摘自《志愿者之歌》

  滴滴汗水,传递的是满满真情。

  随着社区实施封闭管理,团购订单如雪片般落在武汉市的100多家大型商超门店。每天大量的物资调配转运,是摆在商超面前最大的难题。

  3月22日,武汉市5家大型商超恢复针对个人开放的第二天。

  在中商平价徐东购物广场,前来购物的居民排成长队,每人前后相隔1米距离,2名志愿者在门前测体温、维持秩序。

  在超市收银处,80后志愿者陈冬华正在帮助居民核对购物小票。虽说是女生,但卸货上货她都做。

  “记得第一天来这里报到后,就和其他几名志愿者一起搬货,身上衣服汗透了。第二天,浑身疼痛,差点起不了床。”在永旺金地店,90后志愿者李舟懿说起了前几天和5个小伙伴,半小时卸下1吨蔬菜的事。

  据统计,小区封闭管理期间,近千名商超保供志愿者,人均每天要搬运2.5吨物资。

  这些物资,通过社区志愿者的双手,走进千家万户。

  奉献,是志愿者最美的语言。

  社区是居民生活物资保供链条的末端,收集需求、代购代送,也是“志愿服务关爱行动”志愿者的主要工作。

  为把工作做好,他们没少动脑筋。

  在江岸区丹水池街道堤角社区,志愿者冯琳在微信群里把昵称标注为“小冯+手机号+志愿者”,居民可以随时通过微信或电话找到她;在东湖风景区东湖路社区,志愿者黄亮在社区微信群里把每位群友都做了标注,比如张爹爹(孤寡)、李奶奶(重症),提醒自己开展针对性服务……这些好做法,被推广到武汉市1000多个社区。

  疫情中,老人、残疾人等困难群体,是志愿者重点服务对象。

  3月4日上午,社区接到一个从美国打来的电话。电话中,一位女士焦急地说,她妈妈出事了。

  收到求助,21岁的志愿者肖傲傲和28岁的胡厚盛跟着一名社区专干来到老人住处。眼前的一幕让他们有些吃惊,老人躺在床上,床单上有大片尿渍。

  “您哪里不舒服?”“我半夜摔了一跤,右胯骨疼!”“您饿不饿?”“从半夜到现在都没吃饭,有点饿。”随后,3人帮助老人更换尿不湿,把床单也换了新的。肖傲傲和胡厚盛把冰箱里的稀饭热了热,一口一口喂老人吃下。

  3月5日,老人被送进医院,经过检查,幸无大碍。

  “这是我们第一次帮别人换尿不湿,终身难忘。”肖傲傲说。

  江岸区桃源社区有5500多位居民,其中80岁以上老人578人。王诗雨是社区里年纪最小的志愿者,是个00后。

  一天,她拎上爱心菜和口罩、酒精等防疫物资,爬上5楼,来到一位独居的聋哑大叔家中,那位50多岁的聋哑大叔不停通过手势表示感谢。临走前,他在王诗雨的手机上敲出一行字:谢谢你们,谢谢社区,感谢党!

  在硚口区汉水桥街道的汉水新村小区,面对“前天要吃白糖,昨天要吃红糖,今天又要吃大白兔奶糖”的七旬独居老人潘爹爹,51岁的余信杰带着比她小27岁的邹汝婷没少跑路。采购完物资,她们爬上6楼,把物资送到潘爹爹门口。如今,潘爹爹逢人就夸“志愿者好”。

  一份炽热的情

  这是我的心愿,让每朵花开烂漫。这是我的祈盼,让每个生命扬起风帆。

  ——摘自《志愿者之歌》

  感动,总是在点滴中酝酿。

  “一天清晨,一位社区志愿者阿姨上门测量体温,正好家里没有作业本了,我随口问您能否帮忙购买,当时并不抱太大希望。没想到第二天午后,您却如约送来了我急需的作业本……望着您远去的背影,逐渐模糊在我视线中,我不禁热泪盈眶……”

  3月19日上午,在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汉南区)湘口街道绿荫路社区,49岁的志愿者毛道霞从手机中翻出这封“致一位无名社区志愿者的感谢信”。

  写信的孩子名叫李逸嘉,是武汉市经济技术开发区三角湖小学五年级学生。

  此前,她和父母因为疫情滞留于此。平时,毛道霞会经常帮他们代购生活物资。3月1日,毛道霞送菜时,得知李逸嘉因为上网课,需要作业本、修正贴等文具,毛道霞记在心上。那时,社区附近的文具店都没开门营业,毛道霞跑了一整天,终于通过社区联系上一位开文具店的店主,买到了孩子所需的文具。

  3月2日,天空下着雨,毛道霞冒雨一路小跑,赶到李逸嘉的家中,把文具送到李逸嘉父亲的手中。

  当天晚上8时许,结束了一天工作的毛道霞回到家中,意外发现李逸嘉父亲通过微信发来这封感谢信。感动之余,毛道霞通过手机写了封回信。“我所做的,是一个志愿者应该做的、再普通不过的事情……孩子!不要惧怕外面的风雨,在爱的港湾里做你应该做的、喜欢做的、努力做的事情吧……”

  声声感谢,是对志愿者最好的褒奖。

  “感谢志愿者和居委会、物业对我们的关心和关爱!”

  在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汉南区)沌阳街道东风阳光城小区,李奶奶的这条信息,志愿者黄逸涵还保存在手机里。

  2月28日,社区组织回一批爱心面包,黄逸涵拎上物资来到60多岁的李奶奶家门口。

  让她感到意外的是,李奶奶没有收下面包,“她说要把这些物资送给更需要的人”,李奶奶的一番话,让小黄深受感动。

  第二天,社区组织回一批爱心蔬菜,黄逸涵又给李奶奶送去了。

  这一次,任凭李奶奶如何推辞,她还是坚决把蔬菜放在李奶奶门口。

  从不信任到信任,从信任到依赖。在许多社区里,居民遇到困难就会找志愿者。

  在志愿者的带动下,越来越多的普通市民走进社区,加入志愿者队伍。

  3月25日,武汉市部分公交线路恢复运营,长江大桥上的车辆多了起来。街边,也能见到三三两两的行人。

  春天已经到来,疫情终将过去,志愿者也将回到学校、工厂、企业……

  他们留给这座城市的,是“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美丽身影。(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王际凯)

责任编辑:李欢
  • 湖北省文明网站

湖北省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主办    技术支持:荆楚网
投稿邮箱:hbwmwxxbs@vip.163.com    鄂ICP备18025215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46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