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党员下沉社区防疫情
3月20日,武汉市梨园街东湖社区,省体育局游跳中心运动员、90后党员胡玥(右)与志愿者商讨楼栋垃圾桶设置和清运方案。疫情发生以来,她主动担任楼栋网格员,与志愿者坚守在社区一线,服务居民600户,分发物资2万多件。(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田悦 摄)
90后夫妻志愿者同心战“疫”
结婚纪念日携手为居民送物资
3月21日一早,家住武汉市江夏区长泰花园小区的彭贤坤和妻子管书遥,就起床赶往大润发超市,给小区居民团购冻肉。当天,夫妻俩共运回220份、450公斤冻肉,将冻肉全部分发到居民手中时,已是下午5点。疫情发生以来,夫妻同当志愿者,携手战“疫”40多天。
彭贤坤是省金口电排站管理处职工,妻子是湖北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会计,两人都是90后。
2月6日,彭贤坤得知武汉市在招募志愿者,就瞒着家人报名参加。妻子得知后既生气又担心,“家里上有老下有小,你要是被感染了,一家人咋办?”彭贤坤跟妻子解释,“医护人员也有家人,他们都坚守岗位,外省医护人员还逆行赶往武汉,身为武汉人应该为城市出一份力。”
管书遥觉得有道理,就决定和丈夫一起参加志愿服务活动。次日,夫妻俩就到小区,做居民体温测量、信息登记等工作。
2月15日,江夏区共青团通知,需要人手将大连援鄂医疗队医务人员的生活物资搬进酒店时,彭贤坤等15名志愿者迅速报名。
次日一早,他就赶到指定酒店,此时一批值夜班的医护人员刚下班回来。“看到他们疲惫的样子,更坚定了我当志愿者的决心。”彭贤坤说。当天,他和其他志愿者一起,一直忙到下午5点,才将医护人员的生活物资搬运至5个酒店,3个酒店在江夏区,另两个在东西湖区。
此后,彭贤坤连续转战武汉各地,参加搬运医用酒精、接送医护人员等志愿活动。为了多做点事,稍微空闲时他就到小区“兼职”,和妻子一起在小区门口值守,为居民送菜、送药,被大家亲切地称为“夫妻档”。
3月18日,是彭贤坤与管书遥结婚四周年纪念日。早上,夫妻俩像往常一样出门,彭贤坤赶到大润发为居民团购冻肉,管书遥到沃尔玛超市为独居老人买生活物资。3个小时后,两人会合将100公斤冻肉和几十公斤生活物资运回社区,又用了一个多小时,将物资全部分发到居民手中。
“这个结婚纪念日特别有意义,让我刻骨铭心。”管书遥说。
“我也是。”彭贤坤回答道。(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祝华 通讯员 熊渤 刘睿)
大学生志愿者李竹风——责任感使命感在锻炼中增强
“作为一名学医的大学生,家乡有难,我理应不畏艰险、冲锋在前!”3月23日,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学院大四学生李竹风,向湖北日报全媒记者讲述他做社区志愿者的体会和收获。
1997年出生的李竹风是武汉人,放寒假回家,赶上疫情暴发。得知社区人手少,需要大量志愿者时,他第一时间到所在的武汉市洪山区狮子山街湖工社区居委会报名,成为一名社区志愿者。从2月28日起,他每周至少有5天到社区报到,参加每天晚饭时段2个小时的社区卡口值班执勤。
在守护社区大门的同时,李竹风几乎每天都在傍晚高峰时期,参与将社区外的物资搬运至社区内指定区域,远程协助社区居民取件。对于行动不便的老人或身有残疾的困难居民,李竹风等人则主动帮忙将生活物资送货上门。
李竹风也参与社区巡逻,偶尔遇上个别闲逛的、遛狗的、不戴口罩的居民,他会运用自己所学及疫情防控政策要求,耐心地将对方劝回家中。
3月的武汉,忽冷忽热,李竹风经历过顶着暴雨分拣物资,也经历过穿着防护服汗流浃背地为社区居民送货上门。小伙子笑着说,以前很少做这类体力活,做社区志愿者是一个难得的锻炼机会,有时候一阵儿忙下来,又累又饿,回家吃饭都觉得格外香。他说,收获远不止此,近一个月来社区志愿者经历,学到了很多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比如与人打交道,交流沟通时,耐心和态度很重要;再比如,增强了自己的社会责任感、使命感,激励自己更好地学习专业知识。
湖工社区居委会党总支书记袁宏志告诉记者,社区共有1493户3570人,以湖北工业大学的教职工和家属为主。他对李竹风印象最深的是,小伙子特别能吃苦耐劳。任卫华是湖北工业大学学工部副部长,也是社区志愿者之一。他受访时介绍,李竹风是学医的大学生,遇上社区有年老体弱的居民买药,他都主动代买,一段时间共事下来,感觉小伙子身上正能量满满。(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周寿江)
00后大学生黄婧瑶——做学弟学妹的“知心姐姐”
3月21日,黄婧瑶习惯性浏览“心理疏导”“学业辅导”“成长规划”三个微信群,3月中旬以来,微信群里的交流慢慢变少,不过一有消息,她都会立即回复,“我们都是‘秒回’,让弟弟妹妹们在第一时间能和我们聊上天”。
黄婧瑶出生在千禧年,是土生土长的武汉人。去年9月,她考入天津大学,是该校外国语言与文学学院2019级英语A班的团支书。她口中的“弟弟妹妹”是武汉市交通学校机电17051班的10位团员。2月6日,她将大学班级里的21位团员根据特长分为三个小组,和武汉市交通学校的10位团员结对,线上解决学习、生活上的疑惑。
“组建微信群的想法出于偶然。”黄婧瑶说,她妈妈在武汉市交通学校担任班主任,2月初,一个学生在家里和父母闹了矛盾,无处排解,便找到她妈妈倾诉。在黄婧瑶看来,和家人在一起的时间十分宝贵,她比武汉市交通学校的孩子大不了两三岁,如果能以同龄人的身份进行学业辅导和劝导,他们也可以更好地度过“宅”在家中的时光。
和完全陌生的人网络交流,班上的同学会答应吗?两边的互动能顺利进行吗?
黄婧瑶将想法和班级团员沟通后,得到了班级团员的支持。“大家都觉得有责任出一份力。”黄婧瑶坦言,一开始,她对线上互动的效果存疑,令她意外的是,不仅班上的团员十分尽心,面对年长的哥哥姐姐,武汉市交通学校的孩子也敞开了心扉,将学习上的困惑、对未来的焦虑都一一倾诉,在3月4日那天,三个微信群从17时一直活跃到22时,久居家中的烦闷也在不知不觉中散去。两个团支部还开展了“贡献青春力量,勠力共克时艰”的线上主题团日活动。
这两年,黄婧瑶的家人都相约在北京的亲戚家过年,离鄂通道封闭前,她已经离开湖北,抵达北京,“如果留在武汉,我想我会成为一名志愿者。通过线上交流开导弟弟妹妹们,也是我的一份心吧。”(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张歆 通讯员 王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