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的力量!战疫一线的90后95后:武汉正在恢复生机

A-   A+
发表时间:2020-03-19 08:44    来源:湖北文明网

  武汉有支“90后汽车救援队”

90后小伙张伟(右)和张宇。

  打开引擎盖,接线、打火……伴随着发动机轰鸣声,路边一辆“趴窝”的私家车成功启动。

  3月18日上午,在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汉南片区纱帽街道新兰社区,志愿者张伟和张宇正忙碌着,“他们是社区车辆救援队的队员,小伙子真不错。”社区党委书记余萍对记者说。

  两名小伙都是90后。张伟1990年出生,张宇1992年出生。张伟是一名退役军人,在汉南片区开了家从事环保业务的公司。张宇的工作单位在杭州,是一家装修公司员工。

  疫情发生后,他们和社区里的许多年轻人一样,报名参加“志愿服务关爱行动”。守卡点、送菜,让这两个此前素不相识的小伙子成为好搭档。

  3月13日晚,在社区卡点值守时,一位居民试探性询问:“我的车放了一个多月没开,刚刚发现无法启动了,你们能帮忙解决吗?”平时喜欢“玩车”的张伟判断,应该是车辆长时间停放,电瓶“亏电”了。他随后开车带上张宇,通过接线蓄电的方式,帮助居民解了燃眉之急。

  “现在许多企业陆续复工,越来越多人要开车上班,这样的现象应该有不少。”当晚,张伟和张宇一合计,喊上另外几名志愿者成立“车辆救援队”,他们开始在社区微信群里征集需求,发布免费提供“接电”服务的消息。

  第二天一大早,张伟和张宇的电话就被“打爆”了。

  “车辆救援队”有5名队员,其中4名90后。他们分工明确,张伟、张宇、李斌主要负责“出外勤”,吴波、范润涛负责在线上收集求助信息。

  每次接到求助电话,他们会第一时间赶到,提供服务。“电话24小时开机,最早有凌晨5点多的,最晚是夜里11点半。”张伟说。

  “你好,我的车打不着了,现在着急要用,能不能麻烦你们来一趟?”3月16日晚11时,张伟接到了一位居民的求助电话,他赶紧披上衣服开车出门。求助者不在新兰社区,张伟找了一大圈才找到地方。工作近半个小时,对方车辆成功启动,张伟回到家中已经是第二天凌晨。

  3月17日是救援队成立以来最忙碌的一天。当天,张伟和小伙伴们为200多辆车提供“接电”服务。

  截至目前,他们累计服务400多位车主。

  张伟对记者说:“受疫情影响,现在我们只能在汉南片区服务,等交通管控结束了,我们想把服务扩展到沌口片区,去帮助更多的人。”(文/图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王际凯)

  90后詹爽:50天191张派车单

T3出行司机詹爽服务居民出行。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3月18日,是詹爽入驻武汉江夏区万年台社区的第50天。191张派车单,7000公里的里程,是他这50天的抗疫见证。

  26岁的詹爽是T3出行武汉特别行动车队的一名司机志愿者。1月29日,按照统一安排,他和4位同事来到万年台社区,负责该社区4000多户居民的出行保障工作。

  詹爽原本家住黄陂,和他负责的社区一个在北,一个在南,距离六七十公里。为了减少路上来回奔波的时间,也为家人安全考虑,他把被窝搬到了社区办公室,里面一个不到一米宽的沙发就成了他的床。

  “睡得好吗?”记者问。“还好,我睡觉不怎么动。”其实,前一天晚上11点50分左右,詹爽才把一位去医院透析的居民接回社区;凌晨1点半睡下,早上6点20分又起床送另一位居民去医院透析。“他们去透析都是定点定时的,不能耽误。”詹爽说,目前居民出行需求主要是去医院透析、买药以及给有在隔离点隔离的居民送生活用品等。

  “药是最不容易买的。为了一种药,我们一般要跑两三家药店,有时甚至要跑七八家店才能买到。” 詹爽回忆,有一次帮一位80多岁的婆婆买药,跑了两天才买到,事后婆婆给他们送来了一篮子草莓,让他非常感动。

  2月10日,是詹爽印象尤为深刻的一天。中午12点到晚上6点,他一人连续接了11个任务单。最后的一个“派单”,是给一位在酒店隔离的居民送生活用品。由于酒店登记名字有误,詹爽只好自己上楼寻找这位居民,将物品放到他房门前,离开后再打电话让他取走。“还是有点担心,毕竟那里是隔离点,气氛比较压抑。”詹爽说,好在公司给配备了全套的防护装备。

  191张派车单,意味着他每天要和大约4名乘客在车内狭小的空间里共处,其中不少都是去医院的。“担心吗?”“还好,做好防护就好了。”他说,每位居民下车后,他都会把他们坐过的地方、门把手进行全面消毒,保障自己的安全,也是保障下一位居民的乘车安全。

  从光谷七路到高新大道,再上雄楚大道高架,是詹爽这50天几乎每天都要经过的路线。3月18日上午,送完居民返回社区的路上,他把车停在路边,拍下了几张属于春天的照片。

  “油菜花开了,路边的树也都开花了。”从冬天到春天,50天的志愿者经历,这座城市每天的变化詹爽都看在眼里,“我感觉武汉正在恢复生机。”(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刘宇 通讯员 蔡旺)

  95后法医助理:无惧风险参与病理解剖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刘良教授负责的新冠肺炎相关科研项目,是科技部和省科技厅特批的应急科技攻关项目。

  24岁的刘盼是一名法医鉴定助理,也是参与此次新冠肺炎逝者遗体解剖的刘良教授团队一员。从2月16日到2月26日,针对新冠肺炎逝者遗体的病理解剖总共完成了12例,刘盼参与了其中的6例。

  对于遗体解剖的风险性,刘良教授曾这样描述:“(解剖环境)相当于到辐射浓度最高的地方去”。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刘良团队便一直呼吁要进行病理解剖。但由于新冠肺炎属烈性传染病,解剖风险过高,相关工作迟迟难以落实。

  2月16日凌晨1点,刘良等人在金银潭医院手术室进行了首例新冠肺炎逝者遗体解剖。刘盼的主要工作是前期准备、外援支持等,工作结束已是凌晨4时许。

  “其实挺害怕的,一怕工作出现纰漏,二怕感染。”但是,参加工作仅半年的刘盼没有一丝退出的想法,“这是我的工作,是我的责任!”

  团队进入解剖室前,第一件事就是给遗体鞠躬。逝者为科学研究作出了巨大贡献。所有的遗体捐赠背后,也都有家属的无私奉献。在参与的6例遗体解剖中,最令刘盼印象深刻的是其中一位83岁的老革命。老人曾参加过抗美援朝、酒泉基地建设等,在因感染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离世后,家属受其嘱托,将老人的遗体捐献出来。

  3月4日,第七版新冠肺炎诊疗方案发布。这份最新公布的方案包含了刘良教授团队进行的解剖与病理研究成果,为后续临床治疗提供了重要的参考意见。

  刘盼说,这次“战疫”让他对这份职业有了更多的理解,更多的激情。法医不仅仅是为法律服务,在疫情等灾难面前更可以为社会作贡献。(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文俊 通讯员 龙华 李翠华)

责任编辑:李欢
  • 湖北省文明网站

湖北省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主办    技术支持:荆楚网
投稿邮箱:hbwmwxxbs@vip.163.com    鄂ICP备18025215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46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