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香与米酒香交织 孝感举办“甜颂·诗华”2025诗词大会

A-   A+
发表时间:2025年11月11日    来源:湖北文明网

诗意与孝文化交融,墨香与米酒香交织。11月5日,孝感市文化中心大剧院,随着《诗经·小雅·鹿鸣》的吟唱声响起,“甜颂·诗华”2025孝感诗词大会正式拉开帷幕。现场800余名市民和诗词爱好者齐聚一堂,在文化学者郦波、《中国诗词大会》第六季总冠军陈曦骏的带领下,共赴一场音诗画舞交织的诗词盛会,线上直播吸引10多万名读者观看。

本届诗词大会在呈现形式上大胆创新,力求传统文化与现代艺术的完美融合。群舞《丹青》以北宋《千里江山图》为背景,舞者化身山水精灵,在青绿画卷间翩跹起舞,为观众营造出“人在画中游”的意境体验。“不仅美,还能感受到古人画这幅画时的用心。”现场一位带着孩子的家长轻声感叹。

诗词分享环节成为连接地域文化的纽带。本地诗词达人刘红玲和来自江苏的诗词达人杨振辉受邀上台,分别讲述自己与孝感的诗词联结。随后以李白诗词互动,瞬间点燃全场热情。

飞花令环节三轮比拼巧妙融入孝感地域文化元素,首轮以“山”字令关联大悟文化,诗词达人们脱口而出“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第二轮“书”字令呼应云梦睡虎地《木牍家书》,“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的吟诵带着历史厚重感;第三轮“酒”字令则结合孝感米酒文化,“会须一饮三百杯”的豪情与孝感米酒的醇香在空气中交融。

郦波以“诗咏孝感:从太白诗心看孝义传承”为主题分享。他从李白在孝感的足迹说起,将孝感这座城市的“孝”文化底蕴与李白的诗心巧妙相连。他指出,李白的“酒隐安陆,蹉跎十年”,虽指政治上的失意,但正是山水的清旷与友情的温润,让那颗蹉跎的心得以慰藉。中国人的温暖、坚定与传承,早已化作字句藏在诗词里。

独舞《意秋》以灵动的肢体语言,解锁了古诗中秋日的万千风情。情景剧《天仙酿·人间味》将戏曲的婉转、舞蹈的柔美与麻糖米酒的烟火气完美融合。两个节目代表了诗词大会对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的尝试,通过青年喜闻乐见的形式活化传统文化。

当合唱《千秋我唱》的旋律响起,大屏幕上回顾了孝感往届诗词大会的精彩瞬间。“这场诗词大会太精彩了,既感受到了诗词的魅力,又加深了对家乡的了解。”市民刘女士说。

传统文化与地域特色的深度融合,是本届诗词大会最显著的特点。通过精心设计的环节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活动成功实现了文化资源与公众需求的有效对接,彰显了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的生命力和感染力。作为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形式,孝感诗词大会的创新实践表明,只有让传统文化融入当代生活,才能真正实现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湖北日报 记者王晶、通讯员李婷)

责任编辑:李欢

墨香与米酒香交织 孝感举办“甜颂·诗华”2025诗词大会

发表时间:2025-11-11 来源:湖北文明网

诗意与孝文化交融,墨香与米酒香交织。11月5日,孝感市文化中心大剧院,随着《诗经·小雅·鹿鸣》的吟唱声响起,“甜颂·诗华”2025孝感诗词大会正式拉开帷幕。现场800余名市民和诗词爱好者齐聚一堂,在文化学者郦波、《中国诗词大会》第六季总冠军陈曦骏的带领下,共赴一场音诗画舞交织的诗词盛会,线上直播吸引10多万名读者观看。

本届诗词大会在呈现形式上大胆创新,力求传统文化与现代艺术的完美融合。群舞《丹青》以北宋《千里江山图》为背景,舞者化身山水精灵,在青绿画卷间翩跹起舞,为观众营造出“人在画中游”的意境体验。“不仅美,还能感受到古人画这幅画时的用心。”现场一位带着孩子的家长轻声感叹。

诗词分享环节成为连接地域文化的纽带。本地诗词达人刘红玲和来自江苏的诗词达人杨振辉受邀上台,分别讲述自己与孝感的诗词联结。随后以李白诗词互动,瞬间点燃全场热情。

飞花令环节三轮比拼巧妙融入孝感地域文化元素,首轮以“山”字令关联大悟文化,诗词达人们脱口而出“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第二轮“书”字令呼应云梦睡虎地《木牍家书》,“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的吟诵带着历史厚重感;第三轮“酒”字令则结合孝感米酒文化,“会须一饮三百杯”的豪情与孝感米酒的醇香在空气中交融。

郦波以“诗咏孝感:从太白诗心看孝义传承”为主题分享。他从李白在孝感的足迹说起,将孝感这座城市的“孝”文化底蕴与李白的诗心巧妙相连。他指出,李白的“酒隐安陆,蹉跎十年”,虽指政治上的失意,但正是山水的清旷与友情的温润,让那颗蹉跎的心得以慰藉。中国人的温暖、坚定与传承,早已化作字句藏在诗词里。

独舞《意秋》以灵动的肢体语言,解锁了古诗中秋日的万千风情。情景剧《天仙酿·人间味》将戏曲的婉转、舞蹈的柔美与麻糖米酒的烟火气完美融合。两个节目代表了诗词大会对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的尝试,通过青年喜闻乐见的形式活化传统文化。

当合唱《千秋我唱》的旋律响起,大屏幕上回顾了孝感往届诗词大会的精彩瞬间。“这场诗词大会太精彩了,既感受到了诗词的魅力,又加深了对家乡的了解。”市民刘女士说。

传统文化与地域特色的深度融合,是本届诗词大会最显著的特点。通过精心设计的环节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活动成功实现了文化资源与公众需求的有效对接,彰显了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的生命力和感染力。作为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形式,孝感诗词大会的创新实践表明,只有让传统文化融入当代生活,才能真正实现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湖北日报 记者王晶、通讯员李婷)

湖北省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主办

技术支持:荆楚网

投稿邮箱: hbwmwxxbs@vip.163.com