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8日,武汉二七长江大桥,华雨辰为出行人员测量体温。(受访者供图)
“总会有人选择站出来。”2月19日中午,在武汉市青山区“方舱医院”前,“90后”志愿者华雨辰穿上防护服,提着三个蛋糕走进大门。
10多分钟后,“方舱医院”B区,响起了生日歌和欢声笑语。
一场特殊的生日会开始,主角是三名女性患者。
“谢谢大家!”她们先是擦擦眼泪,然后开心地笑了;面对生日蛋糕,她们双手合掌许下心愿。
“病魔并不可怕,只要树立强大的信心,一切都会好起来的!”华雨辰说,希望这种关爱,能给患者带来力量。
温暖的声音传遍“方舱”
高高束起的马尾辫,说话快人快语,做事干净利落,华雨辰给人的第一印象是,大方又泼辣。
在湖北日报全媒记者跟踪采访的一天半里,她像一匹不知疲倦的“千里马”,一直在路上。
2月19日9时,华雨辰赶到武东货场,帮忙装卸100余吨医疗救援物资。一箱消毒水,25公斤重,体重不到50公斤的她使劲扛起。
两小时后,揉了揉酸胀发软的双臂,她赶往青山区“方舱医院”给患者送生日蛋糕,抽空吃了一份盒饭。
14时,她驱车30公里,赶到洪山区北湖收费站,为进出城车辆内的人员测量体温,站岗6小时,检查近百名司乘人员。
20时,离开北湖收费站后,她又赶到青山区青少年宫协助分发物资。23时30分到家,花一个小时整理次日要用的资料,凌晨两点才睡觉。
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音乐系,在青山区钢花小学当音乐老师,华雨辰有一副好嗓子。
2月20日8时30分,她又一次来到青山区“方舱医院”,担任播音员。
走廊尽头的一角,一张1米多长的茶几,一个塑料马扎,便是这里的广播台。话筒前的华雨辰放慢语速,拉低声调,温柔甜美的声音在院区回响。
“亲爱的病友们,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昨天有20名战友从这里康复出院……”
“下面为大家放首歌,请大家跟着音乐,一起运动起来……”
院区监控视频的画面上,一下变得热闹起来,患者们纷纷离开床位,和医护人员一起,随着音乐做起健身操。
“虽然并不知道这位播音员是谁,但她的声音真的很好听,让人感到很温暖。”A区患者陈先生说,两天前,广播里放了一首诗,叫《致今夜的武汉》,他还特意记了下来。
无论多晚,父母都会等她回家
2月20日,是华雨辰以志愿者身份抗击疫情的第29天。
“家里人支持吗?有没有阻拦你?”
“才开始怕他们反对,没敢说。”
华雨辰坦言,1月23日,她向父母谎称加班,第一次参加志愿活动,接送了4名医护人员。晚上站在家门口,徘徊了很久都不敢开门。
此后,一连几天,她都故意拉长“加班”时间,等父母休息后再回家,减少接触机会。然而,即使这样,心理压力仍然很大。
2月4日晚,她鼓起勇气,向父母坦白。
“啊?!”母亲惊讶得说不出话。
“万一感染了怎么办?能不能让我替你去,或者跟你一起去?”父亲的一席话,让华雨辰双眼泛红。
当华雨辰提出单独去酒店住时,老两口齐声反对:“你一个人吃不好,住不好,抵抗力下降了怎么办?”“你必须做好防护,尽量回家吃饭。”
从那天以后,华雨辰明显感觉到,家里的饭菜丰盛了很多,消毒水的味道浓了很多。平时早睡早起的父母,不论多晚都会等她到家,再给她端来一碗热乎乎的肉汤……
家中的温暖,让华雨辰铆足了劲,只要是力所能及的事,她都冲锋在前。
夜空最亮的星照我前行
“又有热情又能干!”谈起华雨辰,青山区志愿者团体的小伙伴竖起大拇指。
奋战在抗疫前沿,志愿者们时常收获感动。
细数近一个月来的点点滴滴,华雨辰清晰地记得2月6日的那个晚上。当时,她正在北湖收费站值守,6辆满载着蔬菜的四川牌照大卡车疾驰而来。车上贴着红色横幅:“武汉不怕,我们来了!”“汶川感恩,武汉加油!”
“当年汶川地震,100多名伤者在武汉得到免费救治,这个时候我们一定要报恩。”车队领头的是一名姓赵的村支书,他朴素的言语,让站口的值守人员热泪盈眶。放行时,值守人员自觉站成一排,向车队深深鞠躬。
“其实,相比那些奋战在一线的医护人员,我所做的不值一提。”华雨辰说,她目前正在组织学校合唱团的孩子,开展“云合唱”,用一首《夜空中最亮的星》,向医护人员致敬。
“已经有20多个孩子发来了各自的录音,我再编辑整合成一首合唱。你听。”华雨辰一边打开手机播放器,一边发动车子向下一个志愿服务点驶去。
“夜空中最亮的星,请照亮我前行……”空旷的马路上,不见往日的车水马龙,孩子们稚嫩的歌声里,传递着希望。(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邓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