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下厚厚的防护服,绕一大圈,从隔离区病房走回办公室。然后,拿出降血压药服下。
他叫陈波,随州市中心医院急诊医学科主任,共产党员。
2月12日中午,湖北日报全媒记者采访他时,他刚做完100多份咽拭子采集工作返回办公室。
“张开嘴、啊……”工作时,陈波总是这样一边说,一边迅速从消毒的病毒管中取出长棉签。
他轻轻将棉签伸进患者的咽喉部位,稍做停留,蘸取咽拭子样本。
随即,放入棉签、标记信息、封闭储存。然后,再换一副手套,全身消毒,进入下一个窗口采集,没有一丝停顿。
1月21日,随州市中心医院被确定为第一批发热门诊和定点救治医疗机构,陈波所在的急诊科被整编制划入救治方队,承担夜间发热病人诊治。
让大家钦佩的是,他主动担起具有高度暴露风险的咽拭子采集工作。
“取咽拭子操作起来没什么难度,像流水线作业,但要把每一步操作到位。”陈波口中“没什么难度”的取咽拭子,是判断新冠肺炎的一个关键步骤,也是将患者分类安置的重要卡口,操作不难,但风险极高。
“棉签进去病人会有干呕反射,可能产生带病毒的高速气流飞沫,这可能会穿过防护导致感染。我是部门主任,我打头阵。”陈波请愿时说。
危险的情况确实发生过不少。
陈波说,一次,接到一位发热患者,取样时,患者本能反应想呕吐,口中呼出的气体在他的防护面罩上形成雾气,伴着干咳还有不少唾液。
原本不到30秒能完成的采集,用了60秒。
“干呕是正常反应,说明咽拭子采样到位了。”对于这个高风险的采样工作,陈波很淡然。
他说,平时工作也会进行咽拭子取样,只是这次传染风险更高,但对医生来说,不管什么情况都要做好本职工作。
白天进行核酸检测工作,夜里在门诊处置发热病人,忙的时候一天采集100多份咽拭子样本,接诊患者50多位。
这是陈波的工作状态。
1月27日9点多,乡镇医院转来一名危重症病人,陈波忙着为患者抢救、做采样前信息登记、办理住院手续。突然,他自己眩晕倒地,被紧急送到抢救室输氧,三四分钟后醒来。
陈波本身患有糖尿病、高血压,当天从早上6点开始工作,忙得一直没时间吃早餐和降血压药,前一天还诊断发热病人到深夜。
“是低血糖发作导致的晕倒。”他说,醒来后,补充能量,吃了碗泡面就恢复了,继续投入战斗。
“诊治完病人才能脱下防护服休息,这是我们应尽的职责。”陈波说,他的同学中,有的在武汉一线抗疫,有的从北京、广西、福建等地驰援来鄂,大家都奋战在一线,这是一名医生的天职。(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王婧 通讯员 皮小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