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1日,武汉市肺科医院ICU一区,来自北京、江苏、浙江、安徽、湖北、内蒙古六省市区10家超强实力医院的12名呼吸、重症、心外等学科的顶级专家联手,用全球最高生命支持仪器VVAECMO(体外膜肺氧合的最高形式),为一名已经休克的急危重新冠肺炎患者争取5%生的希望。
这是新冠疫情发生以来,专家阵容强强联手,借助精尖技术,在武汉进行的高难度救治行动。
为了5%的希望
这名男性患者70岁,3月19日晚带着ECMO(体外膜肺氧合)从武汉市第一医院转入武汉市肺科医院。转入后,患者持续高烧,血压降至危险值。
浙大附属邵逸夫医院心外专家陈怀东介绍,ECMO替代的是患者的肺功能,当患者血压降至危险值,预示着他的心脏也不行了,全身缺血、缺氧。这个时候,单纯的ECMO已无法将患者的生命留住,必须上VVAECMO,这是全球高等级的生命支持仪器。
据悉,ECMO可以替代患者的肺功能,VVAECMO替代的是心、肺两个器官的功能。
“上了VVAECMO,患者将有5%生的希望,但如果不上,今天晚上他就要走掉了!”武汉市肺科医院ICU主任胡明说:“为了这5%的希望,我们要尽我们100%的努力。”
给患者上VVAECMO操作难度极高。为确保稳妥,来自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北京朝阳医院、浙大附属邵逸夫医院、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皖南弋矶山医院、中科大附一院、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芜湖市中医院、内蒙古锡林郭勒盟中心医院、武汉市肺科医院等6省市区10家超强实力医院的12位呼吸、重症、心外等学科的顶尖专家从自己的学科角度预测相关情况,共商救治方案。
现场,12名专家还与中央指导组专家组成员、北京朝阳医院副院长童朝晖进行视频商讨。童朝晖认可该方案,叮嘱专家们操作前充分评估。
3小时的克难成功
据了解,新冠疫情暴发以来,武汉市肺科医院收治了病情危重的一批患者。这些患者的肺部常被病毒严重破坏,ECMO因为能够替代患者的肺功能,成为患者“最后的救命稻草”。
目前,武汉市肺科医院有7名患者同时依靠ECMO(体外膜肺氧合)与病魔战斗,创造了全国同一医院同时在用ECMO人数之最。
给患者上ECMO,需要在患者的股静脉、颈静脉上插管,这已经是高难度的操作。而上VVAECMO,则是在前者基础上,再给患者的股动脉上插一根管。国内一般的三甲医院,能进行这项操作的凤毛麟角。
浙大附属邵逸夫医院专家陈怀东介绍,操作中,要把一根直径8毫米的管子插入直径1毫米至5毫米的血管内;其次,如果患者血管钙化严重,还可能冲破血管,造成崩管;其三,动脉一旦切开,止血难度很大。
12位专家反复研判,预测操作过程中每一个环节可能出现的问题,设定相应的补救措施。他们还根据各自的学科优势,细致分工。
经家属同意后,下午5时,操作正式进行。
操作并不顺利,穿刺插管一度失败,备用方案启用。幸运的是,当晚8点15分传来好消息,操作成功,患者的氧合指数从之前的50%升至100%。(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余瑾毅 通讯员 王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