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与这座城市血脉相连,他们和这里的人民患难与共
中部战区总医院开设党员先锋岗。 (视界网 姚尧 王皓宇 王震 摄)
他们与来势汹汹的新冠肺炎疫情狭路相逢。
这是一场非打不可的遭遇战!
因为,在他们身后,是血脉相连的城市和患难与共的人民。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截至3月12日18时,中部战区总医院新冠肺炎专区累计收治患者816人,治愈出院684人。
战斗,一开始就进入白热化
2019年12月中下旬,随着发热门诊量的与日俱增,中部战区总医院的负压实验室全速运转。
监测的数据不寻常,发热病人门诊量短时间内突破600人次峰值!
2020年元旦,医院进入临战状态,机关、发热门诊、传染科、疾病预防控制科等,全员无休。
1月4日,医院调整扩大发热门诊,全院提高一级防护等级;6日,开始收治患者。但短短几天,传染科床位就出现告急。
火速扩建传染病区!17日,中医科改建的传染2病区、3病区开科收诊。19日,医院提升疫情防控指挥等级,成立一线指挥部,专家组、医疗组、保障组,以及各预备队,抽组完毕。
21日,医院党委向全院发出《战“疫”动员令》。同日,首批抽组的40人医疗队,紧急驰援武汉市肺科医院。这是军队向地方派出的最早的一支医疗队,在军队和地方两条战线上,同步展开作战:
肺科医院里挤满了等待床位的病人。不能再等!全体队员一起上阵,36个小时内,一个普通病区被改造成ICU。
1月26日,中部战区总医院内科楼、汉口院区等7个病区同步改造,48小时内,7个病区全部交付使用,全院收治新冠肺炎患者的病区达10个。
同日,医院再次抽组22名医护人员,紧急驰援武汉市第七医院。
至此,中部战区总医院投入一线救治任务的医护人员已达1000余人,展开床位近500张。
两线作战,人手不够!一页页摁满红手印的请战书纷至沓来,共产党员带头上,春节休假的医护人员纷纷逆行返岗。
突击,越是艰险越向前
困难面前,一个党员突击队就是一个战斗堡垒。
志愿者党员突击队——
500人的志愿者服务队,全部由医院家属子弟组成,党员就是他们中的带头人,每次物资一到,在群里一招呼,几十上百个人就应声而至。
消杀防疫党员突击队——
队长陈小强是有着近30年党龄的皮肤科军医,疫情发生后,积极请战,未能调配一线,这名老将就自告奋勇当了消杀防疫组组长。他带领突击队员每天背着25公斤的消杀喷洒壶,来来回回忙碌在院区的各个角落,一圈下来至少要4个小时。在他的带动下,儿子陈天奇也主动加入进来,组成消杀场上的“父子兵”。
后勤保障党员突击队——
物业保安组组长彭全领是一名退伍老兵,“共产党员就要作出自己的贡献”是这名老兵的誓言。他和大家每天要清理搬运近百桶医疗垃圾,不仅包含医疗废弃物,还有患者的排泄物,任务又脏又累又危险。
关键时刻,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
医院疾病预防控制科老专家靳桂明——
已退休6年多,当集结号吹响时,她找到医院,主动请缨担任感控监管组组长:“我参加过抗击非典任务,我还有30年的感控经验,让我上。”
疾病预防控制科主任王琼书——
为以最快速度完成科室改造,达到定点医院标准,她连续几天没合眼,奔波在各个楼层点位,按照更高标准完成了改造病区的规范化建设。
援助武汉肺科医院医疗队护士长刘孟丽——
面对首次出征肺科医院的巨大压力,她充分利用自己参加小汤山抗击“非典”的经验,科学分组、周密实施,协助科主任一天半就完成了开科任务,为危重患者治疗赢得宝贵时间。她带领护理团队,给患者每天熬制爱心小米粥,帮助患者增强免疫力。
在中部战区总医院,有这样一组数据——
全院共有119个党支部,2245名党员;支援地方医院的两支医疗队,党员占73%;奋战在抗疫一线的全体医护人员,党员占50%以上;全院14个一类传染科室、92个二类其他科室、50余个值班执勤点位、23个后勤服务保障岗位,全部安排党员带班值班。
支前,再小的浪花也能聚成洪流
医院200亩的院子,住着上千名病人,4600名员工,2000余名家属、子弟,生活保障、安全防护、正常运转本身就是很大难题。
办法总比困难多!为打赢战“疫”,医院号召全体党员、各级组织、各类群体,积极主动投入到战斗中来。
党员带头,各方力量汇聚,奋战一线。
全院共设有6个食堂,30余名厨师,每天要准备2万份盒饭。患者的盒饭要送到病房,医务人员的盒饭要送到工作岗位和外住的酒店。每次送完饭,负责送饭的同志们累得连饭都吃不下。
因为城市公共交通全部停运,保洁员朱爱红提着一大包生活物资,凌晨5点从家里出发,步行3个小时,赶到科室要求上班。她说:“我把被褥和生活用品都背来了,你们救病人,我照顾你们,直到疫情结束。”
家属院停车场管理员艾福波,自愿承担起车场的消杀防疫工作,尤其是进出车辆,每天都要几次喷洒酒精和消毒液。
……
在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再小的浪花,也能汇成洪流!(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张泉 通讯员 覃丽萍 樊仁亮 李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