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突如其来,一些武汉人因此滞留在外地,一些外地人留在了武汉。一个多月来,这些滞留者身处异乡,生活不便甚至困难,他们的心情随着疫情发展起伏波动,承受着比当地人更多的恐惧和孤独。
近来,随着疫情不断向好,以及各地政府对滞留人员给予了服务与关怀,加上回家的日子渐近,滞留人员的内心渐趋安宁。然而,他们漂泊在外的感觉一时难以消退。如何最大程度减轻这种漂泊感?
给自己打一剂“强心针”
湖北省高校心理健康专家服务队成员、湖北三峡职业技术学院心理中心副主任简璐丝介绍,疫情发生以来,服务队接待了一些漂泊在外的武汉人的求助电话,除了自身的情绪压力,他们或多或少经历过周围人的“特殊”对待。
“在接待这类求助者时,我会首先告诉他们要直面非议。这种社会反应如果本人不能改变,那就接受它。”与此同时,可以做一些身体练习来帮助自己。心理学研究表明:合适的身体姿态和表情对改善情绪有帮助作用。舒展身体,打开手臂,打直脊柱,展开大腿,这些舒适、自在的身体姿势能够帮助恢复精力、恢复自信、更加坦然。
适当地表达需求
湖北省高校心理健康专家服务队成员、武汉工程大学邮电与信息工程学院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主任严玲说,滞留人员的心理问题很多都与实际困难相关。在这种情况下,滞留人员一定要主动向当地求助获得支持。比如,眼下武汉市为滞留在汉人员提供了困难保障金,大家可以就近到社区求助或者通过武汉市民政局官网、12345市长专线等工作平台求助,缓解当下的生活窘境。保证基本生活后,如有心理咨询需要,再寻求心理援助。
简璐丝认为,在困难时候善于求助,会帮助自己获得更多的积极资源。因此,准确地表达感受、表达需求非常重要。比如,有些滞留在外地的武汉人是和亲戚待在一起,长期相处难免会有摩擦,在表达需求时一定要去情绪化,不能宣泄也不能强迫,避免出现指责。同时,向对方表达感激将有助于构建起良好的支持关系。
“努力将自己活成一道光”
最近,一个大连小伙滞留武汉的故事在网上热传。小伙的真实、乐观、积极向上给予了很多人力量。严玲建议,新冠肺炎的观察期、治疗期都比较长,大家与其在自怨自艾中度过,不如积极地寻找自我,与武汉和全国人民一起战斗。身体健康者可以根据自己的服务意向、技能特长和身体条件,参与网络志愿者服务工作,主动获得充实感,“努力将自己活成一道光。”(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方琳 通讯员 郑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