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名“不计报酬、不畏生死”主动请缨的白衣战士,一批批舍小家保大家、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驰援医疗队,星夜集结,逆境冲锋,目的地只有一个:湖北。
到疫情最急难险重的地方去,到同胞最需要帮助的一线去!
68支医疗队,8310名医护人员来了。一张张因长久佩戴口罩而勒出道道印痕的脸,一双双反复清洁消毒而皴裂红肿的手,一双双“超长待机”坚守危重病人而布满血丝的眼……纵使隔着报纸、手机,我们的心也好一阵疼。
谁不是为人父母、为人子女、为人夫为人妻、为人兄弟姊妹?谁又真正是百毒不侵、金刚不坏的铜墙铁壁之躯?不是不怕,但这一刻,他们牢记救死扶伤的使命,向着希望拼尽全力。
他们之中,有的经验丰富,抗击过非典、甲流,参与过抗震救灾;有的是学术权威,涵盖感染、呼吸、重症医学等多个领域;有的初出茅庐,正在用青春践行医学誓言……无论“逆行”,还是坚守,都在用行动为我们注入抗击疫情的决心和信心!
让我们一起,向勇士致敬!
1 出征:悄悄是离别的笙箫
“送我姐赴武汉一线支援,真的真的真的一定要平安回家!”1月26日,趁着短暂休息空隙,陈林叶打开微信,看到弟弟发的朋友圈,眼泪忍不住往下掉。
陈林叶是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ICU主管护师。除夕那天,已回家和父母团圆的陈林叶向医院请战赴汉支援,全家只有父亲同意。
出发当天,母亲哭着不愿意她去,悄悄藏起她的行李箱。匆忙中,陈林叶找出一个红色塑料袋,随手装些洗漱用品和一件大外套,便踏出家门,留下流泪的母亲和叹气的父亲。
弟弟妹妹本不同意,却尊重她的选择,主动送她去高铁站。空荡荡的进站口,陈林叶提着塑料袋转身离去的背影,被弟弟偷偷拍了下来。
“我是护士,我不能当逃兵!”1月26日,陈林叶所在的广东医疗队陆续接管汉口医院的两个院区,陈林叶进入一线病房。令她开心的是:“老妈想通了,叮嘱我好好照顾自己。”
北京医疗队队员、世纪坛医院急诊科护士刘宇航,是一名“医二代”。她的母亲,是北京一家社区医院疾控科主任。
临行前,刘宇航给母亲悄悄留下一封信——
“记得17年前,我9岁,还是个懵懂的小女孩,一场SARS肆虐了全球,当时妈妈您选择舍小家,为大家,把我托付给家里,义无反顾投入战斗。当时,家里人都不理解为什么您明明知道危险还要去做,面对指责、面对压力,您毅然决然地选择了责任。您的一句话深深地刻在我的记忆里:‘既然选择做一名护士,病人的需要就是我们的职责。’从那时起,我确定我的理想是当一名护士。”
“如今,我如愿成为护士。新的疫情突如其来,我心里只有一个想法:我要参战,我要参战!妈妈,我长大了,我也要成为像您那样的护士。”
刘宇航的决定,全家人一致赞成。
若有战,召必回,战必胜!如果说,这是一个医护家庭共同的价值逻辑,那么未婚夫的理解同样让刘宇航感动不已。“原定于2月2日登记结婚,只能延期。”刘宇航不后悔。
2 备战:纸尿裤加入购物清单
纸尿裤、压缩饼干、拖鞋……1月29日,福建援汉医疗队的一张采购清单中,纸尿裤和压缩饼干十分打眼。
背后的原因让人心酸,也让人肃然起敬。“压缩饼干抗饿,还减少上厕所的次数;纸尿裤是为了节省上厕所时间,多点时间救治病人。”
据福建协和医院神经内科护士洪丽北称,他们没有联系上飞机,连夜坐绿皮火车从福州赶来,路上花了14个小时。由于半夜接到通知,时间紧迫,他们大多是从医院直奔火车站,个人生活用品没有准备齐,只好到汉再采购。
山东援汉医疗队队员、山东省胸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刘春利在工作日志中写道:“虽然出征匆忙,但我们怀着必胜的决心,用最全的准备投入防疫战斗中。”这,也代表着全体援汉医疗队医护人员的心声。
出征武汉前,浙江省绍兴市人民医院4位护士、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5名医护人员,自己动手剪掉了心爱的长发。她们说:“虽然有点不舍,但短发更好打理,穿脱防护服方便。”
穿脱防护服,并非想象中的那么简单。上海第六人民医院金山分院呼吸科护士长丁士英,完整穿脱一次防护服,约需1个小时,每练习穿一次都闷得满头大汗。
“如果自身防护做不好,成为病人,岂不成了武汉的拖累?”为了不遗漏任何细节,丁士英用手机录下动作要领。晚上睡觉前,还要在脑海中反复演练。
身在隔离病区,医疗队还得过心理关。浙江援汉医疗队队员、邵逸夫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医生吴晓虹表示:“人对未知的东西,都会有一些恐惧感、敬畏感,只要准备充足,平衡心态,相信我们会很好地完成任务。”
3 冲锋:用生命守护生命
对每一位医疗队队员来说,越是艰险越向前。
四川医疗队、四川省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黄晓波,患严重的腰肌劳损,常常腰痛到无法行走,出发前每天还在接受康复治疗。鲜有人知道,他一直戴着护腰,身上常备止疼药。
1月25日,抵达武汉红十字会医院后,黄晓波主动承担起床位最多、任务最重的一个楼层的工作。
江苏医疗队、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主管护师高燕,主动请缨前往江夏区第一人民医院重症隔离病房。
“我是党员,更应以身作则。”高燕明白,病情越重,意味着变化越快、风险越大,每次交班就要一个多小时,可她依然冲在前面。
同一时间,首批广东省援汉医疗队接管汉口医院一病区。该院区共收治约70名患者,其中危重症患者占比高。
最大挑战是病患的心魔。有的患者,父亲感染病毒过世、母亲染病还在救治;还有的病人,夜不能寐、茶饭不思……
“不要紧张,深呼吸。”“要相信自己的身体,一定能胜!”“你们不出院,我们不撤离!”病房内,医护人员常常与患者“共情”,鼓励他们战胜病毒。
繁重的工作量,湿冷的天气,对医疗队队员来讲挑战不小。
气温接近0℃,不能开空调,没有人叫苦;整整10个小时的守护,不能上厕所、不能喝水、更不能吃东西,没有人叫累。挤在逼仄的清洁公共区域,转不开身,没有人抱怨;承担静脉采血等有创操作,没有人退缩……
“疫情就是冲锋号,每一个医护人员都是战士。”北京协和医院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周翔教授说。
病人们的信任和关爱,给了医疗队医护人员许多温暖和感动。
“你们都是父母的宝贝,在阖家团圆的日子,你们不计生死,大老远地跑来帮助我们,真的特别特别感谢你们!”广东医疗队队员、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护士李青在给一位阿姨打留置针时,阿姨的话让她湿了眼眶。(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崔逾瑜 曾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