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7日起,部分援鄂医疗队开始逐步、有序、安全离汉。
但在同济光谷、省人民东院等10家收治新冠肺炎重症患者的定点医院里,战斗还在持续。
这里全国专家云集,集中优势医疗资源和力量,紧抓治疗的窗口期;这里成立联合医务处、发布救治工作流程,为提高治愈率、降低病亡率提供精准施治的动力源;这里制定战时病例讨论制度,成立先锋特战队,抢占治疗关口前移的制高点。
留守武汉的全国各支重症领域医疗队与湖北武汉医务工作者都深知,守护每一位重症患者,尽最大可能挽救更多生命,直到消灭最后的“红区”,那才是他们战“疫”真正结束的时刻。
攻克堡垒的聚合效应
华西、复旦中山、齐鲁、中医大盛京、重庆医大、西安交大、新疆医大……当这些象征中国医学界实力的医院医疗队陆续来到省人民医院东院区,大家很快意识到,“各自为战,肯定做不来”。
2月11日,一个由各家医疗队代表共同参与组建的战时医务处正式运转。
“共同定下的第一批制度中,有每天进行的医疗队联席会,就是为了快速答疑解惑。”东院战时医务处处长吴耀贵说。第一个成果,就是5张A4纸订成的《临床工作手册》,每支医疗队到来时,都会看到这份薄薄的手册。
“12支队伍,加上我们院,意味着至少13套工作流程。”吴耀贵说,只有在同一个标准之下,才能形成合力。从附表1到附表3,分别是联合会诊专家组、东院基础病会诊专家、中医药治疗指导小组的名单,拨通表上的每一个电话,“就意味着一次携手诊疗的‘惊心动魄’。面对还有太多未知的新冠病毒,明确知道向哪里寻求支持,就能增加一分胜算。”一位新疆医疗队的医生说。
攥紧拳头,带来的是一个个奇迹。
“炎症风暴”侵袭之下,9天前已经历持续6小时“血液净化”的患者老严,又突发呼吸困难。
“需要紧急气管插管。”16病区负责人、东院肾科主任吴雄飞判断。但为难的是,这个由肾科病房改造的病区,不具备有创呼吸机管理条件。
紧急求助之下,23病区的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康焰回复:“我们可以接受。”
一支MDT(多学科会诊)团队由此组建,共同承担起救治危重症患者的重任。
正准备转运,老严的病情再度恶化。摆在大家面前的,是一道左右为难的命题——不及时气管插管,患者随时会因“炎性风暴”引起多器官衰竭而导致死亡;如果强行气管插管,患者目前的身体条件不一定能承受插管过程中的风险。
“不能眼睁睁看着死神带走他!”联合医疗队决定在16病区就地先插管、稳定呼吸功能后再转科治疗。
严密防护之下,东院麻醉科医生乔芊芊几秒内插管成功,华西医院赖巍医生团队快速连接并调节有创呼吸机——仪器显示,老严的氧饱和度迅速上升。
松口气的时间,不过两分钟,氧合指数再次直线掉落,心跳骤停!
心肺复苏、静脉给药……2分钟后,在在场所有医生的合作下,心率、氧饱和度一步步回到安全值。
6天之后,大家惊呼“幸福来得太突然”,老严顺利拔除气管插管,开始使用鼻导管吸氧,双肺炎症逐渐好转。
救人时,病区、学科、团队,已无界限,唯有融合。
危急时刻的特战先锋
“39天,936个小时,我们救活了他!”
3月20日,同济医院光谷院区。该院心内科副主任医师周宁、肾内科副主任医师何凡,说起患者王强的救治过程,不约而同用到“刻骨铭心”。
王强,同济光谷院区ICU病房里第一个植入ECMO的患者。3月20日,这位中年汉子坐着轮椅,在医护人员的陪同下,沐浴在久违的阳光下。他出院啦!
39天没有见过阳光的王强,笑眯着眼说:“跪谢,所有照顾我的医务工作者,谢谢他们给我了重生的机会!”
2月11日,王强入院后,病情持续加重,转入ICU病房。在实施了气管插管呼吸机通气后,他氧饱和度仍达不到目标。
“难以纠正的严重低氧血症患者,应该尽早启动ECMO,而不是等到无计可施时再用。”2月初,光谷院区改造启用后的第一次各医疗队讨论会上,周宁提议。
何凡也提出,应尽早给危重症患者进行血液净化治疗,清除炎症因子阻断“炎性风暴”,避免重症转化为危重症。
也就是在这次会后,光谷院区联合医务处成立,并作出第一项决定:针对前来支援的各支医疗队中重症、呼吸专业医护多,而其他专业医护少的情况,组建8个“特战尖刀连”,包括护心队、护肾队、护肝队、护脑队、气管插管队和中药队等,与17支援鄂医疗队并肩作战,对危重症患者的抢救实施“整体干预、关口前移”,提高治愈率、降低病亡率。
2月19日,周宁为王强实施了ECMO手术,同时,王强的CRRT(床旁连续血液净化治疗)也由何凡跟进。
但是,有“尖刀连”护航的王强,还是在2月27日撤机前一天晚上出现了意外,状态一直稳定的他出现血小板进行性降低。
“机器一报警,大家都会很紧张。”护心队主管护师管志敏说:“王强由同济医院的护心和护理团队7人专班守护,每4小时一轮班,每小时测定凝血时间、机器流量和观察转数,还要看氧气瓶够不够。过程实在是太艰难了,如果救不活,我们都会很受打击。”
“最难的不是技术层面,而是心理压力。”护肾队成员、护士鄢建军说,ECMO一分钟两三千转速,一旦操作不严密,不仅连累其他设备的运转,还会毁掉整个系统,甚至让病人的血喷溅整个病房。
“尖刀连”彻夜难眠,都在为王强揪着心。
目不转睛检测、争分夺秒调整,2月27日早上,王强各项指标终于恢复正常。成功脱机后,周宁兴奋地大喊三声:“你活过来了!”
如今,8支英勇善战的“特战小队”依旧频频出动,携手前移重症患者治疗“关口”,多次在患者命悬一线时化险为夷。(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龙华 胡蔓 通讯员 田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