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0日,在武汉客厅方舱医院,来自福建医疗队1990年出生的薛文新(左)为患者检测血氧含量。(新华社发)
一声声“我要上”不绝于耳,一封封自愿请战书按满手印,一支支青年突击队奋勇向前……
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最前线,一批90后青年白衣战士奋不顾身加入抗疫大军,初生牛犊不怕虎、越是艰险越向前。
青年怎样,中国就怎样。疫情防控战驰援湖北的4万多医务大军中,有许多是90后医护人员。他们坚守在一线,救死扶伤,担当作为,展现了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力量,在抗击疫情前线谱写了一曲壮丽的赤子之歌。
自古英雄出少年
在抗疫最前线挺身而出
自古英雄出少年。在这场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战斗中,一群90后白衣战士,夜以继日地奋战在抗“疫”前线,接过前辈手中的接力棒,成为守护人民健康的生力军。
在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同济医院,作为武汉市救治重症和危重症患者的“主战场”之一,这里工作的90后医护人员达到1456人。
在武汉大学附属人民医院,90后护理人员有1477人,加上医生和药师,总人数近2000人……
当前,全国已有330多支医疗队、4.2万名医务人员驰援湖北,其中护士有2.86万人,占医疗队总人数的68%。
在这2.86万名支援湖北的护士中,有1.4万名护士为重症患者护理,他们中的大多数都是90后、甚至是00后。
工作时,他们是沉着冷静、医术精湛的医务工作者;生活中,他们为儿为女,有的刚刚为人父母。
但当疫情来临,他们义无反顾、一往无前。
航天中心医院承德分院的张晨义是一名90后男护士,当看到医院报名支援湖北的信息时,他刚下夜班,毫不犹豫就回复了“报名”。那时的他还在担心,要是不让他去怎么办?
当被问到“难道你不害怕吗?”张晨义回答:“没细想,救死扶伤是天职,有机会一定要到最前线去,就觉得我要上!”
一声“我要上”,是90后白衣战士青春无悔的誓言。
“未婚、未育、父母健康,家里无负担。”28岁的妇科护士张星阳在天津市蓟州区人民医院微信群里接起了“请战”的长龙。
张星阳是天津第五批支援湖北医疗队的队员,这支由303名医护人员组成的医疗队紧急集结、驰援武汉,也是目前天津市规模最大的一支队伍。
在这支队伍里,还有综合内科90后医师时秋,一个多月前刚披上婚纱的她,又披上了“战袍”,迅即加入抗疫大军。
“我是内科医生,可针对腹痛、发烧、咳嗽等症状做出相应处理,非典时所有人都保护着90后,现在轮到90后来保护大家了。”时秋说。
当然,谁不曾是个“宝宝”呢?面对未知的疫情,90后们也会忐忑、也会迷茫。但他们,硬是把自己活成了“idol”的样子。
“我们长大了,虽然还年轻,但可以让国家放心!”1996年出生、两次请战,佘沙是四川第三批支援湖北医疗队里年龄最小的队员。
作为一名汶川人,佘沙说:“我和其他人不一样。汶川地震时,全国各省市都来援助我们,现在我们也以同样的心情,回馈湖北。”
历史的接力棒,终将会交到青年一代的手上。
曾经,抗击非典、汶川地震……90后是一群被大人们悉心保护的孩子;如今,这些“当年的孩子”正成长为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中流砥柱,为人民健康奉献自己的光和热。
为有牺牲多壮志
年轻的心有对国家最大的爱
不怕吃苦、不怕牺牲,成为这些90后的代名词。
许多年轻人,战斗在病毒检验这个特殊的战场上。他们与病毒之间,只隔着一层防护服。操作的每一步,都慎之又慎,一旦形成气溶胶,后果不堪设想。在巨大的精神压力下,他们勇敢地将责任与使命扛在肩上。
来不及送别,顾不上担心,90后们驰援武汉。
陌生的环境、陌生的队友、陌生的方言……困难不期而至,挑战迎面而来,90后无畏无惧,经历蜕变式成长。
凡是战斗打响的地方,就会有流血,甚至是牺牲。在抗击疫情的前线,上千名医护人员不幸被感染。
有人感染后痊愈并重返岗位,有人则献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
2月20日21时50分,一颗年轻的心脏停止了跳动。
他叫彭银华,年仅29岁。
次日,在他所供职的武汉市江夏区第一人民医院,同事们捧着菊花向这位殉职的年轻医生告别。他的结婚照被投射在一间会议室的幕布上,成了遗念。
按计划,他和妻子本约定在2月1日举办婚礼。同事们早已收到邀请,红色喜帖还静静躺在办公桌的抽屉里。
人们想不起来他是什么时候、在什么场合被病毒入侵的,但人们将永远记得,那个总在病房里给人“搭把手”的热心医生。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
在彭银华告别后的第三天,与病魔顽强搏斗了一个多月的武汉市蔡甸区人民医院消化内科医生夏思思,也永远地走了。
她走得很突然,甚至都没有给家人留下一句话。两岁多的儿子,一直以为她在上班。
战斗仍在持续。同事们折完写满哀思的千纸鹤,献上蜡烛和菊花,继续挺身向前,与疫魔鏖战。
奋斗未有穷期
青春的力量生生不息
白衣作战袍,烈火见真金。
“第一次早晨抽了这么多血,管子多得抬不动;第一次经历超长时间戴口罩,鼻梁被压出水泡;第一次经历下班后,回到住处双腿打哆嗦……”
作为第二批驰援湖北的江西医疗队成员之一,江西省南昌县人民医院感染科的90后护士付正芳盘点了她13个人生的第一次。
“每次穿好防护服进入隔离区前,我和同伴都会相互检查和对照镜子,确保没有包裹不严密的地方。”付正芳说,经过这么多首次体验,说不紧张是假的,但更多的是与日俱增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长大后,我就成了你。”一句经典的歌词,成为众多年轻医务工作者心里的话——
95后的孙培超是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的骨科护士,也是天津市第一批支援湖北中医医疗队队员。原本在家筹办婚宴的他,已经在前线奋战多天。
“我爱人也是护士,她十分理解我。我们90后长大了,正憋着一股劲儿,想为国家做点什么。”
辞去宁波工作、驱车840公里到武汉“应聘”,23岁男护士郑益欢在武昌医院老年呼吸内科已经得心应手。
“真正的一线,跟我之前预想的,还是有一点点不同。”他说,“来了之后,我感受到的更多是一种乐观。患者们都很勇敢,很配合治疗。我也会尽一切努力,去帮助他们。”
乐观是年轻人的天性,使他们在困难面前更勇于担当——
一双双被汗水浸久的手,褶皱惨白,脱下口罩后“毁容”般的压痕,年轻医护人员们会拍下来,“自嘲”晒在朋友圈;穿好防护服准备进入隔离病区前,先一起跳个网红舞蹈分享短视频。
他们还会在防护服上创意手写,白色的防护服成为青春最酷的留白:“奥利给,精忠报国,疫情结束、我娶你……”用俏皮的话语为新时代中国青年代言。
“加油啊,过命的兄弟!”一张戴着口罩的合影,再配上一句加油打气的话,并肩作战的好兄弟在朋友圈发布一则同样的信息。
四川省支援湖北医疗队27岁的钟永建和25岁的张冀伟大学时是上下铺,医院又是同一科室队友。这次,他们一起成为武汉市红十字会医院“红区”的战友。
“看到病人那一刻,没时间去思考别的,好像又回到原单位的病房。”在华中科技大学协和江北医院,24岁的大连大学附属新华医院护士邢小艺说,武汉人的热情、队友的刚毅,给了她战胜困难的勇气与信心。
“直面危难,我们学会了成长。为了武汉人民,为了一起战斗的战友,一定会努力工作,做一个真正的人间天使。”邢小艺说。
奋斗是青春最亮丽的底色,一个个年轻的身影刚毅果决——
2月28日下午,武汉雷神山医院B3办公区。一场简单而特别的“战地婚礼”在这里举行。
新郎叫于景海,肝移植监护室护士;新娘叫周玲亿,消化科护士,都是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的95后。
二人原定2月28日举办婚礼。疫情突发,他们果断取消婚礼,驰援武汉。在征得二人同意后,上海第八批支援湖北医疗队决定:在雷神山医院,如期为他们举办婚礼。
没有燕尾、婚纱,医疗队的冲锋衣是他们最美的礼服;
没有音乐,在场的所有人一同哼唱就是最真挚的祝福……
“疫情不退,我们不退!”当铮铮誓言代替爱的箴言,道出了90后白衣战士们共同的心声。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
青春的力量,青春的中国,生生不息!
(新华社记者 胡喆 李伟 谭元斌 梁建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