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脚步丈量土地 7.87万荆楚扶贫干部拼搏在一线

A-   A+
发表时间:2020-01-06 09:23    来源:湖北文明网

  听,什么声音?

  从大别山到武陵山,从秦巴山到幕阜山,从日出到日暮,从初春到隆冬,那是奔跑的足音,踏出脱贫攻坚的雄浑节拍,铿锵而笃定。

  脱贫攻坚,人类减贫史上的伟大实践。在湖北,2013-2018年累计减贫555.6万人、出列贫困村4021个、摘帽贫困县20个,贫困发生率从18.8%下降到2.4%,年均减贫92万人以上,创造了湖北扶贫史上的最好成绩。

  成绩单的背后,是21575个工作队、78746名驻村干部,对4821个贫困村的全面覆盖。

  脱贫有多难,扶贫干部就有多拼。他们用脚步丈量土地,用汗水浇灌收获,用生命书写忠诚,把扶贫惠民政策送到千家万户,兑现党向人民作出的“全面小康路上一个也不能少”的庄严承诺。

  用热血和生命坚守初心 

  2019年12月26日,第三届湖北省“人民满意的公务员”表彰大会在汉举行。

  这项荣誉的获得者之一、咸丰县委原副书记邹炜却缺席了,他再也无法捧起沉甸甸的奖杯。

  2018年12月18日,39岁的邹炜和32岁的县委办工作人员李勇前往忠堡镇调研产业扶贫,发生车祸,将生命定格在扶贫路上。

  山路泥泞,崎岖不平,正如扶贫路,需要爬坡越壑。

  咸丰是国家级贫困县,66个重点贫困村、11个深度贫困村,攻坚任务重。邹炜担任县脱贫攻坚指挥部常务副指挥长,他时常说,“要向党向人民交硬账”。

  茶叶,咸丰第一大产业,是脱贫攻坚的“牛鼻子”。缺资金,邹炜调动资源,协调资金4400万元,新发展茶园8万多亩;种植茶叶,覆膜挑选、移栽技巧、成本多少,一些行家才知道的事,他“门儿清”;开现场会,他会前盯、会后督办,事无巨细。

  在咸丰两年,邹炜蹲点调研232天,遍访全县11个乡镇,走访贫困村168个、贫困户700余户,硬是把最边远、最贫困、难度最大的村和最困难的群众捋了个底。

  牺牲前四天,邹炜被提名鹤峰县县长候选人的公示期已满。即将履新的他,仍像往常一样,不打招呼,直插一线。他说,“离开咸丰前,我要把所有项目再督一遍。”

  短短几天,邹炜和李勇一口气跑完4个乡镇。就在事发前晚的督办会上,邹炜接到母亲的电话,一句“妈,我在开会”竟成诀别。

  得知噩耗,忠堡镇镇长罗朝远失声痛哭:“没想到忠堡竟成了邹书记和李勇人生的最后一站。”

  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邹炜终于交出一本“硬账”:短短两年,咸丰累计脱贫37059人,贫困发生率由最初的39.67%下降为14.08%,全县脱贫摘帽胜利在望。

  什么是不忘初心?什么是牢记使命?

  前仆后继的“邹炜”们用青春、用热血作出回答——伟大的事业,从来与伟大奉献、极致付出相连。

  罗强,工行咸宁分行驻村干部,主动向组织申请,要求干到脱贫摘帽那一天,最终倒在驻点村,离退休仅有两年;

  余超平,孝感市人社局驻村队员,突发疾病短暂的清醒后,仍惦着贫困户的两桩心愿,42岁英年早逝;

  伍开连,麻城市黄土岗镇扶贫干部,刚刚还积极讨论着脱贫方案,却突然垂下了头,与世界悄然告别,享年56岁;

  “中国好人”李志强、“拼命班长”杨伟,都是扶贫村“第一书记”,生命分别终止于56岁、51岁……

  以生命赴使命,以热血荐轩辕。荆山楚水,不会忘记。

  用辛苦指数换取幸福指数 

  大山里的十堰,沟壑纵横,峰际连天。山石的切割,蛮横地雕刻着“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的贫困面貌。

  在扶贫办工作了22年、身为十堰市扶贫办副主任的黄星深知,脱贫攻坚战已到啃硬骨头的关键期。面对多次调派,他一一谢绝:“我不能当逃兵。”

  黄星是“工作狂”,一年有200多天要出差。他又是“理论高手”,晚上熬夜撰写文件已成常态。

  顾不上自己,陪不了家人,黄星心心念念的是贫困户。

  茅箭区茅塔乡大坪村是十堰市扶贫办定点联系村,黄星是村里的常客。贫困户余世友想发展花卉种植,缺乏资金。2017年夏天,黄星帮他申请10万元无息贷款,建起10亩花卉基地。当年,余世友收入7万多元,一举脱贫。

  寒冬腊月,朵朵梅花傲然枝头,暗香浮动。“一直想请黄大哥来看一看,基地已经扩大到15亩,可惜……”余世友低头不语。

  那是2018年2月28日,黄星突发心肌梗塞,因公殉职。

  在生命的最后59天,黄星工作“连轴转”:23天被抽调国家交叉考核队,奔走在冰天雪地的陕北大地。返回十堰,又马不停蹄迎接精准扶贫“国考”、第三方评估等工作。

  2月27日,黄星加班到夜里11时,身体不适,才去医院。口袋里,还装着扶贫手册,对医生说的是“能不能给我开点药回去”。他哪里知道,生命已进入倒计时。

  在黄星的遗体告别仪式上,他生前包户帮扶的余世友、王德梅、刘天娥等村民,早早从大坪村赶来,含泪送恩人最后一程。

  大坪村党支部书记王先玉忘不了黄星常说的一句话——“再忙也不能忘记贫困户”。每月,黄星都会去看望“穷亲戚”们,给他们出出主意、打打气。

  如今,大坪村建起蔬菜大棚、香菇基地,村民年均收入近万元,于2018年底脱贫出列。放眼十堰,累计脱贫65.9万人,出列贫困村346个,易地扶贫搬迁35.5万人,丹江口、张湾、茅箭脱贫摘帽。

  黄星走了,日记本上留下一行文字:“苦累算什么?时刻牢记自己是一名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的党员,以敬畏之心对待肩负的责任,以进取之心对待从事的事业,以真诚之心对待贫困群众。”

  黄星走了,万千扶贫干部接续奋斗,无悔担当。

  竹山县柳林乡公祖村驻村干部、汉江师范学院副教授金梅,曾经是爱美、爱穿漂亮衣服的知识女性,如今只穿适合爬山的鞋、能和村民拉近距离的衣服。

  山路十八弯,每一次颠簸,都让她直想呕吐;羊肠小道,弃车步行,她最多的一天要走28公里;驻点的“家”,一张床、一个布衣柜、一张桌椅,就是全部家当;晚睡晚起的习惯无法继续,取而代之的,是天一亮就起床,洗把脸后开始一天的工作;没有假日、没有休息,她一次次对亲人食言,推迟归期……

  这就是我们的扶贫干部,从脱贫攻坚冲锋号吹响的第一天起,就忘了自己,只有人民。

  他们知道,脱贫攻坚的果实,不会轻轻松松得来;全面小康的梦想,不会轻轻松松实现。

  他们更知道,只有用自己的“辛苦指数”,才能换取贫困群众的“幸福指数”。

  竭智尽力兑现庄严的承诺 

  2019年,全国脱贫攻坚奖公布,我省5人获此殊荣。

  “奋进奖”——程桔,崇阳县白霓镇大市村党支部书记。2013年,她放弃高薪“白领”工作,回到家乡甘做“土领”。从道路建设到产业扶贫,没钱时她带头筹钱,缺人时她带头上工……如今,大市村变样了,在全县率先脱贫,程桔却瘦了、黑了。

  “贡献奖”——方荣,黄冈市扶贫办主任。儿子手术,他无暇照顾;妻子住院,他送到武汉,办完手续就走了。农历小年,他破天荒地早早回家,妻儿心里一阵窃喜,他却换上一身衣服,“我要去英山,与联系的贫困户过个小年。”

  “奉献奖”——吴少勋,劲牌有限公司董事长。他创办“劲牌阳光班”,资助2万余名贫困高中生进入大学;探索“合资公司+农户”模式,在全国14个偏远地区建立原料直供基地。多年来,劲牌公司累计投入扶贫济困、公益慈善领域的资金达20多亿元。

  “创新奖”——刘发英,长阳土家族自治县龙舟坪镇花坪小学副校长。她牵头组建“英子姐姐网络助学团队工作室”,通过一根网线,凝聚1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994名爱心人士,募集助学善款2117万元,全额资助武陵山片区和大别山片区贫困学生2.1万人次。

  “创新奖”另一得主——董高,恩施市委常委、人民武装部部长。2017年,他提出“131”扶贫新模式,即1个县级人武部、3个单位组成工作队,帮扶1个贫困村;1个民兵干部、3个民兵组成小分队,攻坚1个贫困户。“131”试点成功后,现向恩施州推广。

  尽锐出战、扎根田垄,众多的无名英雄突破思维壁垒,融化坚冰;引来知识热流,灌溉荒芜;探索造血机制,耕耘梦想。

  新年的钟声敲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触手可及。

  “我们要万众一心加油干,越是艰险越向前,把短板补得再扎实一些,把基础打得再牢靠一些,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如期实现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习近平总书记的新年贺词,激荡人心,催人奋进。

  冲锋号已经吹响,不获全胜,决不收兵!(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崔逾瑜 李彦睿 戴文辉)

责任编辑:王炯
  • 湖北省文明网站

湖北省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主办    技术支持:荆楚网
投稿邮箱:hbwmwxxbs@vip.163.com    鄂ICP备18025215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46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