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在加强防控的前提下,采取差异化策略,适时启动分区分级、分类分时、有条件的复工复产。
—— 3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北考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时的讲话
3月24日,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发布通告:从3月25日起,武汉市以外地区解除离鄂通道管控;从4月8日起,武汉市解除离汉离鄂通道管控措施。
这是在中央领导下,湖北准确把握疫情变化,因时因势,精准施策,全省经济社会运行秩序逐步恢复、走向正常的重要标志。
恢复经济社会秩序,公共交通先行。
在一些市县,公交车逐步启动,的士有序上街,客运班车开上国省干道,人流、车流、物流逐步打通。
3月13日,我省首趟发往外省的“点对点”包车从赤壁驶出,拉开了湖北籍农民工返岗大幕。
3月18日,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强调,武汉市要逐步推进复工复产,湖北省其他地区要稳妥有序解除管控措施。
而今,全省解除管控最新措施出台。
按下“重启恢复”键,湖北迎着春天的脚步前行,正常生产生活秩序逐步恢复。
从“按住暂停”到“重启恢复”
这是严防死守、防扩散防传播的重要成果
外防输出,内防扩散。面对迅猛发展的疫情,一项项严格措施在我省实施。
暂时封闭离城通道,暂停市内公共交通。
1月23日起,省内公交、地铁、航班、铁路、高速公路陆续停运。
封,是防扩散的必选手段。严格管控人员流动,有效斩断病毒传播渠道,降低交叉感染风险。着眼湖北,放眼全国,这是一个艰难的决定,更是一个必须要下的决定。
全省各地公安、交通、防疫、社区(村居)等工作人员迅速组成联合专班,数万大军在每一个高速公路收费站口,每一个省、市、县(区)、镇、村公路交界处,建起一道道卡口,严防死守。武汉,还在市内设置了27个过江桥梁检测点和主城区近80个卡口。
武汉周边有56个高速路口,是离汉的主要通道。“绝不能让一个无证、证件不符的人员离开武汉,让一个风险源输出,既是对武汉人民负责,更是对全国人民负责。”2月23日,在青郑高速张家湾收费站坚守了1个月的副站长潘勇如是说。
测体温,消毒,仔细检查通行证,反复核查车辆信息和人员名单。有人随意开“通行证明”,有人躲在后备箱,有人翻越栅栏爬上高速……
一些企图蒙混过关的“出逃”人员一一被卡口执法人员劝返。
一道关卡还不够,在离每个高速公路卡口约300米处,还有2至3名交警值守,多重把关。
疫情越严重,卡口值守的担子越重。
1月24日除夕夜,宜昌大桥集团高速路桥负责人吴江召开了一次微信会,统计宜昌长江大桥30名留守人员名单。
宜昌长江大桥有3个收费站,日常工作人员是127人,为尽量避免交叉感染,公司将防疫团队压缩至30人。这意味着1人至少要承担以往4人的工作任务。原本担心找不到人,没想到所有人都要求留下。最后,挑选了30名党员。
“咸宁5000多人值守卡口50余天,无一人中途离岗。”在咸宁市20条国省干线上,设置了84处交通卡口。咸宁市交通运输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值守人员严格落实干线公路“一断三不断”举措,既要最大限度控制普通公路人员和车辆流动,又要保障医疗生活物资道路畅通,辖区每个卡口24小时轮流值班,做到“人歇马不歇”。
守住卡口,就是守住生命通道。
“我是党员我先上。”大年三十,公安县公路局办公室主任李江松报名参战。这位参加过汶川大地震救援的公路人,奋战一线50多天。
“身为武汉人,全家老小都要为抗疫作贡献。”联交投公司武鄂高速龚家岭收费站站长王文斌把两个女儿交给岳父岳母照顾,和妻子一起奔赴一线。从1月23日至今,该站值守的36名职工实行封闭管理,一直坚守一线。
“疫情不结束,我不下火线。”孝感市交通局工作人员钟永忠未能等到那一天,3月5日,他因劳累过度在卡口突发心脏病去世。3月6日,连续奋战了39天的广水市双岗村村委会副主任涂永国,昏倒在了村口值守点……
疫情逐渐平稳,离不开交通人的默默奉献牺牲。
2月17日,全省一声号令,58万党员干部下沉,一批志愿者奔赴卡口一线,值守力量更加充实,防控效果更加明显。
一批批医疗物资和生活物资来了,4.2万名援鄂医疗队员来了。在封闭的城乡里,湖北确诊人数慢慢从直线上升变为缓缓下降。
“没有交通管制,就没有安全有序的救治。”省交通运输厅相关负责人表示,果断封闭离汉离鄂及市内相关通道,一线干部群众坚守岗位,严防死守,是湖北保卫战中坚实的基础性工作之一。正是因为严防死守,才有了眼下的疫情变化,才有了有序解决交通管控的环境与条件。
从“全面阻击”到“精准防控”
这是因时因势、精准施策的最新行动
从“按住暂停”到“重启恢复”,并非突如其来。
根据中央精神,2月29日湖北首次按低风险、中风险、高风险三个等级,对103个县(市、区)进行等级评估。
这是湖北准确把握形势变化,因时因势,强化统筹、科学精准,建立与疫情防控相适应经济社会秩序的最新行动。
根据疫情风险分级评估、分级管理,从乡镇解封,到县市内恢复,从市州有序恢复,到除武汉外的全省有序重启,最后是武汉解除管制。湖北迎来人流物流加快恢复、城市功能加快修复、经济社会提速恢复的新阶段。
3月13日,湖北首次实现了除武汉外全部为中低风险区。省防控指挥部审时度势,下发《关于做好人员安全有序流动交通运输保障的通知》,鼓励市民自驾、包车返岗,为复工人员出行提供交通保障。
当日,低风险区赤壁市率先重启客运站,开通赤壁至岳阳的客运班线,“点对点”包车将农民工运至岳阳高铁站,换乘高铁奔赴广东。通山、潜江等低风险区城市相继跟进。
同一天,低风险区——宜昌市率先在地级市中恢复县际班线。
3月18日,武汉市外的16个市州连续14天无新增确诊病例,全部为低风险区,务工人员大规模返岗时机成熟。
由此,湖北籍务工人员返岗大幕全面拉开。
3月18日,宜昌公交集团的7辆大巴专车载着130余名外出务工人员,“点对点”一站直达式返岗上海、广东,这一模式迅速被复制推广。据不完全统计,截至3月24日,全省“点对点”包车发送离鄂务工人员超过20万人。
还有专列。3月19日,G4368次列车缓缓驶离荆州站,近600名荆州籍务工人员乘专列踏上赴粤返岗之路。
每天,一批批一站式运输的大巴车、高铁专列搭载着务工人员的希望,从湖北奔向外省。
3月19日,省疫情防控指挥部下发通知,拥有外省健康码的人员,在湖北境内“亮码通行”。
市域公共交通也逐渐恢复。目前,16个市州城区和40多个县恢复部分公交线路,超过10个市州开通了客运班线,15个市州恢复了的士运营,部分城市还恢复了网约车运营。
手持绿码,走出家门,上班去。这是为了全国抗疫自我封闭1个多月的荆楚儿女的迫切期盼,也是湖北经济社会发展的形势所需。
“凭健康绿码,即可全省通行。”随着各地交通管控逐步解除,全省物流通道基本畅通。正值春耕关键时刻,宜化集团、祥云股份等国内大型磷肥企业,将生产的物资运往相关港口、火车站,通过水运、铁路发往全国。
随着离鄂通道逐步管制解除,铁水公空综合运输将一起发力,为货畅湖北保驾护航。省交通运输厅称,向周边六省一市发送相关函件,最大限度地保障我省车辆出省通道的畅通。
从严防死守到有序畅通
这是优化防控、决不让向好局势发生逆转的新考验
解封逐渐到来,正常的生活秩序即将全面恢复。湖北,正在形成与疫情防控相适应的经济社会运行秩序。
湖北机场集团宣布:襄阳、恩施、神农架三个机场将恢复运行;中国铁路武汉局集团公司宣布,3月25日零时起,湖北省境内除武汉市外的铁路客站恢复到达和出发业务;各地公路客运站积极谋划开通市际、省际客运班线,高速公路卡口也将逐步撤销,车辆上高速更加便捷。
然而,解除离鄂通道管控,并不意味着防控放松。
交通逐渐恢复正常,人员流动性加大;复工复产后人员集聚,疫情反弹风险上升。
这是从“全面阻击”到“精准防控”的重要转变。
解除,不等于防控松懈,更不是放弃防控。必须因时因势调整着力点和应对举措,优化防控,决不能让来之不易的向好局势发生逆转。
机场、车站、高速公路服务区都是人流密集区,也是防控的重中之重。
“复航前,我们进行了全员疫情防控安全培训。”恩施机场相关负责人表示,公司在航站楼出发厅、到达厅等处设立了红外热成像体温检测仪,在机场贵宾厅、登机口等处安装了体温测试门,对进出港旅客进行体温检测,发现体温异常者立即按程序处置;在国内、国际航站楼外设立临时留观站,进出港严格查验旅客“健康绿码”,排队间隔保持1米以上,每天对所有公共区域进行彻底消杀,做好防疫安全。
铁路部门也在积极准备。3月17日,宜昌东站组织专业消杀公司,对客运站房内进行为期3天的全面消杀。恢复正常运营后,该站将对每一位进出站旅客进行测温,保持进出站排队1米以上距离,设立观察点、隔离室,及时应对处理发热旅客。目前,全站所有员工已到岗。
湖北交投实业公司旗下有130多对服务区,3月15日-23日,日均车流量从1万辆攀升至3万辆。“离鄂离汉通道全面放开后,预计车流量还会持续增加。”该公司服务区事业部负责人何鲲表示,根据要求,各服务区将每天消杀3次,人流特别密集的场所要做到2小时消杀1次,进入服务区的每一位旅客都须测温,购物保持适当距离,餐饮店暂不开放堂食,可以点餐带走。
4月8日前,武汉市仍将严格实施离汉离鄂通道管控。在武汉西、龚家岭、武昌、武汉北等高速收费站,都设置了客货分流查验区,实现客货分流、分级管控,既保障安全,又提升效率。
武汉科技大学教授董登新认为,有序解除交通管控,是根据疫情深思熟虑后做出的决定,我省生产、生活将全面步入正轨,但仍不能掉以轻心,须慎终如始、严字当头,全力做好交通有序放开后的各项项防疫工作,为经济社会运行有序恢复提供坚强的保障。(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雷闯 刘天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