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家,如果有痰,我们帮您拍一下,尽量把痰咳出来。”查看患者情况,安抚患者情绪,这就是江晓静每天工作的开始。
57岁的江晓静,是中部战区总医院感染内科主任。原本,即将卸下科室主任的重担,但突如其来的疫情再次把她推上了对抗病魔的一线。在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战斗中,中部战区总医院感染内科是第一批冲上防控一线的军队医疗团队。一个多月的救治过程中,他们积累下了宝贵的医疗救治经验。
江晓静说:“咱们军人以服从为天职,既然接到这个命令,那就要执行。遇到疫情,觉得自己在这方面,可以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
凌晨4点还在诊室查房
自战“疫”打响以来,在中部战区总医院感染内科接诊疫情患者的病区,经常会出现一个穿着防护服的娇小身影,她不时出现患者面前,俯身询问患者的治疗情况,为患者加油打气,也会和身边医护人员认真交流……她就是江晓静,每天“泡”在病区十几个小时,细致入微地呵护着每一名患者。
同事们说,在接诊患者最多的那几天里,江晓静每天只能睡两三个小时,晚上很少回家,深夜查房之后就在值班室或办公室打个盹,凌晨一两点钟甚至更晚的时候还在微信群中了解患者情况、跟进指导救治。护士长周勤说,在抗击疫情初期,科里收治了一位老年重症患者,病情很不稳定,江主任放心不下,凌晨4点,换上防护服来到重症监护室查看……
但江晓静却一再强调,自己不是一个人在战斗,都是团队的力量。她说,一个多月来,科室同事们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是常态,不少人在这场战疫中,付出、奉献了很多:为了战胜疫情,同事李军把家属撇在家里,全身心投入战斗;宋乐除了一线值班,还担任夜间全院会诊工作;陈吐芬孩子小、生病,仍坚守岗位……
对此,中部战区总医院政委卢海波感慨地说:“作为一名有着20多年党龄的共产党员,江晓静主任带领全科室人员在一线拼杀,忠诚践行了使命担当。”
发热门诊医护“零感染”
说起江晓静,她的战友们不约而同地评价——细致、认真!
回想一个月前接诊不明原因肺炎的情景,江晓静和感染内科的同事记忆犹新:当时还没有把这种肺炎命名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对其传染性的认识也还在检测阶段。为了摸清楚这个狡猾敌人的脾气秉性,江晓静经常穿着防护服“泡”在各个病房中,仔细询问每一位轻症、中症、重症患者在接受治疗过程中的感受,仔细分析每名患者不同阶段的病情变化,细化“一人一册”的治疗方案。每4个小时,她对每一名患者情况的各项数据都要“捋”一遍,确保能针对患者的最新状态进行及时精确调整。
细致与认真往往结伴而行。“凭着临床经验,我们初步判断这种病毒很凶险。”为此,江晓静专门提高了科室的防护等级,当发现有的年轻护士操作不符合安全规范时,平日里随和的她也会变得严厉起来。面对凶险的疫情,“认真”二字本身体现的就是科学精神。在江晓静和同事们细致、认真、规范的操作下,实现了发现不明原因肺炎以来发热门诊医护人员“零感染”。
牵头制定医院诊疗方案
作为军内外知名的传染病专家,江晓静毕业于同济医科大学(现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后来曾留学德国,主攻病毒学,获得蒂宾根大学病毒学博士学位,这些年取得很多业内关注的科研成果。
不过,面对这次前所未见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也让过往的很多经验都不再适用。在很多情况都没有明确时,对患者做出处置需要很大的勇气和决心。什么时候用药,用多大剂量的药,江主任综合考虑各类患者的临床表现后,凭借着扎实的专业素养帮患者渡过难关,也积累大量的临床一手资料。
为了搞清楚新病毒的一些规律,她和她的战友们吃饭的时候还不忘一起讨论。在相关科室专家的支持下,她率领团队结合国家卫健委发布的指南和其他大医院总结救治方案,加上自己诊疗过程中积累的经验,撰写出《中部战区总医院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获得了同行们的认可,也大大提高了医护人员了解疫情防护的效率,成为指导全院发热病人救治的教科书。(楚天都市报记者 晏雯 通讯员 覃丽萍 李锐 摄影 通讯员 王皓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