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麻城老家做志愿者的这一个多月,收获太多!”3月24日,麻城女孩熊添兴奋地告诉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去年刚从中国海洋大学毕业的熊添,11月正式成为省农科院一名农业科技人员。疫情期间,滞留在家的她每天关注单位前辈们下沉社区的消息,再也坐不住了。“去年12月30日我向单位递交了入党申请书,这时候我更应该上!”
2月1日,熊添在老家度过了25岁生日。22日,熊添主动向居住地龙池桥办事处龙池桥社区申请,成为社区防疫志愿者。龙池桥社区7组组长石爱荣年纪较大,电脑操作和微信建群几乎都交给了她。
“激动又忐忑!”次日一大早,备好衣服、口罩、酒精等防疫专用“装备”,在口袋里放上笔和便签纸,熊添便出门了。
第一周,记录居民体温、发放爱心菜。7组有155户、596人。每天早上8点出门,晚上八九点回家成了常态。社区石灰巷80岁老人杨和秀,听力不好,腿脚不便,独居在一间年久失修的土胚房中。熊添放心不下,在分发爱心菜时留下了自己的联系方式,嘱咐周围邻居多多帮助照应老人。
3月1日,熊添又接到新任务,协助摸排7组“四类人员”,采集居民信息,填写《麻城市人口和人力资源信息采集表》,为居民外出复工做准备。
石爱荣告诉记者,7组是龙池桥比较大的老片区,住户分散,摸排和信息采集工作量大,还会遇到一些不愿配合工作的居民。“保持耐心,多解释采集信息是为了城市解封和复工复产做准备,村民们也都纷纷配合起来。”熊添说。
“您家现住几口人?家人有发烧、咳嗽、腹泻、乏力等症状吗?有没有从外地返回的?”熊添说,每天重复上百遍询问,经常晚上收工了,声音也沙哑了。“3月5日一天,我们完成了3个小组,近450户居民,约1300条人员的信息录入工作。”这段时间经常白天在外面跑一天,晚上又接着开碰头会、汇总信息,她真切体会到社区工作人员的不易。
3月6日,熊添又组建了7组外出返工微信群,记录70多名待返工居民体温,发布务工信息和返工“攻略”,指导填写返工信息表。“健康码怎么突然变成灰色?”“点对点包车需要准备的材料有哪些?”每天,熊添一边做“功课”,一边帮助返工人员解答各种问题。
“今年生日过得最有意义!看着大家陆续在微信群里告知,坐上了点对点包车的返岗专车,由衷为他们高兴!”熊添说,她的志愿者工作仍在继续,直到回汉返岗。(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孟静 通讯员 耿胜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