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武汉市一医院检验团队。
“临床确诊、疑似、密接、发热患者的核酸检测要全面清零!”
随着武汉市一声令下,社区、医院、疾控部门持续加力,截至2月21日,“四类人员”存量核酸检测清零。2月22日开始,各部门一鼓作气,力争当日新增当日清零。
当天样本当天送检
“您好,请您拉下口罩,张大嘴。”2月22日,在武汉市新华路纽宾凯隔离点,由武汉市中心医院医护人员组成的8人核酸采样小分队正在紧张有序地为95名密切接触者采集咽拭子标本。当天,还有310人等待他们采样。
连日来,武汉社区、隔离点、医院等地大面积采样,通过大排查来筛查甄别新冠肺炎患者。
朱贻芬是武汉市中心医院妇科门诊的一名护士,曾有10年呼吸科工作经验。一周前,医院组织医护人员下社区,为隔离点患者采集核酸检测样本,朱贻芬自告奋勇。
采集咽拭子标本是确诊和排查新冠肺炎的重要环节。“采集时,我们需要使用咽拭子同时擦拭患者的双侧咽扁桃体及咽后壁,操作时,直面患者口腔的飞沫,有的患者咽喉很敏感,受到刺激时会咳嗽、呕吐,所以每采集一次样本,都意味着一次感染风险。”朱贻芬介绍。
除了必戴的眼罩、N95口罩和穿戴防护服外,朱贻芬还要戴一个正压头套。这样标准防护穿戴需要一个小时,穿上不久就会呼吸困难,头晕眼花,全身被汗水湿透。
“405名患者需要连续工作八九个小时,这么赶是因为当天采的样本,必须当天送检。”朱贻芬说。
据了解,武汉市中心医院已有20余名医护人员下沉江汉区近20个社区,为1000余名“四类人员”采集咽拭子。
检测能力提高六成
朱贻芬采集的样本,将送到武汉市中心医院检验科检测。在武汉,现有40家相关机构开展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可自行检测的医院有26家。
武汉市第一医院现收治病人数1089人,是武汉市定点医院中收治病人数最多的一家医院。疫情发生后,该院医学检验科分子生物学实验室是武汉市最早开展新冠肺炎核酸检测的四家医院实验室之一。
该院检验科副主任技师胡志敏介绍,刚开始,检验人员全手工操作提取核酸、上样,全程需要2名工作人员,即使一刻也不停歇工作7小时,也只能完成93份样本的检测,最大检测能力只有186人次/天。
由于核酸检测能力有限,武汉“四类人员”核酸检测存量一度巨大,确诊速度受限。2月初,上海市选定上海之江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新型冠状病毒全自动核酸提取仪10台套、10万人份的耗材和试剂捐赠给武汉,并于2月9日下午调配2辆大型集装箱货车紧急装车,星夜驰骋,于2月10日上午8时抵达武汉,分别送至武汉市第一医院、武汉市中心医院、黄陂区人民医院等9家市属医院和硚口区疾控中心共10家医疗卫生机构。先前抵达的10名工程师立即协调、安装、调试和培训。
2月15日,该设备在武汉市一医院投用,胡志敏感到检测“大提速”:“大大减少了标本处理时间,比以前的半自动仪器平均快1个小时,比全手工操作平均快2个至3个小时,全天可以检测465人份,检测能力提高60%,这意味着一天就有279名患者免于苦等。”
据悉,该10台设备现已投用8台,全部投用后,每天最多可完成检测量5000人份,约占该市日均检测量1/3。
多机构分担“去存量”
2月22日,武汉市硚口区疾控中心基因扩增实验室李琛,驱车前往位于该区设在蔡甸区的江汉大学隔离点收集样本,“这里有300个密切接触者的样本要拿回去检测”。
在武汉市“存量清零,新增当日清零”的号令下,对尚不具备自检能力的医疗机构和隔离点的样本,由辖区疾控中心就近转运至有检测能力的相关机构检测。各区疾控中心每天必须满负荷运转,确保辖区内当天采集样本全部转送至检测机构。
硚口区现设有24个区级隔离点,30多个街道隔离点,还有1家没有自检能力的医院,硚口区疾控中心每天要前往这些地方接收、转运样本。
该疾控中心主任刘识介绍,自2月8日开展首批核酸检测以来,首批检测样本仅24份。上海捐赠的设备投用后,每天12个小时满负荷运转,每天检测量可达200人份。
为了不留存量,当日新增当日清零,该中心需要将大量样本转运至同济医院、武汉市肺科医院、平安好医检测中心、千麦医学检验所等有检测能力的机构。该中心已累计转运样本1万人次,平均每天约1000人次。
一天凌晨0时19分,该中心值班人员接到武汉市精神卫生中心电话,有6份标本急需送检,而当天样本已接收完毕。该中心立刻四处联系样本检测接收机构,当把样本送检返回单位已是凌晨4时,而新的一天紧张忙碌的工作又即将开始。
“任务确实繁重,但只要采了样,就必须收集,应检尽检。”刘识说。(文/图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余瑾毅 通讯员 李放军 喻锎 阮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