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不断的胸外心脏按压、惊险的气管插管、争分夺秒地注射肾上腺素……这些与死神赛跑的画面每天都在急诊科上演。自疫情发生以来,武汉市中心医院急诊科含42名党员先锋在内的200人急救团队抗击疫情40多天,日夜坚守发热门诊、留观病房、抢救室,把守诊断、救治新冠肺炎的第一道关口。2月12日,这里的“抗疫先锋”说,每天都是战斗,24小时每分每秒都在待命。
他们距离患者只有10多厘米
发热门诊是防疫一线,也是1993年出生的急诊医生刘天城的战场。
穿上防护衣,戴上护目镜和面罩,刘天城却常常冒着被感染的风险主动凑向患者,详细解释治疗事项。很多时候患者把脸凑到刘天城耳边讲诉病情,他也不躲避。他说,可以理解患者急切的心情,凑近点患者才能听得清楚。
戴着护目镜时间久了,经汗水沾染,镜片会蒙上一层雾气。为了看清电脑屏幕,刘天城常常把眼睛贴近屏幕:“这段时间很多同事的视力都下降了不少。”
护目镜上的雾气令护士穿刺更加困难。急诊科护士长刘迪介绍,虽然凭借经验,触摸患者的皮肤也能找到血管,但进针的时候还是要贴近患者,最近的时候距患者只有十几厘米。
“嘴巴张大”,刘迪拿着棉签正为患者做核酸检测采样。采样时,患者的口要张到最大,医护则要与患者近距离面对面,感染风险巨大,但刘迪和同事们从没有退缩。刘迪说,只想着快一点采样明确诊断,让患者接受下一步治疗。
关爱让医患拧成一股绳
武汉市中心医院后湖院区急诊科留观病房专门收治新冠肺炎疑似患者,病痛令留观病房内气氛压抑,但急诊科党支部书记、科主任艾芬说:“即使不直接救人,至少我们能去安慰和关心。”
一月下旬,62岁的赵阿姨(化姓)因发热、咳嗽、呼吸困难来到后湖院区发热门诊看病,后被诊断为新冠肺炎,被收治到留观病房。前来查看病情的艾芬发现,在一旁照顾赵阿姨的丈夫没有戴口罩。艾芬拿出自己省下的口罩递给他,并叮嘱他做好防护。
1月25日,赵阿姨在经鼻高流量吸氧治疗下的血氧饱和度升到了99%。赵阿姨的丈夫说:“我发现,艾主任只要在病房看到家属没有戴口罩,就很热心地把自己的口罩送给他们。”
一位老年患者抢救无效离世,艾芬扶着患者的老伴坐下,耐心地安慰。艾芬还耐心地告诉患者的两个儿子,后事处理事项以及怎么预防感染。
急诊室、发热门诊、留观病房不分昼夜,很多医护人员一个多月没有与家人团聚,高强度的工作下情绪波动,更多的时候是经全力救治还是没能挽回患者生命,倍感无助。艾芬甘当同事们的“知心大姐”,甚至是“出气筒”。
“科室团队很多90后,这样的疫情,大家都没有退缩,但压力很大。有同事对我吼,不要紧,他们把情绪发泄出来就好,只当为战友们加一件心理防护服。关爱才能让医患拧成一股绳,赢得胜利”,艾芬说。
减少一个病患,就是造福一个家庭
“口罩戴一个就能防护,一定要和面部贴紧。否则,门不关严,再厚的门都不防盗。居家隔离门要小、风要大、单人床,双开窗……”
2月5日,一堂特别的“公开课”吸引发热门诊候诊区众多患者驻足。急诊科护士李杨宇婧穿着防护服手持扩音喇叭高声喊话,对着电子屏上的幻灯片逐条讲解,一旁的同事配合作示范,40分钟的科普宣教涉及病毒传播、口罩使用、公共场所个人防护、居家医学观察、心理护理等20多个“防疫”知识点。课后,有候诊者问“家里怎么消毒”“小孩子怎么戴口罩?”李杨宇婧仍用力扯着嗓子答话,还不停地在人群中“挑刺”,发现口罩戴歪的,立即指出纠正。
这是急诊科开设的“战疫”课堂,主讲人由医院“我为家人学急救”志愿服务队主力成员组成,科普宣教员都是一线医护人员。
29岁的李杨宇婧先后转战隔离病房、发热门诊两个阵地,工作之余,又自告奋勇当起了宣教员。她说:“疫情当前,防病与治病一样重要,医务人员有责任做好宣教,减少一个病患,就是造福一个家庭。”(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余瑾毅 通讯员 马遥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