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上旬,为解决拉网式大排查和社区24小时封控中的人手不足问题,武汉市广泛发动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的党员干部职工下沉一线。截至2月27日,下沉人员已达4.45万余人,成为防控疫情、抓实阻隔、服务群众的一线生力军。
当“服务员” 确保居民需求每天“清零”
“工科院四栋张先生,需要青菜,已取。后九三村彭婆婆,需要大米,已取。”2月27日,看到《居民需求登记表》上的任务悉数“清零”,朱文迪颇感欣慰。
今年28岁的朱文迪,是江岸区司法局球场街司法所副所长。2月5日起,她和6名同事一起下沉花桥街道科苑社区。
朱文迪的值守点位于江大路九万方,这里是附近3个居民小区和两片私房的唯一出入口。这个值守点有两本登记册,一本登记人员出入,另一本登记居民需求。
“起初,按照分工,我们只负责严控人员进出,遇到居民反映诉求就及时上报社区。”但朱文迪发现,社区工作人员“忙得像陀螺”,很多事情难以及时解决。
一次,一位居民家中燃气即将用尽,焦急地找到正在值守的朱文迪,她顺手帮这位居民圈存了燃气卡。一来二去,找他们帮忙的社区居民越来越多,朱文迪和同事们一商量,干脆“来者不拒”,力所能及地帮社区分担些事。他们打印了一本《居民需求登记表》,每日登记,24小时内“清零”,圈存燃气卡、买药、团购生活物资逐渐成为朱文迪和同事们的“分内事”。
登记表上记载朱文迪27日一天的工作,紧张而忙碌:8时30分值守路口,11时为居民分发76份馒头,12时为居民分发150多份食用油和面粉,下午1时30分为13户居民圈存天然气卡,下午4时为困难居民送社区爱心菜,晚上帮居民采购生活物资……
当“主心骨” 公交经理成社区代理书记
2月27日一早,武汉公交集团一公司阳逻分公司技术经理周红兵和女儿一起,早早来到了阳逻永平社区,为居民分发商超团购物资。一顿忙活后,周红兵已经有些吃力:他曾患早期胃癌,2018年才做了手术,这两年一直带病坚持工作。
2月15日,周红兵下沉到新洲阳逻永平社区,马上遇到挑战:2月6日,社区霍书记自愿去照顾父母确诊了新冠肺炎的三个孩子,需接受隔离。霍书记与周红兵熟识,希望他能代理社区书记一职,周红兵二话不说就同意了。
周红兵刚接手,又遇“硬骨头”——三天拉网式大排查。面对永平社区2700余户9800余人,他组织新洲区文体局下沉干部,分成5个小分队,挨家挨户排查,连续三天加班加点,每天从早上7点排查至晚上10点多。
2月25日,社区书记解除隔离,重返社区。周红兵卸下代书记的担子,继续活跃在社区一线。
当“守门员” 扎牢万人社区“健康大门”
同福社区地处江岸区一元街,下设9个网格,有住户4625户12260人。社区被“四纵三横”7条道路切割出了60个出入口,很多门栋出口就是马路,老旧小区又没有物业公司管理,疫情防控难度较大。
2月15日,根据统一安排,武汉港务集团(下称武港集团)22名下沉人员到该社区报道,第一件事就是要管好这60个出入口。
下沉工作组与街道、社区干部一起,将60个出入口情况汇总成表,逐一确定封闭方案。本着一个小区(院落)只留一个出入口的原则,大家合力通过上锁、板隔、打围合并等方式将出入口减少至26个。可通行的出入口白天安排1至2人值守,夜间采取“部分值守+全面巡查”的方式进行管控。
完成封闭管理后,武港集团下沉工作组又开始全面熟悉辖区情况,协助街道、社区进行出入人员登记、测温;掌握重症患者和空巢孤寡老人需求;为居家居民提供网上团购、网下上门等服务。
在拉网式大排查中,下沉人员积极开展电话排查、入户排查等工作,孙红勇、宋谷云两人共同发现上海路有3名疑似病例在家隔离,立即上报社区送往了集中隔离点。下沉人员任奕舟、许刚等主动加入社区网格群中,指导不熟悉团购操作的居民进行团购,徐利强、边自强等多次背负20多斤的消毒药水往返七八层高的老式居民楼进行消毒喷洒工作。
截至2月24日,武港集团下沉工作组登记出入居民信息并测量体温1300余人次,发放口罩、体温计共计244个,为社区居民送菜、搬运物资、倾倒垃圾等100余次;指导居民加入社区团购群413人次,对209户楼道进行了防疫喷洒消毒。
当“参谋官” 支招社区推出“四色通行卡”
“亮下卡片颜色,再登记姓名、量体温。”2月27日上午8点,江夏区藏龙岛办事处长咀社区居民拿着绿色通行卡,快速办完出小区手续,骑车去超市上班。“以前每次都要看证明,一张纸都快翻烂了。”该居民说,现在不用和工作人员接触,既安全又便捷。
长咀社区是典型老旧居民社区,居民多、人口结构复杂,从事物流、商超等服务行业的人员近百人。小区封闭管理以来,人员进出需查看有效工作证件、登记姓名、量体温,每天上下班时间集中,出入口容易导致人员扎堆聚集。
“这么多证明你看过来,我看过去,存在交叉感染风险。”江夏区工会下沉社区工作组组长邱攻文提出,应提高居民进出效率,减少物品接触。
很快,下沉党员干部和社区工作人员一起梳理居民进出必要程序,最后商量推出了“四色通行卡”:红色通行卡对应机关单位、社区工作者等一线抗疫人员;绿色通行卡对应物流、商超等生活保障人员;蓝色通行卡对应医疗保障人员;黄色通行卡对应就医等临时性出入人员。对每天出行人员建立信息档案,首次出行时派发通行卡,再次进出只需亮通行卡,不用翻阅证明文件。如此一来,居民进出效率明显提高,相互接触风险为零。
当“联络员” 1个月参建4所方舱医院
2月27日17时,湖北大学内,学生公寓改造为康复观察点的工作正在紧张进行。按照计划,28日,这里就要迎来康复患者入住。
“一共1470张床,今天必须全部安装完毕。”“床上用品已经运到,马上安排分发。”改造现场,武昌区方舱医院建设专班成员、武昌区城区改造更新局局长陈静的手机一直响个不停。
1月28日起,陈静就已下沉基层,协助武昌区中华路街都府堤社区防控疫情。参与社区防疫工作时,她对口包保两户共6名确诊患者和密接对象,不仅要在“一床难求”之时安抚患者情绪,还要跑前跑后为两户家庭解决生活难题。被抽调参与方舱医院建设,分派给她的任务是最繁杂的联络与协调工作,但她没有丝毫畏难情绪。
陈静说,自己日常工作归属建设口,参建方舱医院,属于“分内事”,“从社区防控一线转战方舱医院建设,实际上工作环境安全了很多,还有什么理由不努力呢。”
武烟集团方舱医院是陈静参建的第二家方舱医院。该院设置1000张床位,从进场施工到交付,仅耗时3天。1000张床位的布设,以及配套设施、生活物资分发,由陈静统筹协调,仅用时17个小时就全部完成。
自2月8日以来,武昌方舱医院建设专班已经参与了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武烟集团、湖北大学、首义广场地下空间等4所方舱医院建设,均按照规定时间和标准交付使用。28日,湖北大学康复观察点交付后,专班还将转战湖北工业大学和首义学院,继续参与康复观察点建设。(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成熔兴 王成龙 李源 黄磊 吴纯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