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光谷医院有一支特别勇敢的“气管插管先锋队”

A-   A+
发表时间:2020-02-27 13:28    来源:湖北文明网

  

同济光谷医院“气管插管先锋队”的队员们。

  小心翼翼打开患者口腔,观察气道情况,此时麻醉医生王楠的脸就在患者口鼻上方10厘米左右位置。她包裹着厚厚的隔离服、护目镜,还套了一件头罩。“我要插管了!”说完,房内其他人下意识地后退到最远的地方。

  将可视喉镜插入,拿出软管,又快又准地插进患者声门,立即联通呼吸机,根据监护仪读数,迅速调整呼吸机参数,王楠的一通操作果断熟练。

  这是2月20日,华中科大同济医院光谷院区(以下简称“同济光谷医院”)ICU病房里的一幕。

  王楠是该医院“气管插管先锋队”的一员。

  20人的“先锋队”

  同济光谷医院经过整体改造,2月9日开始,828张床位分成16个普通病区和1个ICU病区,由来自全国的17支医疗队进驻,整建制接管。目前,98%的患者是重症和危重症。

  在全院疑难与死亡病例讨论会上,专家们一致同意,建立一支气管插管小分队。小分队提前预判患者的病程发展趋势,如判断患者有恶化倾向,要尽量提前插管,将救治关口前移。

  2月14日中午,光谷医院麻醉科主任高峰接到组建插管小分队任务。当天下午4点,插管小分队20人名单出炉。

  由于这支队伍在工作中与患者呼吸道接触“最亲密”,他们给自己命名“先锋队”,而医院同事则称他们为“敢死队”。

  12小时一班的战斗

  面对“敢死队”称号,高峰笑了笑:“确实危险,但这就是我们麻醉医生的日常工作。”

  由于人手吃紧,小分队每个班次时间长达12小时,备班人员则24小时休息待命。

  2月20日,高峰、杨萍和王楠3位麻醉医生早早就换上防护服在病房外等候。

  静坐一会后,战斗打响。王楠在重症ICU内给一名患者顺利进行了气管插管。正当她调整镇静药物的剂量、呼吸机参数时,病人的心率突然从110次/分快速下降至30次/分,而且有继续下降的趋势,如果不做紧急处理,可能会很快出现心跳骤停。王楠毫不犹豫冲了上去,给病人实施胸外按压,同时呼叫周围的护士来同时用药。按压2分钟后,急救药物开始起效,病人的心率逐渐恢复正常。

  有惊无险。高峰有些担心地问:“防护服检查了吗?没破损吧?”

  “当时情况紧急,我只是想着不能让病人的心跳停了。”王楠答。

  高危的“90秒”

  “14床71岁男性患者,除了确诊新冠肺炎,还有高血压、冠心病和帕金森症,无创通气血氧已不能维持生命体征稳定,需要立刻安排气管插管!”接到任务的高峰、王楠,迅速赶到病房。

  王楠看了一眼患者的血氧浓度,将手紧紧压住他口鼻上的无创呼吸罩,减少氧气泄露,让他的身体储存更多的氧。

  储氧2分钟后,高峰将镇静剂、肌肉松弛药、血管活性药等注射到患者体内。药效发挥作用,患者全身肌肉松弛,胸膛的起伏消失,自主呼吸停止。对正常患者而言,身体氧气的储备可以为操作留下五六分钟的时间,但新冠肺炎患者肺部氧气交换功能差,身体氧储备少,插管需要在90秒内完成操作。

  约60秒,王楠观察药物起效后,把患者的口腔打开,将可视喉镜插入。“能看见吗?”“能!”高峰随即递上软管。

  操作中,视力受限会给插管带来很大难度,王楠需要又快又准地完成。

  王楠聚精会神地将管子在患者声门口试了几次,管子插了进去。高峰马上将软管内的塑料支撑条抽了出来,王楠则立即连接呼吸机……

  整个过程紧凑、流畅、默契。高峰说,从注射药物到操作结束,一般操作时间约90秒,对氧储备较差的患者和暴露在高浓度病毒气体下的医生,都是高危的90秒。“所以,我们要提前考虑可能的不利因素,给我们的机会只有一次,必须一次成功。”(文/图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龙华 通讯员 蔡敏 田娟)

责任编辑:何霄
  • 湖北省文明网站

湖北省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主办    技术支持:荆楚网
投稿邮箱:hbwmwxxbs@vip.163.com    鄂ICP备18025215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46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