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当前,他临危受命,3天时间改造504张床位收治病患,全然不顾自己已“感冒”一周的身体;
生死之间,他惦念他人,让妻子坚守医护岗位,并再三谢绝同事冒着传染风险为他插管抢救;
责任如山,他克艰奋进,保障全院千余医护人员低感染,始终战斗在武汉战“疫”一线。
2月18日,年仅51岁的武汉市武昌医院院长刘智明,经全力抢救无效,倒在了抗击新冠肺炎的战斗一线。
疫情如山 他超额辟出204张收治床位 只因“一张床位就是一条命”
1月21日,武昌医院被定为武汉市定点发热医院,要求3天内完成改造,提供300张床位收治发热患者。
疫情紧急!收到通知半小时后,刘智明迅速召集职能部门、医技部门商议方案,随后又召开全院动员会、部署会。
“这是国家和人民交给我们医院的光荣使命,我们一定要不辱使命!”
会上,刘智明神情坚定,言辞铿锵。宛如一名英勇战士无畏生死的神情,永远定格在武昌医院干部职工心中。
会后,武昌医院全体医护职工投入一场生死时速式的战斗。当时,摆在他们面前的有两座“大山”:
——3天内完成全院既有499名其他疾病患者的转移工作,其中危重病人30余名。
——对武昌医院西院区进行整体改造,建好300张隔离床位。
刘智明忙而不乱,迅速联系武汉市第三医院接收患者;同时,将499名患者分为病重特护型、普通型和轻症型3种,分类转移以提升效率。
救护车不够,他紧急向上级申请,协调武汉市急救中心车辆;人手不足,他调集全院干部职工齐上阵。
3天里,数十辆救护车往来奔忙,将一名名病患送往其他救治医院。急促的笛声从白天响到的凌晨,刘智明一直守在医院,不眠不休。
紧接着,就是病房改造。“一张床位就是一条命,能多一张就能多救一条命!”刘智明仔细研究院内感染专家提出的要求,结合医院实际设计“三区两通道”,带领职工腾挪再造、反复设计,硬生生从“巴掌大”的西院区里腾出了504张床位,超额辟出204张床位,比上级要求增加近七成。
病毒汹涌 他保护千余医护人员低感染 只要“用最小的代价打赢这场战‘疫’”
1月23日,504张床位如期投入使用,接诊发热患者。
大批病人涌入医院,头几天门诊量瞬间暴增至每日1000人次以上。门诊47位医生齐上阵,仍然无法应付。而全院呼吸科、重症医学科医生分别只有7位和6位,专业医生严重不足。面对汹涌的人潮,刘智明迅速调集内、外、妇、儿科医生进行培训,紧急充实到一线。
此时,一股不安的情绪在医护人员中“萌发”:自己并非呼吸科、传染科专业,跨学科接诊,会不会有危险?
刘智明发觉这一趋势后,不断用行动和言语来安抚医护人员的心理:“改造过程中,我们请了最权威的院感专家进行设计,‘三区两通道’只要严格执行,绝对安全。”“医院一定会安排好职工的工作和生活,千方百计筹措物资,确保防护物资充足。”
刘智明的话,如一颗定心丸,让医护人员安了心,集中精力投入抗疫战斗之中。随着各项救治举措推进,武昌医院接诊秩序逐步有序平稳。
“武昌医院战线长、任务重,在只有少量外地医疗队支援的情况下,不仅完成了新冠肺炎患者的收治,还承担了血透、精神疾病患者的收治工作,三大院区收治患者约千人。”医院纪委书记洪毅说,武昌医院作为三级医院,在缺少外援的情况下能够坚守至今,与刘智明对医护人员的保护息息相关。
他介绍,截至2月20日,该院共有408名新冠肺炎患者治愈出院。1034名在职员工中被感染者为26人,2.5%的感染率远低于平均水平,且未发生一起聚集性感染。
生死之间 他拒绝妻子陪护 谢绝插管治疗 只为“千万不要感染别人!”
1月24日,刘智明病倒,住进武昌医院的ICU病房,随后被确诊为新冠病毒感染肺炎。
20多天后,面对刘智明的不幸辞世,同事们仍在回忆他感染前后忙碌的身影,“如果时光能够倒流,我们让他早点防护、早点休息、早点治疗,说不定就能好了!”
洪毅回忆,今年1月以来,随着武昌医院收治重症患者增多,刘智明常去ICU病房对重症患者进行会诊,“那时候对新冠肺炎还不甚了解,刘院长的防护没有升级,也许就是那时不幸感染的。”
只有刘智明的妻子、武汉市第三医院光谷院区ICU护士长蔡利萍知道,早在1月21日接到改造任务之前,刘智明已持续低烧了一周。
1月24日,刘智明入院。1月27日,蔡利萍所在的院区也开始接收发热患者。肩上重担千钧,她只能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通过微信与丈夫联系,互道关切之情。
2月4日,蔡利萍连续4次给刘智明拨打视频通话,都没有接通,只好留言鼓励,“老公,你要加油。”
隔了一小时,刘智明才回复,“折腾了一晚上……我以为我要死了,缺氧。今早打了呼吸机,好多了!”
妻子问:“要我去照顾你吗?”
刘智明坚定回答:“不要。”
洪毅说,那时刘智明病情相对稳定,“他更关心的是别人有没有感染。”
“我们进病房探望,刘院长第一句话就问我们的情况,得知我们没有被感染,他特别高兴。”回忆起那一幕,武昌医院消化内科主任王珣泣不成声,“当时护士长在刘院长手心写了‘加油’两字,他把拳头握得紧紧的,说会加油的,一定会好起来的……”
2月11日,刘智明51岁生日,他发了最后一条朋友圈:“几件大事值得纪念——ICU医护团队为我在病床上过了个生日;剃了个大光头;离开呼吸机12小时以上。”
2月13日,刘智明病情突然加重。已到生死一线之间,他却反复强调,“就算死了,也不要给我插管!”
洪毅解释,武昌医院ICU病房不是负压病房,医生进行插管治疗容易形成气溶胶传播,非常危险,“刘院长深知这一点,这个时候还惦记着同事安危。”
2月14日,刘智明转入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重症病房,先后接受了气管插管治疗、ECMO体外循环机抢救,最终于2月18日上午抢救无效去世。
英雄逝去 他留下无数精神财富 正汇聚成众志成城、驱疫安邦的战“疫”精神
三天来,刘智明的亲友、师长、同事、下属都在努力回忆着他生前的点点滴滴。
他的专业启蒙老师、湖北医药学院党委书记涂汉军深夜发文悼念学生,“哪有天生的英雄?哪有天降的勇士?只不过是危急关头,有人负重前行,甘愿挺身而出,甘愿奉献牺牲!”
他的同事、医院纪委书记洪毅至今还记得刘智明对他的寄语,“大家一起好好干,早日让武昌医院成为三级甲等医院。”就在前不久,武昌医院新院区一期大楼已经封顶,二、三期规划已经完成,“蓝图已经绘就,他却见不到了……”
他的下属、武昌医院消化内科徐瑞杰发了一则朋友圈怀念院长,“今天有些恍惚,总不时张望电梯口,好希望像往常一样,一抬头您从电梯出来,径直走到护士站,面带微笑地问我,病区都还好吗?有什么困难吗?”
英雄已逝,斯人已矣。但战“疫”总攻已然打响。
站在春天已来临的武昌医院里,看着病患有序排队入院接受检查时眼中燃起的生命希望,看着医护人员强忍悲痛仍坚守一线的昂扬斗志,我们能够感受到,刘智明在这里度过的日日夜夜、留下的点点滴滴,正汇聚成“治病救人、驱疫安邦”的战“疫”精神,激励着无数医务工作者坚定信心,共克时艰,坚决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
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
正如武昌医院一位医护人员所说,“万般不舍,您还是走了。您会化作那最亮的一道光,永远照耀着我们!”(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余瑾毅 成熔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